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足部评估及护理中糖尿病足护理单的运用价值。方法:8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足部开展评估,分别施以糖尿病足护理单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比,观察组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足部溃疡愈合时间比,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糖尿病足护理单可良好评估患者足部状况,并能优化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效果 糖尿病 糖尿病足护理单 足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及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间到我院接受宫颈细胞筛查的45例患者为样本,随后均予以HPV检测,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该检测方式的运用价值。结果:一方面,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53.33%(24/45),而宫颈癌检出率91.11%(41/45),组间对比,P<0.05。另外,分别统计病毒基因表达量(HPV-l6、HPV-18DNA),结果显示均是宫颈癌患者的数据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对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减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和同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前后医疗事故、投诉以及护理满意度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干预后,医疗事故、投诉以及护理满意度发生情况都有明显好转,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加强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和护理质量,规避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降低医疗事故 风险因素管理 护理工作 风险及防范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期间强化低体温护理的实施意义。方法 研究时选10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同时对患者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强化体温护理,参照组50例常规手术室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研究数据,患者不同时间鼻咽部温度,研究组VS参照组:麻醉时(36.81±0.83)℃VS(36.11±0.96)℃(P>0.05);手术半小时(36.51±0.30)℃VS(33.29±0.18)℃(P<0.05);手术结束(36.51±0.24)℃VS(32.06±0.93)℃(P<0.05);患者总满意率,研究组VS参照组:49(98.00%)VS 42(84.00%)(P<0.05)。结论 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期间强化低体温护理,可有效控制低体温的发生,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 强化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常规护理联合饮食控制干预对2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T2DM)群体血糖指标的正面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性将我社区100例T2DM患者划分至A组(50例,采取社区常规护理)与B组(50例,采取社区常规护理期间强调饮食控制),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与护理有效性。结果:经护理,2组患者血糖指标均有改善,但相对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保持科学合理饮食习惯有助于平稳血糖指标,增强疾病控制效果,这对T2DM群体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社区护理 饮食控制干预 血糖指标
  • 简介:为了提升广大护理人员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运用更有效、系统、开创性的科学方法和管理工具,进一步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与持续改善,当代护士杂志社拟定于2016年7月22日至26日在云南·昆明举办“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全国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将邀请台湾及国内著名专家授课,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与分组讨论”、“案例剖析与场景模拟”及“贴近临床实践,专家现场点评互动”等实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与会学员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快速掌握要领服务于临床。欢迎全国广大护理同仁参加。

  • 标签: 护理学术交流会 护理质量控制 《当代护士》 会议 科学方法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接收的胸外科患者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风险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来说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入早期预警风险评分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胸外科疾病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融入早期预警风险评分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有退行的必要。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早期预警风险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综合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共计76例,以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综合健康教育;观察并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意义。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结直肠癌患者、23例直肠良性疾病者、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纳入恶性组、良性组、健康组,全部进行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诊断,比较三组阳性率及12种肿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三组阳性率对比,恶性组70.59%(36/51),良性组21.74%(5/23),健康组3.33%(1/30),三组间均具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芯片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意义实施探析。方法:本研究中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本院内收治的78例患者为对象,以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为依据将其分成参照组(n=39)和试验组(n=39)。参照组内患者运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内患者运用综合健康教育,对组别间患者护理前后的疗效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别患者的疗效症状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后数据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参照组中患者的疗效症状评分明显要低于试验组,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别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后数据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参照组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试验组,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期间,对其运用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可提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强化低体温护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护理的实施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室护理,试验组再增加强化低体温护理。护理后,对比围术期鼻咽温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寒战发生率。结果:麻醉开始时,两组鼻咽温度对比(P>0.05);手术开始后半小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鼻咽温度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寒战发生率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强化低体温护理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围术期鼻咽温度,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寒战发生率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强化低体温护理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成分献血者的需求,系统提出献血者关爱策略,构建献血者关爱体系是更好地建设成分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材料:献血者关爱现状了解与调查。结果:献血者关爱未构建体系,关爱体系不足或缺失。结论:1、提供成分血捐献的良好环境,基础饮食,满足献血者生理需求。2、通过建议增加铁蛋白检测项目;固定相应的补钙标准,和补钙时间;控制白细胞的采前标准;明确成分献血者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前计数,从而保障献血者健康安全。3、拓展成分献血者队伍管理路径,满足成分献血者社交需求。4、提升成分献血者纪念品品质,统一血液返还政策的制定,是满足对献血者尊重的需求。5、规范献血者表彰,满足成分献血者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 标签: 需求层次论   献血者   关爱   体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4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通过一般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通过循证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颈椎病知识评分、应对态度评分和疾病预防能力评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和睡眠治疗评分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将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循证护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针对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将我院2020.3-2021.2内60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针对性护理)和观察组(32例,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行联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基础操作、护患配合等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仅有6.2%,对照组高达28.5%,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针对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针对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敏性皮炎患者体内IL-4和IL-13以及EB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皮炎共180例设置成研究组,随机选择18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对二者的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EBV抗体EA-IgM和EA-IgA,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内EA-IgM、EA-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皮炎患者体内IL-4和IL-3水平有一定提高,可能存在EBV感染,但EBV感染可能不是引起过敏性皮炎患者产生该反应的原因。

  • 标签: 过敏性皮炎,IL-13,IL-4,EBV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30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设定呼吸道疾病患者为实验组,设定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60例受检者行血清TIgE检测,并对呼吸道疾病行常见吸入性过敏源特异性抗体E(SIgE)检测。结果:实验组中,18例患者TIgE检测结果明显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15例,血清TIgE检测结果增高的患者(18例)中,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侧 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13 例;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呈阳性患者(15例)中,血清TIgE检测结果明显和对照组相比较高;结论: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与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30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设定呼吸道疾病患者为实验组,设定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60例受检者行血清TIgE检测,并对呼吸道疾病行常见吸入性过敏源特异性抗体E(SIgE)检测。结果:实验组中,18例患者TIgE检测结果明显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15例,血清TIgE检测结果增高的患者(18例)中,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侧 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13 例;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呈阳性患者(15例)中,血清TIgE检测结果明显和对照组相比较高;结论: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与常见吸入性过敏源SIgE检测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显著提升(P<0.05)。两组 VAS、PSQI评分相比,干预前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能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及睡眠质量,降低疼痛感。

  • 标签: 循证护理 睡眠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应用24h动态脑电图检查方式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选取77例病毒性脑炎进行研究,患者依次完成常规脑电图检查与24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24h动态脑电图的重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16.88%、脑电图异常总检出率90.91%大于常规脑电图5.19%、55.84%(P<0.05)。死亡患者的重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84.62%大于生存患者的3.13%(P<0.05),死亡患者的轻度脑电图异常、中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0.00%、15.38%小于生存患者的35.94%、50.00%(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应用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间接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常规脑电图检查 24h动态脑电图检查 病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录90例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更快,观察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2.22%,对照组发生率17.78%,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SAS、SDS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率和血压指标,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反射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