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克隆日本大耳白兔白毛黑眼系(白毛黑眼兔)眼部虹膜Trp1、Trp2基因,获取其完整外显子序列。进一步推测这两个基因编码蛋白,分析其特征。方法从白毛黑眼兔黑色虹膜组织中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利用来自小鼠、大鼠和人同源引物,扩增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片段。然后已知片段进行3’RACE和5’RACE,从而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完整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获得序列进行翻译和分析。结果首次获得了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全序列。该实验兔Trp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60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相似度为87.9%,与小鼠相似度为82.7%。TRP1成熟蛋白包含513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人相似度为89.8%,与小鼠相似度为86.6%。该实验兔Trp2基因序列全长155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相似度为83.2%,与小鼠相似度为81.9%。TRP2成熟蛋白包含494个氨基酸,其序列与人一致度为84.2%,与小鼠一致度为84.4%。结论本研究获得TRP1、TRP2序列与已知家兔酪氨酸相关蛋白家族成员TYR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这三种蛋白之间有较高相似度,并且TRP1和TRP2蛋白序列表现出了酪氨酸酶家族结构上保守性和特有的结构特征。

  • 标签: 白毛黑眼兔 酪氨酸相关蛋白1 酪氨酸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建立利用CRISPR/Cas9系统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编辑方法体系,分析CRISPR/Cas9MAD2L1基因编辑脱靶效应。方法通过CHOPCHOP网站设计位于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靶点序列,构建Cas9?MAD2L1载体,将该载体转染NIH/3T3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后,提取细胞转染后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结合T7E1分析和桑格尔测序,鉴定小鼠MAD2L1基因编辑情况,对转染后NIH/3T3细胞进行CRISPR/Cas9脱靶效应分析。结果将Cas9?MAD2L1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并进行嘌呤霉素筛选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量表达GFP细胞,PCR结合T7E1结果显示,以转染后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228bpMAD2L1PCR产物,可被酶切成166bp和62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成功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靶点处进行基因编辑,脱靶效应分析未检测到CRISPR/Cas9有脱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结论成功建立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基因编辑方法体系,设计MAD2L1基因编辑靶点未检测到脱靶效应发生。

  • 标签: CRISPR/Cas9 小鼠 MAD2L1 脱靶效应
  • 简介:目的测定SPF级C1型尼曼-匹克病小鼠(Npc1-/-小鼠)生长繁殖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开展NPC1病人研究提供理论性基础资料。方法(1)选取077日龄Npc1-/-、Npc1+/-和Npc1+/+小鼠雌雄各40只,定期称重绘制生长曲线;(2)Npc1-/-小鼠由Npc1+/-小鼠交配繁殖产生,统计Npc1+/-小鼠连续4代繁殖数据;(3)检测60日龄Npc1-/-和Npc1+/+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Npc1-/-小鼠体重在7周前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7周后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少,直至11周左右死亡。Npc1+/+和Npc1+/-小鼠体重均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4周后雄性比雌性体重增加明显比雌性小鼠快;(2)Npc1+/-小鼠不同代内交配分娩间隔、窝产仔数、离乳仔数、离乳仔数雌雄数量及阳性数量差异显著性(P〉0.05),而第2代离乳率明显大于第1代(P〈0.05);(3)Npc1-/-和Npc1+/+小鼠血液生理指标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过氧化物酶指数(MPX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显著性(P〉0.05)。生化指标尿素(URE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钾(K)和铜(Cu)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1)Npc1-/-、Npc1+/-和Npc1+/+小鼠生长曲线因基因型和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Npc1+/-小鼠不同代繁殖能力差异显著性;(3)Npc1-/-和Npc1+/+小鼠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C1型尼曼-匹克病 小鼠 生长曲线 繁殖 血液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脂饮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单纯肾切除组、单纯肾炎组、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单纯肾炎组、肾炎高脂组在单侧肾切除后3d尾静脉注射OX7抗体(100mg/kg),1周后尾静脉连续注射OX7抗体(每次100mg/kg,1次/周,共3次),单纯肾切除组和单纯高脂组在同一时间尾静脉注射PBS,注射抗体后第2天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腹腔注射维生素D3(6万U/kg,1次/4周),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第4、8、10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血压、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血钙、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肾炎高脂组)大鼠第8周肾小球外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平滑肌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第10周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肾小球外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管腔变化不明显,模型组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P〈0.05)。结论通过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加用高脂饲料腹腔注射维生素D3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

  • 标签: 高脂 系膜增殖性肾炎 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