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予以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睡眠指数、情绪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相比干预前均较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比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 标签: 重症肺炎 正性音乐刺激 认知干预 睡眠指数 自我感受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早期运动干预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3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肠外营养的方式,研究组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早期运动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7 d的营养及免疫状态,采用Karnofsky评分分析预后生活质量,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长分别为(1.31±0.23)h、(2.39±0.37)h、(9.38±2.03)d,均小于对照组(2.35±0.36)h、(3.91±0.42)h、(12.77±2.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以及术后1 d、7 d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7 d,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D3+T、CD4+T、CD8+T、CD34T/ CD8+T、NK水平也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以及术后1 d、7 d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Karnofsky评分为(80.47±3.28)分,高于对照组(68.31±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早期运动的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有效的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运动干预 结肠癌 免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冥想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记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玲珑英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冥想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记忆力及运动功能。结果实施冥想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记忆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冥想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升患者的记忆力水平,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对患者获取优质的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冥想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 脑梗死 心理状态 记忆力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对抗性体育运动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和大脑健康有益。但体育运动与风险伴行,头颅、躯干等可能发生撞击的对抗性运动可导致严重创伤。近年来,与运动相关的创伤性脑损伤(TBI)特别是轻型TBI(mTBI)日益引起关注。反复mTBI可产生持续的认知、行为和精神障碍,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CTE),引起神经变性和神经退化。笔者围绕对抗性运动导致mTBI进而诱发CTE及CTE的病理特征及病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揭示对抗性运动与CTE的相关性及CTE发病机制,为早期诊断该病、研发疾病生物标记、探索有效治疗靶点提供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运动损伤 颅脑损伤 慢性创伤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周围神经再生时运动、感觉神经再生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取雌性SD大鼠6只,一侧制作股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1个月后取两侧股神经肌支和皮支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和通路显著富集性分析。结果股神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再生的肌支共2 09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 006个,下调1 092个),再生的皮支共1 56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727个,下调840个)。肌支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发展、炎性反应、细胞黏附等过程。皮支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侧支发芽的正向调控、离子迁移、脂肪酸生物合成等过程。结论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再生时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表达和不同的信号通路。

  • 标签: 周围神经 基因表达 运动感觉特异性 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提供有效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于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中文文献,采用医学文献王、Excel 2019和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303篇,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2019年共发表文献224篇,占文献总量的73.93%。广东省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53篇(17.49%),其次为江苏29篇(9.57%)。文献基金支持率为16.17%(49/303),合著率为64.03%(194/303),作者合作度为1.96(595/303)。文献类型中病例对照研究数量最多,为249篇(82.18%);其次为综述类文献,32篇(10.56%)。文献研究内容主要为喂养和生长发育,分别为182篇(60.07%)、34篇(11.22%);用到的评价指标主要为经口喂养时间、体质量、住院时间和吮奶量。结论文献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但文献质量、基金支持率和循证力度还有待提高,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拓展。

  • 标签: 婴儿,早产 早产儿 口腔运动干预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和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和(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 标签: 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运动康复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运动康复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1所三甲医院共9 091名护士进行线上调查。问卷共34个条目,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护士需掌握的运动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护士提供运动康复指导的意愿及临床实施现状。本研究共发放9 0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9 091名护士中分别有3 728名(41.0%,3 728/9 091)和3 749名(41.2%,3 749/9 091)护士表示在学校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或技能培训;8 565名(94.2%,8 565/9 091)护士认为提供运动康复指导重要,但缺乏相应的指导能力、动力和精力;实际工作中8 493名(93.4%,8 493/9 091)护士会向患者提供运动康复相关建议和指导,主要依据科室护理常规、相关培训、个人经验和文献。结论我国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参与患者运动康复指导的态度积极,但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康复指导行为有待规范,今后应在专业培训、人员培养及相关指南、标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

  • 标签: 护士 运动康复 运动指导 知信行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7—12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12周有氧运动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消化不良、便秘、反流、腹泻、腹痛、进食障碍及GerdQ得分>8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29、5.421、6.403、6.559、3.986、7.647、5.789;P<0.05)。干预组的G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29、-2.637、-2.434、-2.812、-2.547、-2.027、-2.958;P<0.05);干预组的Kt/V达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有氧运动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降低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发生率,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提高透析充分性。

