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正>为了推进国际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加强中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交流,繁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于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2个国家的著名

  • 标签: 卢森堡 当代意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思想研究
  • 简介:<正>从一般的定义来看,政治哲学主要研究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质,或者说它是关于根本性政治问题的理论,关涉的是政治层面的根本问题。而更广义地说,它就是对社会基本发展模式的探讨。政治生活,作为人类基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被简单还原为经济的附属,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错综复杂的全球化时代,政治生活在社会生活的整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极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向政治哲学发出了大声的呼唤。正因如此,在近来的西方哲学界,政治哲学傲居显学之

  • 标签: 政治哲学 卢森堡 理论视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 全球化时代
  • 简介: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高于第二国际其他理论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地方在于,她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来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政策和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她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标志,另一方面她又面对现实的残酷斗争,肯定俄国革命的意义及其采取的集中主义组织形式的必要性。在她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其现实的政策和策略之间发生的矛盾恰好证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思维高度,她阐发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对布尔什维克的集中主义的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政策进行了善意的、同志式的批评。一方面,她批评布尔什维克取消普选制,没有把无产阶级的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处理好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承认布尔什维克对待议会和普选制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严厉措施是迫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的严峻环境。在这里,与其说她是对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批评,不如说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现实矛盾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就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危机的角度,即从马克思的否定辩证法的视角,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前景。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 自发性与自觉性 否定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 简介:要对毛泽东的一生作出客观评价,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无疑是首要问题。而"毛"论者在评价毛泽东时往往从既有政治立场出发,罔顾事实,采取种种不正当的方法来达到非议毛泽东。其主要手法有以下五种:一是采取当下标准不注意历史语境;二是断章取义不注重历史完整性;三是预设立场后寻找相关论据;四是虚构编造事实来肆意污蔑;五是混淆个人责任与群体责任。通过上述方法的使用,他们不顾事实真相,随意剪裁历史资料,按照其意愿进行重新组装,试图达到最终抹黑毛泽东的目的。正是他们拙劣手法的运用,使得其虚伪面目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

  • 标签: 非毛化 评价标准 常见手法
  • 简介:邓小平均衡发展思想是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先富带动后富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地发展顺序、顾全'两个大局'思想和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改革道路等构成了该思想主要内容。我国当时贫穷落后的基本国情、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按劳分配原则的恢复和重新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确立是该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和前提。邓小平均衡发展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力理论,而且与西方经济学界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梯级增长理论等均衡经济发展理论高度暗合,并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问题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非均衡发展 先富带后富 “两个大局”
  • 简介:学界期待已久的《莎·卢森堡全集》中文版编辑工作已经启动。编辑中文版的《莎·卢森堡全集》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利用已有的材料,二是采用何种方式,三是如何做出新意与特色。中文版的卢森堡全集应以德文版为基础,以英文版为参照,以波兰文版为补充,采用年代顺序,兼顾文献内容,全方位展示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森堡的风貌。

  • 标签: 卢森堡 全集 编辑
  • 简介:虽然莎·卢森堡的著作在最近十几年的政治及哲学界(不论是从社会民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从女性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广泛翻译、争论和引用,但是从总体的角度去理解莎·卢森堡的著作在历史及现代的作用无疑仍是十分重要的。即将出版的中文及英文版《莎·卢森堡全集》无疑为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 标签: 总体性 自发性 组织性
  • 简介:<正>2011年10月5—6日,第17届国际莎·卢森堡学术会议在莫斯科举行。这次会议由"莎·卢森堡基金会"和"国际莎·卢森堡学会"共同主办,由"莎·卢森堡基金会俄罗斯办事处"和"俄罗斯国家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共同承办。会议的主题为"理论,背景,现实——暨莎·卢森堡诞辰140周年",下设两个议题:一、

  • 标签: 卢森堡 社会主义革命 俄罗斯 学术研讨会 资本积累 国家资本主义
  • 简介: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性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学说,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下,人民内部矛盾大多属政治思想性而非经济性,对于规模的群众集体行动,笼统的称为“群众闹事”,处理方式一般压制多于疏导,依据的是人民的信赖和执政党的“威权”。

  • 标签: 非直接利益冲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 社会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 50年代
  • 简介:<正>一、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理论上概括了一种只有资本家和工人(有些地方还包括地主)而排除了其他社会阶级的资本主义经济。卢森堡认为,马克思很清楚其他阶级的存在。他将研究课题限制在纯资本主义结构内,这仅仅是为了理解资本主义而作出的理论假设。但这样一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积累时就陷人了困境,卢森堡对此做了逻辑推导。

