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头颈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应用自体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对照组37例,未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对结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修复成功率96.2%。有2例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出现部分坏死现象,而后经过前臂皮瓣再次修复,效果较未使用自体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好,而且功能较对照组相比较为成功,对照组成功率仅70.3%。p<0.05。结论自体游离组织瓣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有重要意义,术后结果良好指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游离组织瓣 术后缺损 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抽选方案加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确诊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69名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时,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由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诊断准确度,并按要求记录最终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通过病理诊断确认69名患者中共有6名患者为恶性肿块,发生率为8.70%,超声确诊7例,未见漏诊状况,但出现1例误诊。其诊断准确度与病理诊断准确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与分型时,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确诊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浅表软组织肿块 诊断方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组织学与胚胎学(简称“组胚”)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辨识人体微细结构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所学组胚理论知识的理解,为病理学生理学等课程打下基础,此外,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细致专注的科学素质。因此,组胚实验教学效果对组胚课程本身和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医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与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0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8例,以随机电脑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植皮手术,研究组接受改良菱形皮瓣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采用改良菱形皮瓣手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改良菱形皮瓣手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研究法对市场各制药企业在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降药价幅度的总结,通过观察法观测药品集中采购对市场的变化。结果:企业在面对政策调整、价格压力、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有利于激发企业优化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改善营销体系和重定义研发体系。结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让人民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

  • 标签: 药品集中采购 企业受到的影响 企业的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在鼻内镜下接受治疗的结构性鼻炎患者8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对86例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86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69例患者为治愈,14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51%。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对于结构性鼻炎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其手术应以纠正鼻腔结构异常、调整两侧气流的对称性分布为主,以维系正常通气功能。

  • 标签: 鼻内镜 重塑鼻腔结构 结构性鼻炎 疗效
  • 简介:目的考察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方法对779名企业员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人一组织匹配量表、心理授权量表与工作绩效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个人-组织匹配、心理授权、工作绩效这3个变量之间的两两比较,显著相关(P〈0.01);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示,b(YX)回归系数为0.368,b(MX)回归系数为0.592,b(YM.X)回归系数为0.349,b(YX.M)回归系数为0.162,均显著;间接效应值ab为0.207,检验统计量z=8.112(P〈0.01);因变量变异的百分数是11.86%。结论个人一组织匹配对工作绩效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心理授权在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个人-组织匹配 工作绩效 心理授权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降解素(MMP-7)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宫颈鳞癌(CSCC)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CSCC、30例CIN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7和EMMPRINmRNA的表达。结果CMCC组MMP-7和EMMPRIN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IN组(P<0.05)和正常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P<0.05)。MMP-7与EMMPRIN之间存在正相关(r=0.622,P<0.05)。结论MMP-7和EMMPRIN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EMMPRIN MMP-7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由于关节部位的特殊性和多动性,挫伤易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运用骨折挫伤散合接骨散来治疗各种关节部位的扭挫伤效果良好。对关节扭挫伤后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和止痛效果良好。骨折挫伤散治疗软组织损伤可减短患者病程和痛苦,疗效显著。

  • 标签: 骨折挫伤散 接骨散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吸入烹调油(cookingoilfume,COF)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研究COF的亚慢性毒性。[方法]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组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COF,每天30分钟,共60天;对照组吸人加热的空气,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结果]COF组病变主要为鳞状上皮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腺瘤样增生等,1例样本高度怀疑癌变。病变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COF能诱导大鼠肺组织产生癌前病变,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病理改变 肺组织 大鼠 吸入 染毒 烹调油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虎口背侧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缺损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麻醉患者的臂丛神经后开始实施修复术,保证受区血管神经与供区相吻合,以便确保皮瓣感觉功能尽快得以恢复,随后缝合缺损部位。结果40例住院时间最短为6d,最长为20d,平均(12.4±2.1)d。35例为Ⅰ期愈合,占比87.5%。结论应用虎口皮瓣修复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手部 背侧皮瓣 虎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对进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和胸大肌转移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组织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预防皮瓣感染坏死的护理。

  • 标签: 皮瓣转移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S-transferase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原发性胃腺癌、38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GSTP1在7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46例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水平(x2=4.852,P=0.028),GSTP1表达与胃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预后相关(χ2=3.899,P=0.048)。结论GSTP1在胃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VSD技术协助在53例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结果在53例应用VSD的患者中无一例感染加重,治疗时间缩短。结论VSD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换药痛苦;并能很好地控制创面感染,提高皮瓣、植皮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预防性维护是保障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组织与实施。

  • 标签: 急救 生命支持 医疗设备 预防性维护 组织 实施
  • 简介: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摘除鼻息肉3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息肉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记(CD1a/CD40)及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鼻息肉组织中DC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鼻息肉组织中S-100阳性细胞及CD1a/CD40双阳性细胞数量较下鼻甲黏膜明显增多,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组织与下鼻甲黏膜中DC的密度分别为(7125±2575)个/cm^2和(589±456)个/cm^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鼻息肉组织中DC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有从外向内递减的趋势,并且DC表面CD40分子为阳性。结论鼻息肉组织中DC浸润显著,DC可通过CD40/CD40L共刺激因子与T细胞产生相互作用,在鼻息肉发病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会拓宽鼻息肉的研究视野,为鼻息肉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 标签: 树突细胞 鼻息肉 S100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观察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exchanger1,NHE1)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Ct值分别为6.29±0.66、5.01±0.60、4.40±0.74。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同时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水平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mRNA的高水平表达,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钠氢交换体1 心力衰竭 心肌组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白勺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发现白芍总苷还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阅读相关文献,就白芍总苷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芍总苷 缺血区组织 病理改变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术后,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同步化运动情况。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得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达峰时间。结果起搏可引起心室内同步性改变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组织多普勒在评价左室同步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多普勒 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