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时段内8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予以随机分组,常规治疗41例(归入对照组)、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41例(归入研究组),分析对比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控制情况。结论: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退热时间、惊厥改善时间、惊厥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均更低(P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高热惊厥 可行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B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失时间。结果A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低于B组总有效率的97.50%;B组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高热消失时间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急救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对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的针对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与其它方法在临床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90名患儿,将90名患儿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针对护理方法,对比两个组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两个小组采用两种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学效果根伟明显,并且在后续的随访中,观察组患有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并且在一年后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并且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通过两组护理效果对比,采用针对护理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护理学效果。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对照组以及3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复发体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4.83±0.14)h、(24.23±5.59)h、(8.39±2.41)h,均少于对照组患者(6.23±0.53)h、(35.23±6.43)h、(16.39±2.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复发体温分别为:(2.39±0.41)次、(12.72±1.61)h、(37.41±0.31)℃均优于对照组患者(5.43±1.66)次、(5.38±1.72)h、(37.8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惊厥、高热消退速度快,体温恢复快,复发次数少,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针对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对象总计60例,选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依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将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3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实施针对干预模式阶段的30例患儿纳入研究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惊厥消失、退热、急救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患儿家长焦虑情绪较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时实施针对干预模式,对疾病控制和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情况,挺高其配合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开展意义显著。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针对性干预模式 焦虑情绪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将针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2.7月开启本次研究,于2023.7月结束研究,这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中高热惊厥患儿是研究对象,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划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针对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留观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接受针对护理干预,不仅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也加快患儿病症消退的时间,值得运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源肺水肿(neurogenicpulMonaryedeMa,NPE)的诊治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小儿神经源肺水肿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儿经治疗后,痊愈4例,伤残3例,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小儿NPE病死率的关键。加强对NPE高危患儿的监护,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降低颅内压、呼吸支持、改善血液动力学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儿NPE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小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枢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的睡眠打鼾的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增宽。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增宽致控制睡眠的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摘要报告1例生后因全身青紫、反应差入院的新生儿,日龄3 d时手术明确为全结肠型巨结肠。多次撤机后反应差、CO2潴留再次上机。日龄10 d改为NIPPV辅助通气,但多次尝试改为CPAP辅助通气均失败。完善基因检查提示PHOX2B基因第3外显子丙氨酸重复序列区域出现27 bp重复,基因型为20/29,确诊为先天性中枢低通气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死亡。

  • 标签: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 巨结肠病 PHOX2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儿童(ICPP)的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对106例ICPP女童,正常对照组女童70例测定身高、体重,记录发育形态指标,采用TW3法计算骨龄;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IGFl;结果ICPP患儿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不同的发育期,其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IGF1与骨龄(BA)、身高、体重、BMI均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ICPP患儿体内IGF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在患儿骨骼成熟、生长加速的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IGF1可作为肥胖儿童发生性早熟的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胰岛素生长因子1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胚胎肿瘤是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婴幼儿,即使给予积极的治疗策略,预后仍然很差。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将疾病遗传信息与组织病理学相整合,使这些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更加精确。在新版分类中,中枢胚胎肿瘤包括最常见的髓母细胞瘤,以及罕少见的多层菊形团胚胎肿瘤,C19MC变异型、多层菊形团胚胎肿瘤,非特指、髓上皮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中枢胚胎肿瘤,非特指、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肿瘤、中枢胚胎肿瘤伴横纹肌样特点。对这些罕见肿瘤生物学本质的进一步研究及探索,将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胚胎性肿瘤 罕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58例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跟对照组比较,较后者更低(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度洛西汀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

  • 标签: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度洛西汀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童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性早熟女童进行健康教育,在首诊(健康教育前)和半年后复诊(健康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患儿遵医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健康文化学习、不滥用滋补品、坚持运动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对性早熟女童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患儿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性早熟女童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并发中枢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并发中枢尿崩症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效果显著的患者占比58.33%(35/60),有效的患者占比40.00%(24/60),无效的患者占比1.67%(1/60)。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 标签: 脑磁图 吞咽 中枢环路 时空特性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mvedysfunction,POCD)好发予老年患者,虽已渐为熟知。但POC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涉及神经退行变.手术应激、细胞因子释放、GSK-3β和胶质细胞的活性等多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 炎症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