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行后路矫形内固术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围术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 失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术。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术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Z=-3.8,-3.5,均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Z=-3.7、-3.4,均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t=28.0、15.4,均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t=17.7、14.6,均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3、-0.4,均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但Youngswick术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 mm比(2.1±0.4) mm,t=2.2,P=0.04]。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术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 标签: 跖趾关节 踇僵硬 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Perthes病所采用的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术的早期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27例并确诊为Perth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组患者的相关指数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并采用Mckay标准、Stulberg分级标准分别进行术后评定。结果27例患儿均通过术后随访,其髋臼指数和头骺突出指数都同手术之前有所减小,同时中心边缘角增大;整体髋关节适配情况适配率达到92.59%,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优良率达到88.89%,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术治疗Perthes病的早期效果良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髋的头臼包容及恢复患儿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 Salter截骨术 Perth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水平颏成形术手术配合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开展口内水平颏成形术手术的配合情况。

  • 标签: 颏成形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B型和C型冠状面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后路矫形术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伴有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I)、腰椎前凸角(LL)、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平衡(SVA)。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健康调查问卷简表(SF-36)。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3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31±10)个月。其中B型24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式、随访时间、术前CI、LL、GK、SVA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B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4°±19°,术后降至19°±7°(t=8.496,P<0.001),末次随访时为19°±6°,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657,P=0.518);C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3°±9°,术后降至21°±4°(t=13.53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1°±5°,亦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186,P=0.856)。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B型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恢复优于C型组(t=-2.401、-2.659,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伴B型和C型冠状面失衡的DS患者行后路矫形术后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B型冠状面失平衡的D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改善更好。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衡 矫形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皮质轨迹螺钉(CBT)是近年来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BT内固定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软组织显露范围小、失血量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目前临床上对其术前评估方式、手术技术关键、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还存在不少争议,导致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明确。为规范CBT技术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法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上规范开展和推广CBT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跟骨折患者80例,收治的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跟骨折患者治疗后的跟宽度、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跟骨折患者治疗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8±6)岁。手术原因:神经根痛4例、间歇性跛行10例、顽固性腰痛2例;初次手术融合的节段数:1节段11例,2节段5例,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5±2.0)年。翻修手术节段:1例L2/3,6例L3/4,7例L4/5,2例L5/S1。患者术前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30)min(120~240 min);术中出血量(220±45)ml(100~280 ml)。1例峡部轻微劈裂,微调进钉点后顺利置入螺钉,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加强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时间(19.5±1.3)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2.9±1.7)分,末次随访为(1.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9±1.5)分,末次随访为(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34.5±3.2)分,末次随访(1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T内固定技术结合MIDLF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邻椎病翻修手术方案一种选择。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邻椎病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由于运动而导致的椎体楔形变,尤其发生在腰段。过去也曾有过许多报导,其原因多认为脊柱长期反复延伸,髓核被挤向“张开”的椎体前部,因受前纵韧带的阻挡,产生对环状软骨的挤压,而导致椎体楔形变。然而,由于脊柱长期前屈而形成的椎体楔形变,发生于胸段则报导很少。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椎体的改变,国内至今尚无报导。速度滑冰运动有它特有的固定姿势,运动者取半蹲位,上体呈鸵形。此运动分短距离和

  • 标签: 速滑运动员 速度滑冰 楔形变 前纵韧带 胸段 运动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 标签: 椎管狭窄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腹肌大转子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高位髋臼后壁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组(22例)和对照组(17例)。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K-L入路进行手术。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48±11)个月。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1.52、1.22,χ²=2.02,均P>0.05)。虽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当(95.5%比88.2%,χ²=0.05,P=0.81),但组复位优的比例较高,患者FRS评分及EQ-5D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5±13)比(80±15)分和0.86±0.12比0.80±0.17,t=2.87、3.47,均P<0.05]。结论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操作,与传统K-L入路相比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 标签: 髋臼骨折 关节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改良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虎口瘢痕挛缩病例,应用带皮桥的改良间背皮瓣移植进行虎口开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全部存活,皮瓣血运好,无肿胀,无一例桡神经分支损伤;有2例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个3月~1年,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改良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确保了皮瓣血供,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是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瘢痕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皮瓣 虎口开大
  • 简介: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歌是这样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师首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

  • 标签: 《渡荆门送别》 绝句 诗歌 公开课 老师 诵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突重建肩盂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106肩)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9例,左侧31例,右侧75例,年龄16~61(29.4±11.5)岁。术前前方恐惧试验均为阳性,均采用改良Latarjet手术通过“同轴共弧”重建肩盂缺损。随访时采用肩功能Rowe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SST)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记录术后肩关节复发脱位/半脱位率,X线片、CT检查评估性关节炎(Samilson-Prieto评分)及肩关节体侧外旋角度及肩胛下肌肌力变化。结果经过平均9.0年(1~16年)随访,转位移植的喙突块在术后3~6个月性愈合。末次随访时,Rowe评分由术前(40.4±6.5)分提高至(93.2±2.5)分(P<0.001),SST评分由术前(5.2±1.3)分提高至(10.1±1.5)分(P<0.001),VAS评分由术前(3.5±1.9)分降至(1.1±1.2)分(P<0.001)。术前肩关节体侧外旋角度为58.8°±15.6°,术后为57.6°±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下肌肌力测定健侧与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9.6%(95/106)的患者获肩盂同轴共弧重建,肩盂缺损及术后包容角较术前改善(P<0.001)。术后新发性关节炎7例(7/98),2例(2/8)出现关节炎进展,2例(2/98)出现切口愈合不良,2例(2/98)因块脱落行翻修手术。结论喙突同轴共弧重建肩盂对伴明显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低复发率、低翻修率和低性关节炎发生率的优势。

  • 标签: 肩脱位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同轴共弧 喙突截骨 骨性关节炎 Latarjet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超薄壁圆筒件车削时易产生变形,本文利用楔形心轴充填在内孔中,从而减小夹紧力、切削力对其变形的影响,以达到加工工艺要求.

  • 标签: 超薄壁圆筒件 变形 楔形心轴
  • 简介:如图是贵刊2008年第6期第43页排局“赵云江”第8回合的图形,接着红走车七进一,应改走马四退二,可以速胜。

  • 标签: 中国 象棋 下棋技巧 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