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以50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对12个农艺性状鉴定和30个SSR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3,数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0.15%,30个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5.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1,参试材料遗传距离平均0.869。利用Bayesian模型将参试材料分为4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或不同熟期类型间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大豆 多样性 遗传基础
  • 简介: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哈密瓜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按来源分组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29个表型性状数据确定适宜的取样比例,筛选出25份地方品种为初选核心种质。在初选核心种质取样量上,人工定向补充5份优异种质和极值材料确定了核心种质,约占地方品种总数量的25%。对表型保留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表型频率方差、板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等检验参数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核心种质除标准差符合率降低外,其余参数均优于或等于初选核心种质,更能代表原始样品;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地保留了所有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幅度。

  • 标签: 甜瓜地方品种 新疆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以贵州本地8个李资源的成熟叶片及果实为试验材料,从叶形特征、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及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贵州地方李的叶形特征中以叶片形状的变异范围最大,有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其次为叶尖形状、叶基部形状和叶柄腺形状;②果实形态特征中以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变异范围最大,其次为果实成熟期、果实形状、梗洼及缝合线的深浅以及果顶形状;③贵州地方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及果形指数、核横纵径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在9%以上,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18.3~38.9g,变异系数最大,达24.92%;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方面以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异系数最低,为8.50%,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3.44%。

  • 标签: 贵州地方李 表型性状 品质
  • 简介:本文对2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影响穗粗,穗位高影响穗长,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叶片数对资源的筛选、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利用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85、白鹤、二夏、品综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玉米 种质资源 筛选 评价 地方品种 灰色关联度
  • 简介:对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的瓜奈形状、皮色、刺、瘤、刺色、棱沟、瓜长、把长、横径、单瓜重、把瓜比、果型指数等12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果实外观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8。华北型种质果实外观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南型种质。根据生产上对果实外观性状的要求,对两种生态类型中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从外观形态上筛选出各自的代表性种质,在两种生态类型中筛选了长瓜短把型种质和短重型种质,为资源的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信息。

  • 标签: 山东黄瓜 地方品种资源 果实外观性状 评价
  • 简介:大豆分枝与株型及其产量关系密切。大豆品种资源分枝数的表型鉴定对提高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探索黑龙江大豆品种在北京异地种植条件下的分枝数.本研究以来源于我国东北生态区的49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45cm行距条件下,株距分别设置25cm、15cm和5cm.研究品种的分枝数及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分枝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各品种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分枝数目将参试品种分为少分枝、中等分枝和多分枝3类;根据分枝数与种植密度的相关系数将参试品种分为不敏感、低度敏感、中等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本研究为参试材料在不同株型优良品种培育中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豆种质表型鉴定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种植密度 分枝特性 密度敏感性
  • 简介:水稻在抽穗开花期对高温胁迫非常敏感,通过挖掘耐热资源,培育耐热水稻品种是应对高温热害最有效的方式。前期研究发现,地方稻资源D43在花期连续高温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本研究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不同高温处理下,分析了D43的开花时间与耐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温能够使水稻的开花时间提前,D43表现出稳定的早花时特性,高温胁迫下的开花时间集中在8∶30~10∶00;在开花时间段恒定高温胁迫下,D43的结实率较低;但在大田高温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下,D43的开花时间避开了日高温段,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结实率;花器官形态性状包括花药开裂率、柱头上的花粉附着数、花粉萌发数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于评价水稻的花期耐热性。

  • 标签: 水稻 耐热性 开花时间
  • 简介:涮辣和雀辣是我国云南地区有特色的两个地方品种。本文分别基于园艺性状和9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资源利用均匀覆盖12条染色体的29个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园艺性状以及分子水平上涮辣归属于中国辣椒(C.chinese),雀辣更倾向归属于灌木辣椒(C.frutescens)。

  • 标签: 植物学分类 园艺性状 遗传结构 进化树
  • 简介: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1个绿豆品种的芽期抗旱性。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速度快、萌发时间短、吸水率小、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鉴定筛选出4份绿豆抗旱种质。

