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扁平足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包括足印法、影像学诊断、足部姿势指数(FPI)等。足印法则通过观察脚印形状初步判断扁平足风险,影像学诊断通过测量角度和三维信息评估足弓形态,FPI则是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评估足部6个特征得出综合指数判断足弓状态。不同的诊断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合理地应用于不同的临床场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

  • 标签: 扁平足 诊断方法 足部姿势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VH)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2020年VH病例28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第9、20号外显子),并随访患者。结果28例VH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0∶1.2,年龄10个月至56岁(其中<18岁25例),平均年龄9.7岁,中位年龄4.5岁。17例发生于下肢,7例发生于上肢,4例发生于躯干。28例皮损呈不规则红色斑片,缓慢生长,部分可见红斑状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呈浅粉色或红白色。7例病变范围广,皮损上沿至臀部,向下至足背及脚趾,呈暗红色至红褐色,表面粗糙坚硬,条带状分布并形成铠甲样外观,周围可见卫星灶。镜下见28例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自真皮乳头层至深部软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扩张畸形血管;其中,真皮乳头层主要由大量增生和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组成;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筋膜层可见散在分布薄壁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明显,偶见乳头状增生,筋膜层内畸形血管与宿主脂肪纤维组织混杂呈小叶状分布;表皮疣状增生,上皮角延长并相互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31、CD34、ERG、WT-1,GLUT-1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深部绝大部分阴性。13例行PIK3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第9、20号外显子均未发现体细胞突变。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0年,7例由于面积较大行多次手术切除及整形修复,8例复发。结论VH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婴幼儿及儿童多见,大多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肢体远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并需要与其他脉管畸形及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相鉴别。少数病例易术后多次复发,需长期随诊。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联合药物治疗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经电子胃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73例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胃内状病灶数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潘托拉唑和硫糖铝混悬液治疗4周,Hp阳性者予根除Hp治疗(加服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早、晚餐前服,1日2次×1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两组内镜下状病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4.2%和2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内状结节的消失率分别为97.4%和14.3%,治疗组客观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病例中有3例发生明显腹痛,其余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氩离子凝固术配合药物治疗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病变组织局部蛋白质凝固,病灶组织坏死、脱落,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有杀菌作用,还可同时活检,对多点病灶操作性强,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易于掌握、近期观察有明显疗效,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氩离子凝固术 疣状胃炎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甲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2.5%氟尿嘧啶针与2%ff4多卡因针混合体内注射,隔周1次,共1~5次;对照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氟尿嘧啶 甲周疣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患者女,19岁。左膝关节内侧暗褐色丘疹、结节10余年,伴疼痛加剧1年。皮肤科情况:左膝关节内侧暗褐色斑丘疹、结节,表面粗糙,基底暗红色,中央疣状增生,质硬,轻压痛,周围出现卫星结节病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真皮可见大量增生的薄壁血管,管腔高度扩张,内含红细胞。诊断:状血管瘤。治疗:连续Nd:YAG激光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4~6周,术后遗留浅表瘢痕,膝关节活动不受限。随访3年未复发,患者对疗效满意。

  • 标签: 疣状静脉畸形 激光 联合治疗 膝关节 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泛发性跖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07年3月到2011年12月采用聚肌胞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泛发性跖82例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跖疣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李某,女,已婚,28岁,重庆市梁平区某完全小学幼儿教师,因“胸腹部泛发淡红色丘疹7年”来诊,7年间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西医予以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中医予以火针、灯火灸法治疗局部皮损,且治疗均无明显收效,影响皮肤美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建议患者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皮肤科病理活检提示状表皮发育不良,此病多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且发病有遗传倾向。笔者就本病例作简要介绍,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起到足够的认识作用,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故报道如下,与同道共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传染性软采用局部外用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传染性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仅采用局部外用治疗,另一组采用局部外用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局部外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3%,局部外用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结论治疗传染性软采用局部外用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传染性软疣 局部外用治疗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软的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确诊的82例传染性软227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227处皮损中,临床检查显示120处(52.86%)可见脐凹和孔,20处(8.81%)可见血管;皮肤镜检中,198处(87.22%)可见脐凹和孔,214处(94.27%)可见血管。皮肤镜下血管分别为皇冠状(132处,58.15%)、点状(34处,15.00%)和混合模式(48处,21.15%)。点状血管模式比例在有炎症或剥脱的病变(86.00%)明显高于无炎症或剥脱的病变(22.03%,χ2=81.685,P < 0.001),存在湿疹的病变(50.00%)明显高于没有湿疹的病变(33.85%,χ2=17.784,P < 0.001)。白色至黄色无定形结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形(40.53%)、四叶草形(33.48%)、多叶形(20.26%)、非特异型(5.73%)。结论传染性软在皮肤镜下可见孔、血管结构和黄白色无定形结构,血管的形态模式以皇冠状为主。

