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局限性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对局部治疗抵抗,可能难以实行治疗。既往已有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该病皮损的报道,但PDL与一种有效外用治疗的比较性研究未见报道。目的:为了比较PDL与有效外用疗法对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Dovobet)作为有效对照。方法:在这项开放性、自身对照、左一右比较研究中,8例银屑病患者使用PDL(585nm)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斑块严重程度评分(总评分)并拍照。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结果:患者对两项治疗均能很好耐受,仅1例患者PDL治疗后由于疼痛退出了研究。在PDL治疗12周后,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下降62%vs19%;P〈0.05)。治疗12周时,PDL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两组红斑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12周时,PDL组硬结和鳞屑评分显著下降,但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组统计学上无明显降低。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评分随PDL治疗次数增多而降低。结论:当其他外用治疗无效时,可酌情考虑应用PDL治疗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

  • 标签: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斑块状银屑病 顽固性 严重程度评分 有效性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近20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银屑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调节细胞因子平衡的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11,抑制T细胞活化的阿法西普及依法利珠单抗在银屑病治疗中均取得一定疗效,但阿法西普与依法利珠单抗因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均已退出市场。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1 阿法西普 依法利珠单抗 银屑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接受意愿、服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乌鲁木齐市MSM,利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服药所担心的问题、PrEP接受意愿及服药方式选择情况,再根据其选择的服药方式发放PrEP药物,进行干预。结果:379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68.3%表示愿意接受PrEP,在这些人中33.2%选择每天服药,66.8%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rEP可接受性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安全套使用频率,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0.34,95%CI:0.19~0.60)、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0.20,95%CI:0.07~0.56)者容易接受PrEP;没做过艾滋病检测(vs做过检测,OR=2.06,95%CI:1.11~3.8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高(vs使用频率低,OR=1.46,95%CI:1.01~2.09)者相对不容易接受PrEP。影响PrEP服药方式选择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担心因服药而受歧视,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4.00,95%CI:1.77~9.02)、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5.66,95%CI:2.37~13.54)者容易选择每天服药;文化程度低(vs文化程度高,OR=0.35,95%CI:0.17~0.72)、学生(vs在业人员,OR=0.06,95%CI:0.01~0.32)、担心因服药而受他人的歧视(vs不担心歧视,OR=0.30,95%CI:0.18~0.49)者容易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结论:增强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服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可以提高MSM人群PrEP可接受性及鼓励更多人选择每天服药的方式。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服药方式选择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与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接受TCT法的1742例患者纳入TCT组,接受传传统巴氏涂片的8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并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TCT组阳性符合率为75.89%(1322/1742),对照组为53.57%(45/84),两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671.03,P〈0.01);两组检查方法指标相比,特异度均为100%无差异(P〉0.05),而TCT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1.03、5.10,P〈0.01或0.05)。结论: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效果好,虽然费用略高,但其敏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传统巴氏涂片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诱导人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VK2/E6E7细胞,分别加入POD-NLC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培养24小时.实验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0.25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C组:1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D组:空白NLC+Caspase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水平,qPCR检测AIF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IF、cyt-C蛋白表达.结果:B组、C组均可以上调ROS、AIF、cyt-C水平,与A组及D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B组与C组AIFmRNA及AIF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ROS、cyt-C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可以通过非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 凋亡机制 非Caspase依赖途径 VK2 E6E7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3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对照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治疗1周后随访1月,停药1周、1月时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周、1月时复查,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白带异常率、BV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率低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及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C 乳酸杆菌制剂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男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不同生物群感染情况及其与尿道炎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菌株,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尿道炎的临床症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临床菌株的血清分群检测。结果:38株Uu中,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同时检测到两个生物群。无论有无尿道炎表现的男性患者中,T960生物群的检出率均高于parvo生物群,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尿道的Uu感染中T960生物群检出率高于parvo生物群,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地区分布、研究对象的差异及样本量等因素有关,有待于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生物群 临床症状
  • 简介:背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指几乎每天出荨麻疹至少6周,没有明确原因。症状包括短时的风团、瘙痒和红斑。CIU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左旋西替利嗪是被批准用于治疗CIU的最新一代抗组胺药。目的:研究每135mg左旋西替利嗪和安慰剂对CIU症状和体征改善以及QoL和生产力的效果。方法: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1周和4周时的瘙痒严重度评分。通过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QoL。结果:两治疗组基线时的瘙痒严重度评分相似(2.06±0.58)。1周后,左旋西替利嗪改善作用优于安慰剂,显示出可观的效果(差异=0.78。P〈0.001)。这种效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保持(4周,P〈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左旋西替利嗪治疗组风团的数目和大小在1周时和整个治疗期间均明显减少(P≤0.001),同时伴有QoL改善(DLQI:左旋西替利嗪组7.3u,安慰剂组2.4u)和工作中生产力提高(每人每月失工作13:安慰剂组3.0d,左旋西替利嗪组0.3d)。没有发生意外的不良事件。结论:左旋西替利嗪每135mg治疗CIU有效,特点是不仅效果快速持久,而且对QoL有重要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左旋西替利嗪 安慰剂对照 治疗组 多中心研究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在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尾静脉分别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悬液和生理盐水,接种后3d、7d、14d、21d及28d,对小鼠肾脏载菌量进行测定;取小鼠内眦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血清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脾脏IL-10mRNA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试验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肾脏载菌量与血清IL-10、TGF-β1、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及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RNA表达量、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种后3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菌量为(69.5±9.1)cfu/mg,接种后7d,小鼠肾脏载菌量达到峰值,为(120.3±11.4)cfu/mg,其后载菌量逐渐降低,接种后28d为(2.0±2.5)cfu/mg。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与TGF-β1表达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接种后7d、14d、21d,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7d、14d、21d,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在7d逐渐增高,14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接种后7d、14d、21d,小鼠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RNA、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mRNA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

  • 标签: 毛孢子菌病 播散性 阿萨希毛孢子菌 IL-10 TGF-β1
  • 简介: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后第3d、第1周、第2周断尾取血检测血糖,当血糖大于16.6mmol/L时同时颈项皮肤松软处注射阿朴吗啡无勃起,提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将动物随即分为金水宝高剂量治疗组、金水宝中剂量治疗组、金水宝低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各组间大鼠体重、血糖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留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测定大鼠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AGEs及Ang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金水宝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够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GEs及AngⅡ水平(P〈0.01),但以金水宝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其中血糖监测中,金水宝中、低剂量组治疗组之间无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中,金水宝低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意义。AGEs及AngⅡ水平的金水宝中、低剂量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能有效协助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GEs及AngⅡ水平,其中金水宝高剂量治疗组疗效最显著,为该制剂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 标签: 金水宝胶囊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血管紧张素
  • 简介:背景一项18个月的有效性研究报告表明,使用小颗粒透明质酸凝胶(SGP-HA)填充剂在一次重复注射后纠正鼻唇沟皱褶有效期可持续至18个月。本文评估使用治疗鼻唇沟皱褶(NLF)持续至36个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透明质酸凝胶 鼻唇沟 有效期 填充剂 皱褶 重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