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一、什么是分子由于受生活经验和前概念的影响,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分子应该是微小的颗粒,即只要生活中相对比较小的东西就容易误认为是分子.比如,有些学生将细胞、白砂糖、花粉粒、雪花、粉笔灰、光线照射下房间里空气中漂浮和弥散的尘埃以及烟囱中的烟尘都误认为是分子.

  • 标签: 分子 知识 世界 科学 生活经验 光线照射
  • 简介:物理学科素养,指人们在物理学科内所具备的专业品质,这些品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所形成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专业方法与技能、专业思维与语言、专业行为与态度等诸多品质因素。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形成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为:尝试描述,促进概念语言素养的形成;注重领悟,促进科学方法素养的形成;重视体验,促进实验技能素养的形成

  • 标签: 学科素养 概念语言素养 科学方法素养 实验技能素养
  • 简介: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动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动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动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动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动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 标签: 近场地震 P波 斜入射 弹性半空间 动应力路径
  • 简介:通过总结回顾人类时空的一次次进步,阐述物理学对时空的贡献。

  • 标签: 时空观 物理学 人类
  • 简介:一、分子世界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设想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样大,则按照同样比例放大的乒乓球,将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正因为这样,一般物体中分子数目都是大得惊人的,例如,把1g酒精倒入盛有1×10^10m^3。水的水库中,酒精分子均匀分布在水中以后,1cm^3水中的酒精分子数仍在100万个以上.

  • 标签: 物质世界 分子组成 宇宙 粒子 比例放大 水分子
  • 简介:科普读物具有其他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传递科学知识,可以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志向.指导学生课外科普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科学性、内容正确可靠的科普读物;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科普阅读的兴趣;然后是指导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体验科普阅读的乐趣.

  • 标签: 科普阅读 科普读物 阅读活动
  • 简介:根据晶界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将晶粒长大过程控制在一定宽度的热区内,构建了具有无限大温度梯度且在热区内温度均匀的热区模型,并应用相场方法研究了热区温度和热区宽度对单相多晶材料中柱状晶粒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所得晶粒形貌与实验结果吻合。

  • 标签: 相场方法 定向退火 晶界迁移率 柱状晶粒 晶粒长大
  • 简介:如何将教材中那些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变成传输状态信息或如何将那枯燥无味纯知识内容添加“情趣”色彩,它犹如饮食烹调。烹调讲究火候,教学讲究时机;烹调讲究刀工,教学讲究方法;烹调讲究调味,教学讲究手段;烹调讲究色形,教学讲究情趣;烹调讲究营养,教学讲究功效。

  • 标签: 教学 烹调 讲究
  • 简介:准直激光照射下的金属丝,会在垂直于金属丝方向的光屏上出现环形光。本文采用在金属丝表面包裹碳颗粒的方法,分离反射光和衍射光,研究光路的组成。接着探究金属丝的半径和粗糙程度对环形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测量环形光光强分布规律,结合几何光学和夫琅禾费衍射进行解释。光源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本文探究了不同波长激光对环形光的影响。

  • 标签: 金属丝 环形光 碳颗粒包覆 光强分布规律 夫琅禾费衍射
  • 简介:用基于热力学观点的定量预测三元合金形成非晶成分范围的方法,对Cu-Zr-Ti三元合金系形成非晶的成分范围进行了计算。该方法通过比较晶态固溶体的自由能和相应的非晶态的自由能来确定非晶形成的成份范围,在自由能的计算中,三元系的热力学数据用相应的3个二元系的热力学数据由Toop模型外推得到,二元合金系的形成焓则通过Miedema理论的计算得出。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的形成非晶的成分范围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 标签: MIEDEMA理论 非晶合金 Toop模型 Cu-Zr-Ti三元合金
  • 简介:初中化学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对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价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适宜的授课方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内在的求知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的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化学课堂 科学渗透 科学素养
  • 简介:本文从发掘科学内容,创设教材素材,依托技能训练;利用主题活动等四个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核心价值教育并对实践进行反思。

  • 标签: 信息技术 核心价值观 渗透教育
  • 简介:情感态度与价值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领域,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价值是情感发展的结果,反映着情感的发展水平,他们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化学新课程把二者合成一个课程目标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态度、教学的参与,将理性教育的片面变得全面,使课堂教学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兴趣、理想、信念、活跃课堂氛围,它给化学科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 标签: 新课程 化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简介:各级的比赛课、公开课学生是那么的专注、投入、兴奋,平时的常态课、普通课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偷玩手机、做小动作等,教师抱怨,学生无动于衷……,这将引发一系列思考。简单、亲切、直观的改进实验能让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愉快的情绪、高昂的热情,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

  • 标签: 物理课堂 改进实验 每个学生 主动参与
  • 简介: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1912,5,31—1997,2,16)诞辰95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特将她在1992年6月9日为《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创刊五周年的题词再次刊登。同时,今年也是《通讯》创刊20周年,吴健雄、袁家骊教授对本刊是很关心的,两次为它题词,故而一并刊出。2007年6月11日在吴健雄教授的故乡——江苏太仓,由太仓市人民政府及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座谈会”。本刊征得了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和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的同意,特将他们的发言稿刊登,以资纪念。

  • 标签: 物理学家 吴健雄 世界 职业技术学院 物理教育 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