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理查德·蒂是海德格尔哲学在英美世界的积极传播者。在蒂和海德格尔之间共享着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基本立场:反笛卡尔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等。然而即便如此,两人之间仍存在着某些深刻的区别和差异。就历史观而言,海德格尔坚持着“基础历史主义”的立场,而蒂则将历史视为一系列因核心隐喻的偶然转变而生成的片段和断代。在语言观和真理观上,海德格尔对日常话语持怀疑态度,并将真理视为本真存在样态对日常沉沦的胜利,蒂则将真理视为日常语言游戏中的“得到担保的可断言性”。海德格尔将人类生存镌刻进一个更大的关联语境之中,而蒂则将人类生存完全交给了人类的自我创造。最后,两人关于哲学终结的观念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 标签: 历史 语言 真理 生存 哲学终结
  • 简介:黑格尔的哲学(即客观精神)是自由意志实现自身的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的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的历程中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的同一。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普遍性的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的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的自由;第三,单一性,即前两个环节的合题(同一),体现为现实的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领域中的历程,是一场抽象的普遍意志自身的扬弃运动,是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的规定的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个环节:第一,所有权是对纯粹抽象人格的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的"我的东西"的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的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中,欺诈和犯罪展示了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的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的抽象)通过否定特殊意志对普遍意志的否定,从而实现意志的否定之否定,并形成意志的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的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海德格尔有两本书专注"存在史叙事":《哲学论稿》是"纯粹存在史叙事";《黑皮书》仅涉及"具体存在史叙事"。《黑皮书》当然也主要是"存在史叙事",但因某部分引申到或联想到"犹太人"或"犹太族"可资例证而变成专论的具体叙事。今天人们太过追讨海德格尔的"反犹太主义",而可能根本忽略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预言性质的不安"。否则,海德格尔不会保留下来放到最后出版。稍后,我会随着"读记"的伸展将何谓"预言性质的不安"揭示出来。

  • 标签: 具体存在史叙事 反犹太主义
  • 简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所说的“目的自身”首要的是一个规范性的概念,而不是如奥尔-森森在其《康德论入的尊严》所宣称的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森森正确地论证,尊严不是一个表达某种模糊的属性之价值的概念。但是他不承认,尊严的基础在于与我们自己的一种关系,其中,我们作为意志的主体规定自己。虽然尊严不是道德律约束我们的理由,但是它对我们理解康德责任的概念尤其重要。尊严标志着自由和自由法则对自然法则在规范性上的优先性。

  • 标签: 目的自身 道德律 定言命令 责任
  • 简介:哲学原理》所回应的是近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自由概念如何成为现实?它同时也是在追问如何在理论上创造一种启蒙时代的公共生活方式(它体现为一种政治生活和制度安排)。黑格尔在《哲学原理》中考察了近代以来的两种权利学说(自然权利学说、道德权利学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伦理国家理论。

  • 标签: 自由 自然权利学说 道德权利学说
  • 简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和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的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的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和言说的本质。后世哲学中的"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的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且是正规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的是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的哲学思想。图型和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是把概念和直观联结起来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的补充,为的是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的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一个超越于认识论之上的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少的枢纽,它在理知世界的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的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的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的"模型"代替了"图型"的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和自组织的概念为政治哲学中的那些理念提供了实在性的证据和理论的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和有机体之间所做的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的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了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实质。康德的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由一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的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的成员都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的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的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的进步方向的。

  • 标签: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