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黄科安在《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发表题为《历史与现实:郭沫若史剧叙述意图的追问》一文,指出,剧作家在从事史剧创作时,其“历史叙述意图”应该受到追问。以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历史剧创作为例。

  • 标签: 郭沫若 追问 意图 历史与现实 历史剧创作 文艺研究
  • 简介:经世致用思想直接影响着何良俊“本色”论曲学思想的形成。其“本色”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曲辞易晓性;二、剧场可演性;三、音乐可唱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时是不能并存的。因而对何氏曲学思想的评估应该作具体分析。

  • 标签: 本色论 诗学修辞 剧场性 可唱性
  • 简介:冲突是戏剧的本质,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理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一部戏剧的解读。长期以来学界认为杂剧《窦娥冤》的主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平”,“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的政治”,从而论定《窦》剧是一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关汉卿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形象”,就是因为论者认为《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是以桃杌为代表的官府(统治阶级)与以窦娥为代表的下层民众(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桃杌拷打并处死窦娥,

  • 标签: 《窦娥冤》 戏剧冲突 创作意图 表演 节妇 故事
  • 简介:“样板戏”中现实革命题材的意义蕴含与意识形态立场和眼光的契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地促成了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现实革命题材赋予“样板戏”新故事、新主题、新情调及新艺术形态,使意识形态化的中国革命史进一步艺术化。“样板戏”的现实革命题材之路,完成了中国革命史的意识形态化和艺术化,展现了建构中国革命“史诗”的意图,既解决了“戏改”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历史难题,也为艺术地宣传建构意识形态,昭示了一条途径或一个秘密。

  • 标签: “样板戏” 现实革命题材 意识形态 建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