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丘处机在金大定年间(1161—1189)后期已极负盛名,曾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得到金世宗召见,并深受礼遇。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虽远在大漠忙于战事也想见他,并于蒙古国太祖十四年(1219)"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兒、刘仲禄持诏求之"。①丘处机接受礼请,西去觐见蒙古大汗。一方面,可得到蒙古国支持,有利于将全真道发扬光大;

  • 标签: 丘处机 蒙古国 成吉思汗 金世宗 全真道
  • 简介:去拜访过茶僧两次,头一回,寻隐者不遇。却有幸见识过他住庙。那是座瀑布中游古庙。不像中国传统寺院三进院建筑,古庙如欧洲中世纪城堡,盘旋而上,恍若置身迷宫。有未竟木工活散落在墙角,木屑和刨花味道清新扑鼻,但却空无一人。

  • 标签: 中国传统 中世纪 古庙 见识 瀑布
  • 简介:说始自世亲,或更早,但将其彰显并赋予它以道次第意义却是阿底峡.此后,噶当和他派有缘大德补阿底峡之不足,充实或调整了三修行内容.宗喀巴则集三说之大成,力倡'共道'之说.继之而起格鲁派后学著作不辍,又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三说.

  • 标签: 三士说 藏传佛教 阿底峡 噶当派 格鲁派
  • 简介:1920年春,毛泽东在上海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筹备旅费,向章钊求援。章即向沪上工商界名流募捐了一笔巨款相助,表示了对勤工俭学支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曾与章钊会晤。毛泽东提走为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旅费向章钊求援事,表示感谢,章听了非常感动。谈判后期,有一天毛泽东会见章,问他:你看怎么样?章在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并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意思是说重庆乃虎穴之地,不可久

  • 标签: 章士钊 三十六计 重庆谈判 可久 沪上 三一
  • 简介:按理说,隐逸之,自然指那些在野未仕文化人。依照这一标准,王维肯定是个不合格隐士。他终生为官,而且仕至尚书右丞这样相当清要官职。然而官居清要王右丞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诗歌表现意境、心态全然一派隐逸诗人风致。研究中国隐士文学,企望绕开王维是不可想象。他不是一个合格隐士,但并不妨碍他与陶渊明一起是文学史上最优秀抒写隐逸情趣大诗人。

  • 标签: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中国 隐士文学
  • 简介:岁月荏苒,转眼间伯父离开我们已二十年了,每想起往事或重读遗稿,他那慈祥和蔼容颜,如在眼前,不由人要想到他潜心研究道教学说六十余年,对《道藏》内、外丹经及静功修持之道,有极高造诣,撰有不少著作和文稿,在道教界有广泛影响,也是他被誉为近代道教学者原因。他对中医理论,也有研究,为中医界所称道。一九五七年中国道教协

  • 标签: 陈撄宁 道教学者 丹经 修持 道协 中医理论
  • 简介:<正>《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允妻阮氏贤明而丑,允始见愕然。交礼毕,无复入意。……允入,须臾便起。其妻捉裙留之。

  • 标签: 以德为首 贤明 魏书 阮氏 三国志 木化
  • 简介:胡塞尔现象学和玄奘唯识学都是对意识或心识卓越研究。耿通过对二者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学中四分说性质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学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学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学生、创客、辅导员、志愿者、职业规划师……北京化工大学研一学生任力习惯了在多重身份间来回转换,待人接物也游刃有余。就是这个自称“曾经腼腆”小伙子,走出了一条不甘平凡青春之路。“从封闭到折腾,我给了自己试错机会。”

  • 标签: 北京化工大学 职业规划师 多重身份 待人接物 辅导员 志愿者
  • 简介:二十世纪初,一位俄国生物学研究者麦奇尼可夫曾在其著作《长生论》结尾这样写到:“我不能深信,依任何现有性质自然倾向,能变恶为善,能变不适应为适应。这样理想不能实现,并不足为奇。虽然有人认为,自然有牺牲个体保存种类趋势。这是根据个体死亡种类犹存理由。但在另一方面,在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现在确已完全灭绝。

  • 标签: 陈撄宁 仙学思想 道教文化 道教思想 仙学研究
  • 简介:儒律合一思想,是赞思想中重要一环。这不仅涉及到赞在吴越国时身份问题,还关乎到他是以什么身份来编撰《宋高僧传》,以及《大宋僧史略》等问题,因此,重点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第一,为了从根本上了解赞儒律合一思想当中律学思想,我们有必要对赞"律虎"身份由来和他在律宗史上地位加以确立;第二,通过对赞所留下著述和其它文字资料反复阅读和用心思考,可以发现,赞律学思想与儒家思想或礼制有着一定程度结合。

  • 标签: 赞宁 儒学 律宗 王禹偁 大宋僧史略 宋高僧传
  • 简介: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伽传承。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瑜伽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灌顶,并持守密法戒律。藏传佛教中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即是“上师”意思。依藏传佛教观点来看,上师可分为小乘上师、大乘上师、金刚乘上师三种。上师并非狭指一位西藏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体现。修学佛法,依止上师善知识引导摄受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

  • 标签: 僧宝 在家瑜伽士 上师 善知识
  • 简介:60年代“文革”进行正殷,杭州陈震远老居士慷慨赠予我法宝,其中有一批跨越解放前后时期《觉讯》杂志。我十分喜欢阅读该刊郑颂英老居士“课余随笔”这一专栏文章,以为文字质朴,感情真挚,谈古论今,颇有趣味,所谈体会,有启迪意义。一篇讲明代高僧妙峰出身卑贱,

  • 标签: 郑颂英 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 人格精神
  • 简介:认为,儒学中政治与道德实践具体、实在效用,与人性、心性本体问题如何解决有着极为重要关系,打通"用"之"实"与"体"之"玄"宋明儒学之努力,也与魏晋玄学、与王弼探讨有关。首先,王弼哲学言说方式,是为其儒家政治、伦理关怀服务。王弼思想之玄远,是为解决政治和伦理效用过多纠缠于具象而不能体现大效用问题而设。王弼贡献,不仅在于他通过《老子》赋予儒家政治与伦理思想新意义,而且在于他同时通过《庄子》赋予儒家生活形式与修身功夫新意味。正是通过《庄子》,原本被片面玄化(抽象化)理解《老子》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补充作用,起到了连通道家与以孟子为中心儒家理论桥梁意义。

  • 标签: 王弼 玄学 耿宁 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