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方法是人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的方法意识、方法选择,研究将变得混乱不堪且举步维艰。在舞蹈美学研究中,方法是一个刚刚被意识到,但尚未获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当前,中国舞蹈美学的方法意识处于相对自觉、但未完全自觉的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确定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及方法建构的依据,是推动中国舞蹈美学方法步入自觉的前提。

  • 标签: 中国舞蹈美学 方法论 发展态势
  • 简介:对个体的感受与人类历史两方面的考察表明,动作既是人出现、存在于世间的一切之所从来之元点,又是人在生存中一以贯之的状态与特征。被遗忘、被遮蔽、自动化是动作在本体上的必然的、首要的存在状态。动作的本体价值与创造性要在舞蹈之中方能获得敞开与澄明。在舞蹈中,动作显露自身、表达自身、发展自身,动作无需再去承接一个特定的利益诉求,无需发挥其物质方面的作用,演化为无目的、无利害的、无用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让舞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是舞蹈在艺术领域立足之根基。对艺术本体的追求背后是对艺术创造性支点的求索,立足之基是创造之本。舞蹈动作摆脱了日常动作中物质材料的束缚,不再指向物质世界,而是回转到人自身,从精神角度塑造、敞开人的信仰领域,从肉体角度塑造的、敞开人的生命律动本身。一阴一阳之谓道。舞蹈与天地宇宙、人情物理的同构,对人的生命律动的形式化构造,便建基于舞蹈动作的本体意义的创造性之上。

  • 标签: 舞蹈动作 本体论 创造性 信仰 生命律动
  • 简介:唐玄宗的乐舞观是较为成熟的。在其统治的前期,他清晰认识到乐舞与政治的关系,能够灵活而节制地使用乐舞,使其对政治环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唐代音乐造诣最高的帝王,玄宗对乐舞的艺术性有极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承认乐舞的娱乐作用,将其作为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肯定乐舞自身的审美属性,使之从政治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唐玄宗乐舞观的文化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能使乐舞为政治服务,成为巩固统治、促进君臣团结的手段;另一方面,他提高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推进了唐代胡汉文化的交流。

  • 标签: 唐玄宗 乐舞观 文化意义
  • 简介:“空间”是艺术存在的方式,也是舞蹈创作产生的条件之一,更是舞蹈编导家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和开拓的课题。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空间”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与转化,“内空间”与“外空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舞蹈创作亟待深入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舞蹈艺术“空间”中“内容-形式-内容”的转化过程的梳理,结合实例对舞蹈“内空间”的建构、“外空间”的表达以及与观众“内空间”的连接过程中“空间”要素的转化进行分析,为舞蹈编创提供更多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舞蹈编创 空间 内空间 外空间
  • 简介:《天鹅湖》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巅峰之作,在19世纪末的古典芭蕾艺术史上大放异彩,与之一同被载入史册的还有俄罗斯乐坛最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这部舞剧中,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对芭蕾音乐的变革,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了交响化、戏剧化的水平,使之成为芭蕾舞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说《天鹅湖》创造了古典芭蕾的艺术巅峰,那么20世纪初,古典芭蕾在俄国日暮西山时,一群不满现状的艺术精英们发起了一场芭蕾变革运动,开创了早期现代芭蕾的崭新时代,《春之祭》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春之祭》中音乐形态的对比,梳理芭蕾舞剧音乐的转变、影响和突破。

  • 标签: 天鹅湖 春之祭 古典芭蕾 现代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