  • 标签: 触染性软疣 皮肤镜检查 皮肤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剥离法和液氮冷冻法治疗跖的临床疗效。方法剥离法治疗组与液氮冷冻法治疗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剥离法治疗跖一次性治愈率明显高于液氮冷冻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液氮冷冻治疗组(p<0.01)。结论剥离法治疗跖较液氮冷冻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程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跖疣 剥离法 液氮冷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发性跖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入我院皮肤科治疗跖的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液氮冷冻技术治疗跖,b组采用中药浸泡方法治疗跖,c组先用冷冻技术去除体,然后配合中药浸泡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62.3%、56.4%和87.8%。第三组与前两组相比较治疗效果较好,三组治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氮冷淡联合中药浸泡治疗多发性跖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多发性跖疣 冷冻治疗 中药治疗 案例分析
  • 简介:<正>尖锐湿疣是目前皮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它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近年来我科采用消灵局部注射治疗12例尖锐湿疣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病程3月~一年。部位:包皮、冠状沟4例小阴唇处2例;肛周6例。体大小0.5~1.0cm~2。诊断标准;1.有

  • 标签: 尖锐湿疣 疗效观察 消疣灵 局部注射治疗 性传播疾病 不洁性交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安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此次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采用水煮醇沉工艺制成颗粒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土茯苓、泽泻、紫草、乌梅、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土茯苓、泽泻、紫草、乌梅、苍术、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颗粒制备方法合理、简便、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为安颗粒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提供保证。

  • 标签: 疣安颗粒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治疗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间患有状胃炎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联合西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西医组的患者单独使用西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联合组当中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人数有14例,总有效率为93.33%,西医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11例,总有效率为73.33%。联合组与西医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状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疣状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毒消汤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给与微波除治疗后,治疗组用败毒消汤煎水外洗坐浴,抹干后外擦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仅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擦伤口预防感染,按时记录伤口愈合情况和复发情况,观察时间共12周。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是15±4天,总复发率为18.75%,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1±3天,总复发率为53.19%,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败毒消汤治疗尖锐湿疣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BRDHLS混合液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DHLS混合液。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4(IL-4)]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78.00%(39/50)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4.00%(2/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4.08%(2/49)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结论 采用BRDHLS混合液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疣 BRDHLS混合液 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发生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液氮冷冻治疗寻常的疗效及护理效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寻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参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其中参照组接受液氮冷冻治疗,实验组接受CO2激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液氮冷冻 CO2激光 寻常疣 临床疗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尖锐湿疣(CA)在我国古籍医学中记载,生长在下身阴部(即外生殖器部位)的谓“臊瘊”或“尿瘊”。采用多种中草药方剂治疗,如洗方、浸泡方、湿敷方、外用方及内服方等。经临床实践,发现单味中草药鸦胆子治疣赘有突出效果。《中药志》曾记有“鸦胆子主治疣赘”捣碎鸦胆子仁如糊状,敷贴或封包于寻常瘊上面,每日换药一次,经7~15天可使体脱落。

  • 标签: 尖锐湿疣 LK植物液 用药治疗 消疣液 尤脱欣 克疣
  • 简介: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各级群团组织改革拉开序幕。上海作为地方群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很快启动了试点工作,上海共青团改革也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对上海共青团而言,这是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所开展的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也是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建机制、强功能,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有力探索,对共青团事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务的层面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扁平化视角,对上海共青团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共青团改革 扁平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