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的几项关键技术,并通过统计展示了其在应用到台风路径预报上的效果差异。之后,通过选定几种效果较好的关键技术,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浙江省气象业务的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并开发成为业务产品,在浙江的台风路径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

  • 标签: 台风路径 最优集合 业务预报
  • 简介: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6年14号热带气旋Yaji的变性过程进行了双重嵌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高分辨率的TRMM/TMI卫星反演SST资料,在第一重区域(网格距为15km)采用WSM3微物理方案和Betts—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在第二重移动嵌套区域(网格距为5km)采用Lin微物理方案,不采用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Yaji的路径和变性前后的强度演变,其中模拟的路径平均误差为64km,强度平均误差为2.5hPa,模拟的风场分布与Quickscat卫星反演的风场分布也较为吻合。利用模拟资料还研究了Yaji变性过程中的非对称流特征。

  • 标签: 热带气旋 WRF 数值模拟 非对称流
  • 简介:气象预测是现代世界最重要和最有挑战的问题,准确的气象预测常需要使用比较先进的方法和计算机模型。本文分析了数据挖掘方法在气象预报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目前在大气科学领域应用的一些数据挖掘方法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特点,综述了数据挖掘方法在气象预报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数据挖掘方法在气象预报中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当前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气象预报技术存在的一些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数据挖掘 气象预报 气象数据挖掘 气象建模 计算智能
  • 简介:根据压高公式,利用2000多个国家级台站海拔高度和本站气压观测资料,得到了自动站本站气压的台站极值检查方法,称为"台站海拔高度统计法"。首先由观测资料得到台站海拔高度和本站气压的指数经验公式,此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出本站气压的估计值;然后由经验公式,选α=0.01,可以估算出0.01信度下本站气压的取值范围,其中剩余均方差的估算方法类同本站气压的估计方法。使用台站海拔高度统计法依次对国家基准站、国家级台站以及区域自动站定时气压进行试验,试验效果较好。此方法可以用于气象业务中实时和非实时气压质量控制流程中的台站气压极值检查。

  • 标签: 自动站气压 极值检查 台站海拔高度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雷电灾害也越来越多,公众和媒体对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自2007年起,浙江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具有完整的闪电时间、空间、强度等参数资料,为了能让公众完整了解金华市雷电监测信息和雷灾特征,本文利用2012年金华市闪电定位资料,对地闪的密度、月份—时段、地闪强度累积百分比、地闪强度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及对雷电灾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金华市雷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兰溪东部、金华西部、东阳东部、永康南部及义乌北部等金华市周边区域闪电次数较多,而东阳、兰溪、浦江的年平均闪电密度最高,分别达到4.98、5.16和4.89次/年·km~2。从时间上看,2012年主要集中在6-8月13-17时。从地闪强度分布特征看,主要为负闪,超过95%,其中0~-50kA比例最高,达到86.62%。地闪强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从雷灾受损类别看,主要集中在办公和家用的电子电器设备及农村地区,其中人员伤亡均出现在农村。从雷灾事故主要行业统计来看,电力、通讯、金融比例相对较高。

  • 标签: 雷电 时空特征 雷电灾害
  • 简介: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且多种植物种群可以共存,即具有生物多样性。经典的资源竞争模型(莫诺模型)支持生态学上的“竞争排斥原理”,不适用于阐释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与共存。根据植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入植物种群的生长率随着物种个体大小/个体数增加而逐渐趋于饱和的性质,建立自抑制资源竞争模型。该模型与莫诺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物种的临界可利用资源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上升,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物种间的平衡。数学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允许多物种稳定共存(即共存的物种种类数可以多于供给其生长的资源种类数),同时优势物种随资源供给率增加而依次变化。

  • 标签: 资源竞争 共存 莫诺模型 竞争排斥原理 自抑制
  • 简介:自1967年朝北奈、鹤冈在日本本州西南的海洋气象站发现大群稻飞虱越海迁飞以来,关于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相继有些报道.1977年我国建立。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福建省亦建立了“福建省褐稻虱研究协作组”,他们根据广阔区域内。同期突发”现象,还进行了海面捕捉,飞机捕捉、高山网捕试验和标记释放回收试验,用多种手段证实了褐稻虱远距离连飞现象。

  • 标签: 褐稻虱 福建省 环流类型 迁飞 大气 回收试验
  • 简介: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性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值.

