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塞伊玛—图式倒钩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塞伊玛—图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塞伊玛—图倒钩铜矛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矛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 标签: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 简介:罗敦(1834—1904年),1859—1904年在位.柬埔寨国王安东的长子。在暹罗(泰国)长大、受教育。1859年,其父逝世后回国继位。1861年其弟西伏塔起兵争位,出逃马德望,次年赴曼谷求援,得暹罗之助返回首都乌东。

  • 标签: 柬埔寨 诺罗敦 法郎银币 文物考古 钱币学 图案设计
  • 简介:寨石窟俗称百眼窑,阿寨蒙古语是"隆起的"、"平地突起的"之意,蒙古人也称"阿寨乌兰乌苏"、"阿寨乌里雅苏"、"阿寨阿贵"等.当地称为阿寨的山岗有三处,即"苏美图阿寨"(有庙阿寨)、"伊克阿寨"(大阿寨)、"巴嘎阿寨"(小阿寨),阿寨石窟指苏美图阿寨.

  • 标签: 阿尔寨石窟 蒙古语 蒙古人 乌兰 俗称 平地
  • 简介:2001年6月,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汉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鸟饰”,造型别致精巧,鲜见于中原地区出土汉代文物。本文通过对文献、汉代图像及实物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鸟饰”即胜的观点,同时对“胜”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汉代 金鸟饰 金胜
  • 简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和由英国丘吉尔·温斯顿策划、组织的外国武装干涉(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里)时期(1918-1920年),推行“战争共产主义”(也称军事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宣布“全国为军营”,“一为前线”。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工业实行实物供给制;

  • 标签: 军事共产主义 卢布 贸易 苏俄 国内战争 苏维埃政权
  • 简介:<正>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笔者撰写《郢爱新探》时,前后四易稿,方有一九六五年打印本分送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当时尚末见到整版楚.近十多年来,楚大量出土,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楚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楚国 黄金 寿春 东迁 安徽 左传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留九个卷号《籝》残卷,根据我们研究分类,大约有五类,即张景球改编之《略出籝》、阴庭诫改编之《籝》、失名人改编之《籝》、李若立原著本《籝》和《籝金字书》,本文就各种《籝》的写本特征、抄写时间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敦煌 籝金 张球 阴庭诫 李若立
  • 简介:笔者于2010年在吐鲁番三堡乡征集到一枚“日月光”钱币,直径20mm,穿径7mm,厚2mm,重量4g,青铜材质(见图)。

  • 标签: 钱币 鉴赏 2010年 吐鲁番
  • 简介:白沙宋墓一号墓的棺床中央留有一个扁方形小孔。该孔的性质,《白沙宋墓》的作者根据相关文献及实物资料推定为“穴”和“井”。分析史料记载和墓葬形制结构,并与类似遗存比定,可知此扁方形小孔既不是清代地宫中的“井”,也不是“穴”位,应为“穴中”。

  • 标签: 白沙宋墓 金井 腰坑 穴中
  • 简介: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画梅大家,农的梅花极富魅力。他以画梅为参禅,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禅境,引人入胜。

  • 标签: 禅境 金农 扬州八怪
  • 简介:<正>1989年1月2日至29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西南隅焦作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施工中,发掘清理了一座有确切纪年的金代雕砖墓。墓室被扰乱,东壁已被损坏,由于墓内积水过深,葬具、葬式不详。现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这是一座用小砖砌筑的八角形仿木结构彩绘雕砖单室墓。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图一)。墓砖一般长30、宽15、厚6厘米。墓坐北面南,南偏东3°。墓道:呈长方形,台阶式,坡度为50°。深3.88米,上窄下宽。上部台阶处宽0.40、下部平面处宽1米。台阶9级,一般高0.35~0.40、宽0.40~0.55米最下台阶距墓门2.94

  • 标签: 发掘简报 八角形 仿木结构 金代 长方形 大定
  • 简介: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反复出现的从分裂割据到全国统一循环进程中最后一个分裂时期,也是地处宋、政权与甘青草原藏族部落势力三方交界地的宕昌地区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历史意义来说,这一时期是宕昌国之后宕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宕昌在宋、

  • 标签: 割据 部落 中国历史 政权 历史意义 藏族
  • 简介: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5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为夏商考古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 标签: 安金槐 先生 生平 考古事业 考古学家 突出贡献
  • 简介:《瑞士威廉·泰像银币》一文,已载于拙著《外国银币丛谈》第141页。今又得大型的一枚,细审之,深觉前文言犹未尽,故再谈之。

  • 标签: 银币 瑞士 威廉
  • 简介:译者按:著名考古学家柴德为考古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英国考古协会和史前学会1992年5月在伦敦大学的考古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纪念柴德诞辰100周年讨论会.100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柴德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主持人大卫·哈维斯把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整理成集,定名为(ThearchaeologyofV.GordonChilde).马尔瓦尼这篇被收录其中的文章对柴德1892~1922年在澳大利亚的经历以及此对他以后的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柴尔德 澳大利亚 考古学家 英国 生平
  • 简介: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九月,清政府在叶羌(今莎车县)建造铸钱局,改准噶尔普尔钱为方孔圆钱。面文“乾隆通宝”,背文穿左满文错译为“叶奇木”,次年改译为“叶羌”。叶羌局是清朝时新疆首个官铸钱局,所铸红钱增多较厚重,品质极佳。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笔者发现,“叶奇木”红钱发行时间短,铸量不多,但版式却很多,只能说明铸模为泥范,一币一范,不能反复使用。以下简要分几个类别实物图片,供同道鉴赏:

  • 标签: 乾隆通宝 钱币 方孔圆钱 发行时间 莎车县 清政府
  • 简介:羌局是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后的第一个铸钱局,先后在乾隆、咸丰、同治年间铸造过铜钱。笔者把集藏多年的叶羌局所铸的红钱精选若干,介绍如下:

  • 标签: 红钱 鉴赏 同治年间 清政府 咸丰 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