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低桡动脉闭塞率,增强护理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动脉化和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两组的治疗效果都相对较好,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全动脉化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但是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全动脉化 单根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延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02例AMI患者被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和非PCI组,各51例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80%比27.3%,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42±6.9)%比(57.4±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远期疗效显。

  • 标签: 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居各种疾病之首,我们从不同侧面对脑动脉冠状动脉形态学与功能学比较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  冠状动脉病变各组的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5、0.56,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andtheextentofcoronaryarterydisease[J].Atherosclerosis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 旁路移植 检查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3、1.41,P=0.257、0.157)。结论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畸形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心力衰竭 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择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1例,男6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1±9.8)岁,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本组101例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探究其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则表现的较为差一些,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对比。结论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例患者改善其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对应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5d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5d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饮食及遵医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冠心病 心功能水平 护理依从性
  • 简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因患者手部血管限制,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会出现穿刺部位肿胀、麻木、发绀等并发症,

  • 标签: 斜坡枕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目的分析阜外医院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早期结果,并总结此类疾病早期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1至2016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中心收治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手术患儿共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收集患儿术前心功能指标,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超声,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滞留时间等术后相关指标。对所有65例患儿按术前射血分数(简称EF)30%分组,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间相关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入选患儿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手术年龄(中位数)12月,术前体重(中位数)8.5kg,术前射血分数(EF)44.23±22.6%,左室大小39.69±7.73mm,体外循环时间121.67±56.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数)67min,22例患儿因二尖瓣反流重而行二尖瓣成形,呼吸机支持时间(中位数)24h,ICU滞留时间(中位数)3天,死亡2例,二次插管7例,ECMO辅助3例,延迟关胸8例,腹膜透析6例。对于EF30%作为患儿分组指标,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术前情况,EF〈30%组患儿年龄、体重明显小于EF≥30%组,而EF≥30%组患儿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小于EF〈30%组患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ECMO无明显差异,EF≥30%组行二尖瓣成形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EF〈30%组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多于EF≥30%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EF〈30%组患儿二次插管、腹膜透析、延迟关胸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率比较,总体死亡2人,均为EF〈30%组患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患儿自身对照,拔管时EF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出院时EF较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比较,拔管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出院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结论

  • 标签: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射血分数 冠脉再植 延迟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h、2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h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Band止血气囊 止血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按照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ml、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点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l或P<O.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以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包扎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