  • 标签: 降水 滑坡稳定性 临界值 试验研究
  • 简介:本文主要是利用水汽图像研究1995年冬青藏高原大雪的水汽源。指出影响青藏高原大雪的水汽通道有三条,第一条自里海到高原;第二条自阿拉伯海到高原;第三条自孟加拉湾到高原。文章还指出影响高原上一次大雪过程可有一条水汽通道,也可有二条或三条同时出现,并且在水汽的输送过程中,其强度、速度和路径都在不断变化。

  • 标签: 高原大雪 水汽通道 水汽源 水汽图像 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 简介: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者必须借助于专家群体进行软科学研究以提供决策支撑。“中国软科学研究丛书”以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优秀项目成果为依托,旨在解决我国科技战略与决策等方面的前瞻性问题,对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丛书的出版还将促使软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决策的科学依据,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丛书适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者、科技管理研究者阅读,也是从事软科学相关研究的学者、高校学生的实用参考书。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同志任本丛书主编。

  • 标签: 科学研究计划 科学出版社 丛书 中国 科学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 简介:人工降水的直接效果(即指人工催化后,引起地面降水量的变化)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给出定量的评价。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各种统计方法所给出的定量统计量不仅包括人工影响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众多非人工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果.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从效果统计量中把人工影响的“信号”区分出来.不同的统计方案由于假设不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影响也不同,效果统计量特征值也不一样.

  • 标签: 人工催化 统计量 特征值 降水效果 降水时空分布 统计方法
  • 简介:为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利用西安市2010-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和同期气象数据,通过SPSS17.0对气象因子与脑血管疾病逐日死亡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按月建立脑血管病日死亡人数预报模型,并建立脑血管病气象危险指数等级,应用2014年资料检验预报模型及等级预报.结果表明:西安市不同月份与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因素不同;按月建立的脑血管病预报模型准确率在78b以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准确率达90%,预报模型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效果较好.

  • 标签: 脑血管病 气象危险指数 多元逐步回归 预报模型
  • 简介:基于2012—2015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的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

  • 标签: 企业管理人员 气候变化意识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交叉列联分析
  • 简介: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溱湖
  • 简介:对2006年以来《气象与减灾研究》的多项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期刊稿源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结果表明:)自2006年更名以来,期刊发展较快,然而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即缺乏长期稳定的优质稿源;2)拓宽优质稿源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编辑部须重视期刊网站的建设、维护及更新,为读者、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利期刊更好发展.

  • 标签: 科技期刊 评价指标 稿源 发展策略 建议
  • 简介: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我国东部大范围、多流域严重雨涝,其后1756、1757年黄河中下游雨涝,连续2年呈现较少见的北涝南旱降水分布格局,这是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多雨的天气实况和气候特征,绘制各年多雨、水灾和伴生的饥荒、虫灾、疫疾的发生地域实况图。结果表明,1755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其中黄淮地区连续雨日超过40d。有早梅雨,长江下游的梅雨期长达43d,是18世纪最长的梅雨期,南京的年降水量达1378mm,是18世纪的最高值。1755年气温偏低,夏寒、秋霜早、冬季寒冷等特征与典型的极端多雨年1823和1954年相同,这3例极端多雨年都是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雨涝 气象灾害 1755年 历史气候
  • 简介:以盘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不同土壤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土壤温度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和年变化基本呈“S”形。土壤热通量日动态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日均值呈5cm>10cm>15cm。不同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均值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热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较规律,总体呈晴天>阴天>雨天。15cm土壤深度的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着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并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也越高。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
  • 简介:概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就近年来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土壤、植被和水体沉积物中分布与迁移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PAHs研究方向。

  • 标签: PAHS 来源 分布 迁移规律 研究方向
  • 简介:降水量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的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如美国环境评价中心(NOAA/CEAS)1979年提出的产量水分指数(YMIj);作物水分比(GMR)及产量对水分的反应系数(Ky)等。参考可以收集到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短缺等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降水量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的方法——Ry指数,并用实例做了应用说明。

  • 标签: 作物产量 应用说明 气象观测资料 评价方法 气候影响评价 拔节孕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