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循化话是青海汉语方言中一种很独特土话,类似“河州话”。它既不同于西宁话,也不同于乐都话,更不同于普通话。一般地讲,汉语方言差异最大是语音,其次是词汇,语法差异极小。但是循化话独特点除了语音和词汇差异外,语法差异尤大。如循化话基本句式“宾—谓”式在现代汉语标准语中不存在,循化话中没有“把”字句和“被”字句,没有严格意义上介词结构,以及连词省略等等。人称代词变格是汉语中更为少见语言现象,至今末引起过语言学家注意。拙文就循化话的人称代词变格谈谈自己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人称代词 变格 循化 “把”字句 “被”字句 现代汉语
  • 简介:文章认为,西路军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40多年;第二阶段从三中全会到1983年9月;第三阶段从1985年至今。文章就这3个阶段国内西路军研究主要观点、重要论著以及各个时期研究特点等作了综述

  • 标签: 西路军 研究 综述
  • 简介:心象者,心之印记,有主观特点;物象者,物之呈现,有客观特点。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人们所讨论宏大叙事,无非是心象与物象之间关系问题。人们共同体也同样具有心象和物象特征,对于它讨论同样也是围绕心象和物象之间关系进行。对民族现象符号学解析,要兼顾形气神不断发展变化,注重永远存在差异,注重在差异中寻求重叠共识,以形衬神,以神统形,气联形神,即恢复差异互指、"美美与共"民族文化生态世界。

  • 标签: 民族现象 指号三元观 共同体 心象 物象
  • 简介:在移风易俗治理思路下,湘西蛊婆传说作为反面教材在清乾隆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地方志当中。乾嘉苗民起义后,为区隔汉苗,巩固统治,清朝在湘西实行屯政、修建边墙、广设碉卡同时,又通过收录并改写蛊婆传说方式,营造恐怖氛围,以恐吓进入苗区汉民。蛊婆传说进入清代地方志并非偶然,它既反映了清代湘西开发与社会转型历史变迁,同时也暗合了地方官治理理念调整与演变。将清代湘西文献中蛊婆记载置于文献生成与社会发展视野下加以解读,是研究湘西巫蛊文化一种新思路和尝试。

  • 标签: 蛊婆传说 地方志 清代湘西
  • 简介:<正>(一)一九三○年二月,党在发动广西右江起义以后,又在左江地区举行左江起义。左右江起义,在士地革命时期,把广西革命斗争推向新高潮,是党领导中国革命重要组成部分,它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起义 军队建设 领导者 土匪 革命委员会 武装斗争
  • 简介:传播最终归宿是传播效果实现.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四川乡镇一政府及其所在地农民中抽取足够样本对政府在科技传播中作用发挥进行分析,以便具体把握政府科技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

  • 标签: 四川 基层政府 科技传播
  • 简介:中介组织存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通过介绍中国中介组织发展状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中介组织也有了飞速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影响。

  • 标签: 中介组织 政府 市场 发展
  • 简介:"和平发展"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战略选择.冷战后国际环境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带来了三大机遇:一是当前国际和平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二是新科技革命带来机遇;三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政治、科技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特点,把握好本世纪头20年由此带来三大机遇,中国就能成功地坚持和平发展之路.

  • 标签: 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际和平环境 新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机遇
  • 简介:对优秀外国文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艺遗产理论重要方面。早在四十多年前抗日战争艰苦年代,面临“中国向何处去”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描绘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壮丽前景,发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新民主主义论》)伟大号召,并且指出这个新中国,不仅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而且“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同上)。为了建设这种崭新文化(包括文艺),即反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批判地 外国文艺 彼时彼地 文化统治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升华。

  • 标签: 习俗 村庄 认同意识
  • 简介:时间场与地域场消解对于解读艾萨克·巴谢维斯·辛格长篇代表小说《卢布林魔术师》中主人公亚夏·梅修尔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亚夏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产生既有其民族根源、所处时代根源以及其个体因素,但同时也有着现代人、现代生活普遍共有的成因。在现代化、全球化今天,时间场和地域场消解日趋加剧,因而,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研究更具其现实普遍意义: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广泛接触碰撞,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迅猛发展,这一切都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比起以往更加无所适从,认同问题和精神安全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即各种文化和观念滤选,各种生活方式选择,世俗生活和形而上追求对立,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之间冲突等等都可能诱发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

  • 标签: 时间场 地域场 消解 认同困境 精神危机
  • 简介:能叙事才好成事,是表述主体才可能是社会主体。相对比较紧迫是,海外民族志是疗治中国社会科学严重落后于时代病症一剂良药。当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领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在学术上也会更上一层楼。

  • 标签: 海外民族志 中国社会科学 表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