  • 标签: 绿豆 抗旱性 PEG6000 芽期
  • 简介: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102份山东水稻地方品种抽穗期、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特征值等12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存在较高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42~2.05,株高、穗颈长、每穗粒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1、2.02、2.05;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9~2.04,其中蛋白质含量、胶稠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0、2.04、2.04、2.01、2.04。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存在较为广泛的多样性,可为山东地方水稻品种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水稻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RVA谱 多样性指数
  • 简介:目前芒属植物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木质纤维素能源作物,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利用。但截至目前依然没有统一的芒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开展芒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制定技术标准研究,旨在为芒属能源作物品种的选育、审定与推广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本文论述了芒属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与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的制定原则、方法与内容,对于促进整合全国芒属种质资源,规范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芒属 种质资源 描述规范 数据标准 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 简介: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的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的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和迟钝的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的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的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 标签: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 简介:通过对湖南农户自留种原地保存(简称农户保存)与异地低温保存在湖南种质库(简称种质库保存)的92份同近名水稻材料(7组,同近名材料6组)间的表现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鉴定同近名品种间遗传距离,为之后有效保存、针对性供种、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同近名材料间,及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的同近名材料间在表现型性状上都有极显著差异。通过SSR标记基因型比较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湖南同近名材料,发现除E组外,其他组都是农户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小于种质库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说明农户保存的材料在年复一年的种植、收种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种,进行了加代纯化。除C、E组外。在同近名组内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显示,农户保存的材料间〉种质库保存的材料间〉农户保存材料与种质库保存材料。表明农户自留种保存的同近名水稻资源值得收集评价。

  • 标签: 水稻 同名地方稻 SSR标记 表现型性状 遗传相似性
  • 简介: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 标签: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的首选方法之一。虽然其操作简单,但如何保证其定量结果的可信度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针对只有20多个碱基的miRNA的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水稻miR40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实例,系统地优化和阐述了有关荧光定量的新标准及要求。结果表明,引物的浓度对于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因表达量分析 MIQE标准 MIR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的特种稻资源,即黑(紫)米、红米、香米、糯米(酒米)和软米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128个县为基本单位,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每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通过研究综合评价了云南特种稻资源的特征特性,初步摸清了云南特种稻资源除香米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和中温带外,其他特种稻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南亚热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其研究结果可为稻作资源收集保护、农作物生态地理分布、特优稻育种、生态育种、生物育种、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区划结构调整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云南 特种稻资源 特征特性 生态地理分布
  • 简介: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活力的影响。方法新生隐球菌标准株B3501与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细胞共孵育后,检测其出芽率,并通过电镜观察B3501在J774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结果被吞噬的B3501超微结构完好,J774细胞对B3501菌株的吞噬指数在5.67%±1.29%-8.76%±3.09%,而B3501菌在J774细胞内的出芽率较高,可达46.85%±6.63%,出芽率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下降,但4hrs组和8hrs组无明显差别(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内的新生隐球菌细胞壁完整。结论虽然巨噬细胞存在着胞内和胞外的抗隐球菌活性,但新生隐球菌仍可在其细胞内外存活并繁殖。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巨噬细胞 毒性因子 凋亡
  • 简介:目的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金标准”对两种商品化酵母样真菌鉴定产品RapidIDYeastPlus(简称RapIDYST)及API20CAUX(简称API20C)的鉴定效能进行评估.方法从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菌株库中筛选酵母样真菌25种,共计194株.其中,包含临床最常见的5种酵母样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共130株,占研究总菌株数的67.0%.所有菌株已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鉴定至种水平.菌株复苏分纯后,严格按照产品操作指南,平行进行RapIDYST和API20C鉴定.结果所研究菌株中,有181株(18种)在RapIDYST鉴定菌种数据库中,所有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87.8%(159/181).相比,API鉴定菌种库包含菌株174株(18种),在库菌株种及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92.0%(160/174).RapIDYST与API20C对于5种临床常见的酵母样真菌的种鉴定正确率分别为93.1%和97.1%.对于库外菌株,RapIDYST的鉴定错误率分别为23.1%(3/13),相比API20C的鉴定错误率为60.0%(12/20).综合此次评估结果,二者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无显著差异(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两种商品化产品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效能基本一致;相较而言,RapIDYST在操作便捷性、检测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酵母样真菌 RAPID ID YEAST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