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骨病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PT骨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6例均行X线、CT及超声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MRI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ECT检查。结果:6例均为甲状旁腺腺瘤(100%),全身骨质疏松6例(100%),骨吸收5例(83.3%),纤维性骨炎4例(66.7%),骨骼畸形4例(66.7%),肾、输尿管或胆囊结石3例(50.0%),病理骨折2例(33.3%),股骨头骨骺滑脱1例(16.7%)。结论:全身弥漫性骨质疏松为PHPT骨病最常见表现,指骨骨膜下吸收是其特征性改变,是诊断本病可靠征象。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甲状旁腺瘤 骨疾病 内分泌性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位置,评估狭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FP)损伤MRI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及随访明确诊断为IFP损伤患者105例,并分析其MRI成像特点。结果:105例中,右膝54例,左膝45例,双膝6例。共111个膝关节MRI表现与损伤程度相关,可表现为IFP信号异常及形态改变,Ⅰ级51个(45.9%),Ⅱ级36个(32.4%),Ⅲ级21个(18.9%),Ⅳ级3个(2.7%),并常伴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MRI能清晰显示IFP形态、信号改变,准确评估其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髌下脂肪垫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法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模式下 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早搏二/三联检出率,观察组显著 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肠套叠是指肠管一部分及其邻近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急腹症。年龄以2岁以下最多见,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男性比女性多2~3倍。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电磁辐射、易重复,已成为小儿肠套叠诊断主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 急性肠套叠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整体。结论:医学影像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MRI表现,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PVNSMRI资料。结果:5例病变关节均见不同程度滑膜增生,增生滑膜T1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中等信号,其中可见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结节状影,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5例病变关节均可见关节积液。2例病变关节有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结论:PVNS在MRI上有典型特征性表现,可以准确显示其病变范围,做出定性诊断。

  • 标签: 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在目前众多器官移植当中,肾移植是开展较普遍、效果也较理想治疗.随着移植肾患者不断增多,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renalarterystenosis,TRAS)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1].我院4年来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或支架治疗TRAS共6例,并取得了理想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breast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者共209例,其中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FFDM和DBT大角度曝光,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FFDM和DBT小角度曝光,比较DBT-HR与DBT-ST两种模式AGD均值差异。结果:DBTHR模式组头尾位(cranio-caudal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lateralobliqueview,MLO)DBT与FFDM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ST模式组CC、MLODBT与FFDM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HR与DBT-ST模式CC、MLOFFDM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BT-ST模式时,DBT与FFDM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DBT-HR模式时,DBTAGD均值高于FFDMAGD均值,但仍在规定辐射剂量范围内,因此DBT是一种安全、可靠检查技术。

  • 标签: 数字乳腺 断层摄影 乳腺X线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综合评估该神经阻滞方式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拟行手术治疗患者 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式,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神经穿刺阻滞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神经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就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神经阻滞前后未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发生显著变化 P< 0.05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而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护理配合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 2017年 6月我院接收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 78例,均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对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异位妊娠手术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把 SPOC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教师对比了学院 2015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46名学生以及 2016级采用在线课程学习方法 68名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成绩,通过对这些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经过在线课程学习 2016级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成绩都较 2015级未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学生分数高,从而得出结论: SPOC教学方式有着明显教学效果,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成绩有很大作用,优化了教学过程。

  • 标签: SPOC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在睾丸扭转中诊断价值。方法:将33例超声诊断为睾丸扭转患者声像图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睾丸扭转32例、睾丸破裂1例;高频CDFI诊断符合率为97.0%(32/33)。结论:高频CDFI诊断睾丸扭转准确率高,有很高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睾丸 扭转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8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者20例,腹部包块者9例,黑便者11例,肠梗阻者3例,贫血症状者7例。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后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临床疗效。方法:自 2018 年 8 月起,至 2020 年 8 月共搜集病例资料 88 例, 将以上耳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4 )在鼓室内注射利多卡因,而实验组(n=44 )在耳后区域注射利多卡因,利 用TEQ 评分量表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耳鸣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再分别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 TEQ 评分差异并 不显著( p > 0.05 ) ,治疗后实验组( 10.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3±4.2 ) , t=9.433, p < 0.05;对比治疗有效率,实验组 42 例(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 35 例(79.55%) , X2=10.231, p< 0.05。结论:在耳后区域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临床效果 明显好于鼓室内注射效果,即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患者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应当加以推广。

  • 标签: 耳后注射 利多卡因 耳鸣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外生性肝癌患者MSCT资料,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2例行CT后处理重建,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结果:26例患者26个外生性肝癌病灶中,最大径为2.8~16.5cm,平均6.7cm。位于肝右叶14个、肝左叶9个、尾叶3个;位于脏面21个、膈面5个。5个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1个与邻近肝叶分界不清但无明确瘤蒂。CT平扫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与肝脏边缘相连、向肝外生长实质性肿块,22个瘤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坏死区,7个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3个瘤内见弧线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可见不规则强化血管影,25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肿瘤呈低密度。23个瘤灶增强后可见包膜。12例MPR重建后均显示肿瘤与肝脏在解剖学上相连。结论:外生性肝癌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MSCT多期扫描及MPR对外生性肝癌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癌 外生性 CT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技巧。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为胎儿四肢畸形病例进行分析,与产前漏诊病例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胎儿四肢畸形8例,其中伴随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前漏诊四肢畸形17例,均不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骨发育异常、手足缺失、伴其他部位畸形方面较易明确诊断,而对指趾缺陷及肢体姿势异常有较高漏诊和误诊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四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