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工作在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0例患有结核、艾滋病或乙肝传染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控制方式,分别为传统控制和增加健康教育的控制措施。收集两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进行分析与对比,明确其是否具有差异,以此判断该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发现在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及依从性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患者认知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因此医院应对该项措施给予重视,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 艾滋病 乙肝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武汉火神山医院被确立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为传染专科医院。为了更好的落实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火神山医院设立了感控联络员制度。特诊科作为辅助检查科室,感控联络员在一线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主要包括:感控知识培训与考核、科室感控工作督导与检查、及时与感控科碰头对接、不定时抽查与提问、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置、建立奖惩机制等方面,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新发呼吸道传染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23年4月至8月收治的80例急性新发呼吸道传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新发呼吸道传染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让患者拥有良好的预后,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病区患者因其病种特殊性,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隔离方式,隔离方式对护理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了能够达到有效的护理宣教效果,本文选取蓝牙语音信箱制作健康宣教内容对专科常见病种患者实行个性化语音健康宣教,既良好的隔离了患者,也落实了护理健康宣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蓝牙语音     健康宣教    感染病区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在此阶段中抽取 1248例住院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需要研究人员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检测,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患者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检测,传染检出例数为 186例,阳性检出率为 14.9%,其中包括 HBsAg134例,占比为 10.74%;抗 -HCV40例,占比为 3.2%,抗 -HIV3例,占比为 0.24%, HBeHg9例,占比为 0.72%,梅毒抗体 25例,占比为 2%。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行传染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 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疾病,从而有效降低传染传播率,提升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检验 传染性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治疗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从我院以往收治的病例中选出100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作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之中存在院外感染以及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研究人员需要将其痰液标本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常规微生物鉴定,以此来确定造成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具体类型,从而为患者安排治疗内容,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些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证明治疗疗效。结果:这些患者在完成常规微生物鉴定之后,发现造成患者在院外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占总体院外感染患者人数的54.1%;而造成患者在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人数占比约为71.8%,其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病原菌,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等。医护人员在明确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原菌类型之后,分别对患者对症下药,这100名患者在接受了相对应的治疗工作之后,有87名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而院外感染者恢复情况为53/61,治愈率为86.9%;而院内感染者恢复情况为27/39,治愈率为69.2%。结论: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确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免出现药物过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普通内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其管理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我院传染科发生的 5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50例中,有 21例为交叉感染患者、占 42%,11例为消毒液处理不当、占 22%;10例为针刺伤、占 20%;8例为肺部感染、占 16%,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其危险事件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于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而言,面对危险感染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危险感染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效果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护理科应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情况。

  • 标签: 传染科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比其耐药性及变迁状况。结果:ICU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其占比和耐药性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在后续的ICU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之中,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结合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

  • 标签: ICU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艾滋病和肺结核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二者均是因病毒入侵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临床非常重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既往的医学研究表明,给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提供适当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疾病进一步传播上有明显作用。因此,文章将重点探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宁夏地区传染科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及以上医疗的传染科护士,共 26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 2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为传染医院),对抽取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 宁夏地区传染科护士留职意愿。 结果 通过对 260位护士的留职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传染科临床护士留职意愿总得分 21.39±9.26 , 影响护士留职意愿主要的因素是从事夜班工作。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提升护士留职意愿的管理措施,学习并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应重视护士任职方式的合理权益,尽力满足护士合理需求是减少护理人才流失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传染科护士 留职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从 2019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72例糖尿病足患者,对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的情况。结果: 95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401例病原菌,其中 234例革兰氏阳性菌, 138例革兰氏阴性菌,和 29例真菌,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阴性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耐药情况也较为严重,对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 2010年至 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针对主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情、螺情进行分析,评估对血吸虫疫情使用传染源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经数据分析,通过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2015年的患病患者有 103425例,相较 2010年 187989例下降了 44.98%( P<0.05), 2018年患病患者有 51458例,相比较 2015年下降了 50.25%( P<0.05);而感染螺点经措施防治前患者为 186个,防治后下降至 30个,下降率为 83.87%(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进行血吸虫病防治既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感染,同时还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使我国治疗改该疾病向前迈进。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染控制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28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特殊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EsBLS细菌进行检测。结果 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产EsBLS细菌(25.3%),MRS(76.9%)和HLAR(63.6%),未发现VRE菌株。大肠埃希氏菌对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敏感性较好。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敏感性较好。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球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致病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抗感染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 2015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儿中发热 37例 (92.5% ),淋巴结肿大 38例 (95% ),咽痛 16例 (40% ),眼脸水肿 20例 (50% ),皮疹 3例 (7.5% ),扁桃体脓性分泌物 25例 (62.5% ),肝脾肿大 13例 (32.5% ),全部病例经静滴阿奇霉素 5天或红霉素 7天,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2疗程, 4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 :支原体感染常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经予单用抗支原体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阿奇霉素 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