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南京之有电话,始于清末。当时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兴办了电灯、电话、小铁路。中国电话事业,后于电报。当时电话事业没有独立机构,依附于电报局。辛亥革命后,南京才开始自建电话局。装有100门磁石式电话。仅限于官厅衙门使用,民用不开放。当时的电话,简陋纰败无比。南京有“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的歌谣。不论进线或外线,通是明线。晴天风平,还可勉强通话,一遇刮风下雨,不是断线,就是绞线。一家呼电话,即有三四家甚至七八家同时铃响。只听电话中七嘴八舌,乱糟糟一团,哪里还听得出谁说话?有高声咀咒的、喊呼的,还有乱骂山门的。用户讥讽:“装的电话,是聋子的耳朵──摆式。”1920年,磁石式电话改换成共电式电话,市

  • 标签: 民国时代 自动电话 国民政府 南京 陆军总司令部 电话局
  • 简介:我跟父母亲的远程联系方式,最先是写信。1987年9月,我初中毕业考上了株洲冶金工业学校。那时回家需要转车、坐车一整天,也没有条件打电话,因此每月至少要给父母写一封信。因为信件的传送效率很低,收到回信至少得在十天之后。紧急情况下可以发电报,但是发一个字的价格是0.13元,超过我的一餐菜钱了。

  • 标签: 父母亲 打电话 书信 联系方式 工业学校 初中毕业
  • 简介:20世纪初,福州市区大部分街道还是狭窄的石板路,最大的一条南大街也宽不及丈。市民来往除步行外,只有靠马和轿子。

  • 标签: 公共交通 福州 市内 20世纪
  • 简介:虽夜禁之令一直存在,但宋朝实乃唐朝以降相关管理最为宽松的政权,其城市公共空间夜晚秩序总体散漫。在夜禁相对严格的北宋中前期,时有妄开城门、官员犯夜发生,且有巡逻者护送犯夜官员回家的惯例与规定,普通人则对禁令仍十分惧惮。都城经历由禁到放的过程,地方城市禁放不一,总体宽松与官民侵夜而动多见记载。上元节等节日彻夜狂欢模式、夜市兴盛与较为普及是宋朝城市公共空间活跃的重要体现。

  • 标签: 宋朝 城市 公共空间 夜禁 夜市
  • 简介:中国古代社会的公共工程建设模式,是考察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是对明代县级地方公共工程所作的微观实证研究。明代县级政府对境内各种公共设施和工程负有修缮维护之责,但发起公共工程的权力极为有限。在地方财政中,没有固定的公共工程经费,一般通过罚赎、劝募、摊派等方式筹措。公共工程兴建过程中,大量吸收耆民、义官、乡绅等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县内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则由塘长、圩长、老人等职役进行日常维护,由当地百姓出力兴修。县级政府完成公共工程建设的过程,体现了其作为最接近基层社会的国家政权的特点。

  • 标签: 公共工程建设 县级政府 明代 国家与社会关系 农田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
  • 简介: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趋式微的传统媒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通各环节之间的屏障,需要对传统媒介理念的革新和新元素的引入,并以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新型的信息传受方式、用户关系及盈利模式,寻求新媒体夹击之下的自身突围。

  • 标签: 传统媒体 互联网思维 媒体融合
  • 简介: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仍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这就意味着西藏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所需要的公共产品诸如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益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全部或部分地依赖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因此,完善村级组织、提高其公共服务的效能对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现实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西藏农区 村级组织 公共服务供给 免税政策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古典时期雅典城市依托于公共建筑所形成的三类公共空间,即宗教性公共空间、市政性公共空间和文体性公共空间.雅典城市公共空间为城邦公有,向公众开放,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和公用空间,是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

  • 标签: 古典时期 雅典 城市 城邦 公共空间
  • 简介:2014年5月29日,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广西方志馆举行。广西地情移动传播平台由自治区天地方志办公室与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携手共建,依托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俞——魅力广西,率先在全国探索地方志资源移动化、智能化,打造“智慧方志”创新服务体系。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提供地情信息,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负责信息采编和平台管理。该传播平台是广西地方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地情网的延伸和拓展,是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具体举措。

  • 标签: 传播平台 广西 地情 地方志工作 专家咨询服务 创新服务体系
  • 简介:读《丹珠文存》散文卷,既是一次文化之旅,又是一次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读完全书我给本卷取一新名——《互动的灵思》。

  • 标签: 散文 文化 对白 空间 心灵对话
  • 简介:战国楚都的迁徙体现出楚文化中心的移动。秦末起义中最显著地表现出政治能动性的地区,是所谓"西楚"和"东楚"地区。陈胜、项羽、刘邦相继于此起事。项羽又在这里确立了政治军事基地。如果对垓下"楚歌"进行地域定位,自然应当首先考虑这一地区。《铙歌十八曲》中的《巫山高》,可能也是出身于这一地区的军士的作品,应当引起"楚歌"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战国秦汉时期 西楚 铙歌十八曲 九郡 巫山高 文化重心
  • 简介:2012年,历经近五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中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公众公布了558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本文在介绍了中山市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现状及保护情况后,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陈述和分析,希望为广大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 城市建设 物权法
  • 简介:本文从我省公共博物馆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公共博物馆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梳理,找出我省公共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从公共博物馆的定位、布局、经费投入和提升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我省公共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博物馆 发展成效 经费 服务
  • 简介:公共图书馆承载着传播知识、继承和收藏的职责,确立公共图书馆是完全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据需求,通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象征,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免费开放政策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政策 公益性
  • 简介:武汉公共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刘志斌武汉是历史较早地建立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图书馆事业几经钩沉,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利用,充分发挥了知识宝库的作用,不断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解放以后,武汉公共图书馆才得到全面快速地发展。已初具规模,日益趋向于科学化、网络...

  • 标签: 公共图书馆事业 武汉图书馆 湖北省 汽车图书馆 国民党 解放前
  • 简介:《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刊登张洋的文章说,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公共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这种要求而言,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依旧较弱。不少人认为,政治是国家的事,老百姓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最终对公共事务熟视无睹。这是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最直接、最普遍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民对公共精神滥用或者错用。由于社会上商业化浪潮的

  • 标签: 公共精神 精神缺失 张洋 政治生活 精神需要 网络谣言
  • 简介:2月29日下午.省政府召开2012年全省地方志工作暨《广东年鉴》组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去年和部署今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与《广东年鉴》组稿工作。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主持会议.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强作工作报告。

  • 标签: 《广东年鉴》 地方志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 组稿工作 副秘书长 省政府
  • 简介: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文物的活化利用工作.深圳市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的文物大区,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介绍龙岗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几处案例,进而引发对活化利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以期对其他地区开展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提供相关经验.

  • 标签: 龙岗区 非国有 文物 活化利用 刍议
  • 简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公民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职责和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怀远县文广旅新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群众的切实需求,分别从创新服务,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监管,规范文化民生工程;创新宣传,传播持续发展正能量等层面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品牌 文化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