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在注释乐雷发的诗句“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时指出:“古人诗里常有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例如自居易《寄答周协律》:‘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发现。这种句法,我姑且称为句中对仗,颜色对照。既然是“古人诗里常有”,那么也可以算作古代诗人描绘意象、营造意境的一种手法。句中对仗,两种景物意象并置,并借助其问的动词表现它们的各种微妙关系,使诗句紧凑浓缩,言简意丰。颜色对照,则使景物意象更鲜丽悦目,并组合成美妙的画面。由于这种句子都是写景句,往往被诗人置于诗的结尾,借以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使诗的意境含蓄不露、意味深长,成了全诗的点睛之笔。下面,我从唐宋诗中采撷数例,与同好者一起品味这种颜色对照的写景佳句。

  • 标签: 对仗 景物 意象 写景 佳句 唐宋诗
  • 简介:战争期间,有部颇得好评的影片叫.我的好友S子长得就和影片中的女主角轰夕起子一模一样.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翌年十二月,S子结婚了.当时倾心恋慕S子的男子很多,但她不知何故却偏偏是经人介绍结婚的.婆家与娘家近在咫尺,近得用不着乘出租汽车.打扮得如花似玉的S子,就坐在叠起车篷的黄包车上,摇摇晃晃地出嫁了.

  • 标签: 铅灰色眼睛
  • 简介: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颜色》中,以人道主义的社会生态关怀为基点,揭露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种族迫害、宗教欺骗及性别歧视和压迫。作品表达了作家反对种族迫害,主张种族问的和解;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宗教欺骗,提倡信仰自由的思想,从而以平等相待、相互关爱的全新社会关系重构人类新的其同体丰向一种庄本科t垒、

  • 标签: 艾丽斯·沃克 《紫颜色》 生态社会
  • 简介:以塑造一个备受摧残、沉默寡言的黑人女性这一表象为掩护,藉"女同性恋小说"文本形式向男权统治宣战,颠覆和否定了黑人女性所处的"他者"地位.小说运用双层文本叙述策略既揭示了黑人妇女生存的困境,又强调了黑人女性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重建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必要性.

  • 标签: 表层文本 隐含文本 女同性恋 妇女主义
  • 简介:<正>翻开《圣经·旧约》的第一卷《创世记》,我们在第四章中读到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亚当的妻子夏娃在上帝耶和华的帮助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该隐,次子叫亚伯。哥俩一个种地,一个牧羊。该隐将他收获的谷物奉献给上帝,亚伯则把头胎生的羊羔和油脂拿去上供。耶和华非常喜欢亚伯的供物,而对该隐和他的祭品却不屑一顾(大概上帝也是喜欢吃肉的)。该隐心里不快,神情沮丧。于是上帝问道:“你为什么生气呢?如果你干得好能不被接

  • 标签: 妻子 创世记 上帝 眼睛 良心 天空
  • 简介:澳大利亚诗人罗伯特·格雷的诗歌以自然诗居多.其意象生动、具体,具有流动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内异质的意象往往混杂并置.经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变换和组合,诗人力图精确地再现和诠释在常人眼里被忽略的自然界中事物的特质以及个人和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微妙关系.格雷偏爱使用明喻,选词以名词和动词居多,描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很少.他还擅长使用拟人化的动词和兼有名词性的动词.格雷的诗歌视角十分独特,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的直观性.此外,格雷对东方的思想和诗歌情有独钟.他的诗歌中往往夹杂着许多东方的意象,并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禅宗的思想.

  • 标签: 澳大利亚 罗伯特·格雷 诗集 《钢琴》 文学评论 写作风格
  • 简介:芥川文学奖始于1935年,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2013年7月17日,第149届芥川文学奖在日本东京新喜乐饭店揭晓,来自京都的80后女作家,年仅33岁的藤野可织凭借《指甲与眼睛》夺得桂冠。

  • 标签: 获奖作品 眼睛 指甲 芥川奖 弱者 日本东京
  • 简介:<正>“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黑人作家逐渐厌倦了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对自身创作的普遍性影响,转而更加倾向于采用那些植根在黑人经验特性基础上的、兼有基督教和社会性特点的神话和仪式。这些神话和仪式在黑人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存在,“任何社会都有许多情景的仪式,这些仪式通常是公认的。它们可能

  • 标签: 托妮·莫里森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作家 佩科 罗马神话 白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