  • 标签: 卢森堡 资本积累 马克思 非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 资本家阶级
  • 简介:<正>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莎·卢森堡的理论工作和政治生涯中,她最关心的不外乎革命的理论和经验。莎·卢森堡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者——一位致力于寻求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者。她不仅仅从资本主义当中寻求实现这一解放的途径,而且从阶级社会残余、父权制以及殖民统治等现象中寻求根源。莎·卢森堡对于革命的强烈关注,我们从她早年在波兰的激进运动中可见一斑,那时她成为了一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俄国革命 德国社会民主党 政治生涯 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斗争
  • 简介:2016年9月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行了为期两周的'批判美学: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的高级研修。研修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阿列西教授首先从古希腊开始探寻什么是'先锋派艺术',而后详细梳理20世纪先锋派运动的发展与脉络。在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当代性的框架内,考察了艺术与美学的诞生,并对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艺术批评作了评述。第二部分,阿列西教授讨论了20世纪先锋运动和美学革命的关系。他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一种'审美先锋派'(aestheticavant-garde),其范围由欧洲和美国逐步扩展到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南非等地区。20世纪的先锋运动包括第一代先锋派(或经典先锋派)、第二代先锋派(新先锋派)和第三代先锋派(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先锋运动引发美学革命,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我们体验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并且以必要的手段调整我们认知和体验现实的方式。从传统先锋派到新先锋派再到后社会主义先锋派,如意大利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壁画运动、情境主义国际以及NSK'未来国',不仅加强了先锋艺术家与先锋运动的沟通,而且也激活了艺术家与政治团体的互动。

  • 标签: 批判美学 先锋艺术 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 美学革命
  • 简介:近些年来借助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污蔑否定毛泽东为核心的“毛化”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蔓延开来,呈现出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形态隐蔽化、传播方式恶俗化等新特点。在政治、经济、心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这股错误思潮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扩散。如任由其发展泛滥,势必产生消解民族意识、削弱政治认同、扭曲价值立场的巨大危害。因此,必须找准症结,在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原则和方法、增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建立抵制“毛化”错误思潮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精准发力,抵制它对人们的思想腐蚀。

  • 标签: 网络空间 “非毛化” 历史观
  • 简介: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着十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列宁 十月革命问题 思想比较
  • 简介:江青集团是"文革"政治路线的产物。江青拉帮结派,在"文革"中进行疯狂的反党篡权活动。毛泽东对江青在"文革"中的肆虐是有一定责任的,但毛泽东对江青的野心和帮派活动又进行了批评和遏制,使"四人帮"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的阴谋没有得逞。

  • 标签: 毛泽东 江青集团 “文化大革命”
  • 简介:“九·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中央关于开发西部的部署逐渐明朗,投资力度逐渐加大,东部地区也加紧了向西部的考察、合作与支持。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西移已成定局,这正是邓小平同志生前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美好愿望。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经济学家,但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今天,回顾他统观全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区域经济 非均衡协调发展观 经济合作 经济结构 投资环境
  • 简介:<正>当今时代,莎·卢森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为她坚持主张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于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渗透和破坏。《政治经济学导论》是她于1907—1914年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学院任教时所完成工作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①。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渗透和破坏的精辟分析——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价值理论 再生产理论
  • 简介: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莎·卢森堡关于工会问题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工会工资斗争方面的观点。莎·卢森堡一方面肯定工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工会作用的局限性,认为它解决不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莎·卢森堡关于工会问题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工会 工资斗争 劳动力价值
  • 简介: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毛化"思潮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毛化"思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内容上看,表现为由部分否定发展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革命、建设思想和实践,乃至其文化成就和个人人品;从形式上看,表现为高度的拟真化、生活化和复杂化,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毛化"思潮进行及时跟踪和理性辨析,将有助于认清这一思潮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实质,为有效应对这一思潮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媒体 “非毛化” 表现 实质
  • 简介: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话语之一,与共产主义、剩余价值、阶级等其他话语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一直以来,这类话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异议,但今天却遭遇了质疑,既有对坚持群众史观却否定英雄史观的疑惑,有对教材和法律把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其他爱国人士规定为人民,但却不能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利,所带来的困惑,更有提出用为纳税人服务代替为人民服务的错误认识等。"人民"话语中诸如此类的疑惑,只有在实在性和实在性的统一中解读,才能化解冲突,彰显马克思主义话语魅力。

  • 标签: 人民 实在性 非实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