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引起癌症相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EGFR、K-ras、EML4-ALK和VEGF等靶点上,并涌现出许多针对这些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面对日益增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关键在于根据每位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NSCLC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将从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治疗,EML4-ALK融合基因的相关抑制剂以及MET为靶点的治疗等方面就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个体化靶向治疗 EGFR EML4-ALK MET
  • 简介:由全球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举办的此次大会,将着重介绍癌症研究的主要领域中最新、最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并为世界各地的癌症研究者们提供沟通交流和科学互动的宝贵平台,推动癌症科学与医学的发展,促进国际间合作。大会议程覆盖了癌症研究的全部领域,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再到临床,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将会呈上一场场精彩演讲。

  • 标签: 癌症 靶向治疗 转化医学 国际间合作 沟通交流 国内外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病症。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炎性反应相关通路成了冠心病治疗新靶点。本文主要对临床关于冠心病各种靶向抗炎疗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靶向抗炎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新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靶向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MRI新技术检查,对照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MRI新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检测结果中有21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3.5%;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患者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0.3%。两组患者在检测结果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新技术在能够被应用于肺癌靶向治疗中,且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新技术 肺癌靶向治疗 影响
  • 简介:卵巢囊肿是当今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专家经过10年25省市4万多病人调查卵巢囊肿发病规律探明,我国女性卵巢囊肿发病率占20%左右,并有逐步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当前西医对卵巢囊肿治疗难凑效。主要采用开腹手术切除、腹腔镜手术治疗、B超或CT下经腹壁无创穿刺抽液及注射无水酒精疗法,虽取得较好疗效,但对病人的身体和经济都造成一定影响。笔者从2003年应用本院科研成果中药制剂珍佛散(已获得广西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 标签: 卵巢囊肿 靶向治疗 中药制剂 腹腔镜手术治疗 临床 发病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患有癌症的患者,对40例癌症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把其分为两组,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以肿瘤护理计划,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75%。结论肿瘤护理计划措施的采取能够使得患者的满意率得到提升,这对于患者治疗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肿瘤 护理计划 癌症 靶向治疗
  • 简介: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主要依靠细胞毒性药物.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不能区分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因此针对性差,治疗有效性不高,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产生耐药性,而且毒副作用严重,病人的依从性差.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期,需要具有新机制、高效抗肿瘤活性和更好耐受性的药物才能进一步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吉非替尼 细胞毒性药物 恶性实体瘤 口服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Tau蛋白的异常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及非AD类Tau蛋白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并且与神经变性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第一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已经被研发,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因第一代PET分子探针中常出现脱靶结合,促进了具有更高结合力和选择性的第二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的研发。笔者综述了Tau蛋白PET显像作为AD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Tau蛋白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分子探针
  • 简介: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系统性疾病,肿瘤有关基因的异常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行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各大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聚焦于这两类靶点。1997年,第一个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分子靶向药物 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简介:据HuangFK2015年6月17日(NatureCommu,2015,6:7465-7465.)报道,美国华人科学家利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小分子能够特异性靶向参与肌动蛋白组装的关键蛋白--Fascin,同时证明抑制Fascin的活性能够阻断丝状伪足形成,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

  • 标签: 抑制肿瘤转移 细胞骨架 靶向 肌动蛋白组装 FASCIN HUANG
  • 简介: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优质集团作为崭新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放大的团队成长,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着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结合重庆市北碚区教委推进集团办学的总体要求,中山路小学作为优质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之一,与重师大初教院附属小学、天生桥小学、龙凤桥小学、三圣镇中心小学、黄桷小学,共六所学校组成联盟学校。将集团的发展定位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以研修为合作形式和任务的共同体,通过“三定”靶向式研修,即定向、定位、定性,实现本集团教师在共同体组织中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靶向式研修 教育集团 专业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肿瘤治疗进入了“靶向与控制”时代,一些高效、低毒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获准用于临床。对妇科肿瘤,既往多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对一些相对晚期或复发、特别是对化疗敏感性低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将能为她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妇科肿瘤治疗 应用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微创疗法与药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摘要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组发生在各种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存活率及移植成功率。治疗方法主要有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联合化疗,使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去B淋巴细胞治疗,靶向抑制剂等,但其各有缺点。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因其有特定的靶向性而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可能成为PTLD预防和治疗的新选择。由于这类药物仍需临床研究证实,资料有限,现就靶向抑制剂治疗淋巴增殖性疾病作一总结。

  • 标签: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靶向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抽验在药品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及具体实施情况。方法对药品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予以初步筛选,再进行靶向抽检。结果在药品质量的监管工作中,实施靶向抽验可大幅节约人力和物力,提升药品质量抽检的效能。结论在药品质量监管中,靶向抽检具有良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强化药品监管的一个有效手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靶向抽验 药品质量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脉靶向介入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的26名中晚期患者,采用动脉穿刺靶向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尤其是肿块部位、盆腔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按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进行判定,宫颈部位肿瘤完全消失并可保持1个月以内的患者有13例;宫颈部位肿瘤体积缩减50%以上并保持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有8例;宫颈部位肿瘤体积稳定(1个月内肿瘤体积缩小或增大不超过25%)的患者有5例。上述26例病患经治疗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动脉靶向介入治疗宫颈癌,具备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小,操作非常简易,能够重复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 靶向 介入治疗 宫颈癌 疗效
  • 简介:摘要肺癌已成为我国致死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化疗及放疗的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