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的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的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的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的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N)在体外进行抗病毒基因复制与表达研究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但其应用于体内主要障碍之一是易被血清中各种核酸酶降解,因此,成药性修饰成为其临床应用前景的关键,核酸酶降解未修饰或硫代磷酸化修饰的asON一般是从3′端逐渐外切(AntisenseRe-

  • 标签: 反义核酸 茎环结构 体外稳定性 反义寡核苷酸 酶降解 西安市
  • 简介:观察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8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600万单位普通干扰素α-2b,1次/隔日,疗程48w;阿德福韦酯治疗组27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72w;和联合治疗组28例,同时给予普通干扰素α-2b,48w和阿德福韦酯72w。每隔12w检测各组患者ALT、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水平。结果干扰素单药治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6.6)岁、(34.2±6.4)岁和(30.5±7.2)岁,基线HBVDNA水平分别为(7.68±1.56)log10IU/ml、(7.61±2.00)log10IU/ml和(7.80±1.79)log10IU/ml,三组患者间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和基线ALT水平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72w时,干扰素单药治疗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41%和19%,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和63%,ALT复常率分别为63%和67%,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57%、89%、93%和14%,P〈0.05)。结论在病毒抑制、转氨酶复常和血清学转换率方面,普通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w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应用的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普通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血清学转换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阶梯治疔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MVT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治疗,即将治疗分成3个阶段,首先行血管取栓术,其次为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最后行Ⅱ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叶酸(FA)、血清D-二聚体(D-D)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Hcy、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F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静脉血WBC、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D-D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治疗能提高AMVT的临床疗效,降低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阶梯式治疗 院内死亡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血清HBVDNA,一般都用常规法,即血清标本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加裂解液裂解,扩增时也只用一对引物。该法虽然比分子杂交法敏感,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发现,一些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全

  • 标签: 套式PCR检测 HBV标志物 肝炎病毒DNA 免疫聚合酶链反应 常规PCR 乙型
  • 简介: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窦肌间神经丛Cai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的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的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d。完成GES后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窦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的调控。

  • 标签: CAJAL间质细胞 肠肌丛 电刺激 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应用全置入药物输液泵治疗中晚期肝癌是肝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及配合肝癌切除术后的巩固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置泵给药比单一用肝动脉给药效果为好。我们1993~2003年间收治34例,现就有关置泵的经验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动脉 门静脉 全置入式皮下埋藏输液泵 肝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