  • 标签: 透析 腹膜透析 有氧运动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消化道症状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补充牛磺酸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幼鼠感觉运动能力及海马区突触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妊娠期全程饥饿法建立IUGR鼠模型。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UGR组、IUGR+牛磺酸组。2周龄幼鼠行悬吊实验和平衡木实验,测试其感觉运动能力,2周测试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突触素表达,并将幼鼠感觉运动能力与海马区突触素表达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 d IUGR组幼鼠悬吊实验时间、平衡木实验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14.62±3.46) s比(25.38±5.92) s,P<0.001;(9.08±1.38)分比(12.08±1.16)分,P<0.001];IUGR+牛磺酸组悬吊实验时间[(22.77±5.16) s]、平衡木实验分数[(11.08±1.38)分]均高于IUGR组(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GR组海马区突触素平均吸光度值、蛋白表达均小于正常对照组[(53.96±2.37)%比(61.68±3.07)%,P<0.001;1.82±0.23比2.23±0.17,P<0.001)];IUGR+牛磺酸组的平均吸光值[(60.27±2.59)%]、蛋白表达(2.07±0.17)均较IUGR组升高(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突触素表达与悬吊实验、平衡木实验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产前补充牛磺酸可通过促进IUGR幼鼠海马区突触素表达,提高幼鼠感觉运动能力。

  • 标签: 宫内生长受限 牛磺酸 突触素 海马 感觉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脑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尾侧未定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严重程度、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透析治疗合并RLS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接受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RLS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RLS)评分、肾脏病生命质量问卷(KDQOL-36TM)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RLS评分为(12.19 ± 4.48)分,低于对照组的(17.87 ± 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5);观察组KDQOL-36TM生命质量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肾脏负担、症状与不适、肾脏疾病的影响评分分别为(44.56 ± 6.64)、(46.12 ± 4.95)、(22.27 ± 15.63)、(87.59 ± 5.65)、(64.55 ± 13.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43 ± 4.81)、(41.81 ± 4.87)、(15.32 ± 10.68)、(78.83 ± 7.96)、(55.45 ± 1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027~-2.015,P<0.05);观察组PSQI总分为(8.94 ± 2.54)分,低于对照组的(13.13 ± 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271,P<0.05);观察组血磷(1.80 ± 0.48)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4 ± 0.34)mmol/L,血红蛋白(105.31 ± 13.58)g/L、血钙(2.26 ± 0.20)mg/L高于对照组的(99.52 ± 8.21)g/L、(2.05 ± 0.2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75、-2.042、-3.325,P<0.05)。结论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RLS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宁腿综合征 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代谢当量运动护理方案建立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6.32±5.24)岁,行常规运动护理;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6.58±5.19)岁,行代谢当量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慢阻肺患者入院次日、干预2周时心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入院次日,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周时,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402.36±32.56)m]、FVC[(2.84±0.32)L]、FEV1[(2.30±1.16)L]、FEV1/FVC[(64.73±2.39)%]均高于对照组[(385.62±32.13)m、(2.68±0.38)L、(1.79±1.18)L、(63.54±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次日,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OPD)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周时,研究组躯体功能[(38.59±4.12)分]、心理功能[(40.36±4.32)分]、社会功能[(34.56±2.69)分]、特异模块评分[(49.02±4.06)分]及总分[(162.53±15.19)分]均高于对照组[(36.58±4.06)分、(38.49±4.19)分、(33.25±2.65)分、(46.52±5.02)分、(154.84±15.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行代谢当量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6 min步行距离、FVC、FEV1等心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中心率测定 运动护理 心功能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运动对首诊肺癌接受化疗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首诊肺癌接受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院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入院的3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肺癌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6周肺康复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6周后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通过意向性(ITT)分析和符合方案集(PP)分析得到一致的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高于对照组,疲乏、气促、食欲丧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对帮助首诊肺癌化疗患者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但其长期作用仍需进一步追踪评估。

  • 标签: 肺肿瘤 肺康复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脑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尾侧未定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患者呼吸状态的改变对实时位置监测系统(RPM)引导下自由呼吸立体定向门控放疗影响。方法通过自行研制运动模体模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基线偏移,呼吸频率改变,呼气末延时、吸气末延时,以及不规则呼吸情况,并分析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单弧旋转调强3组计划各状态变化与模体中心小球位置(L)及电离室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自研模体的摆位重复性和测量稳定性良好。L与基线偏移呈现正相关(r=0.99,P<0.01)。基线偏移小于摆位误差时,剂量变化在4%以内,相对较小,超出后受照剂量快速下降并呈现负相关(r= -0.95,P<0.01),偏移超出与不超出摆位误差时所测得的受照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6,P<0.01)。3组计划受基线偏移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改变对L和剂量影响较小。吸气末延迟和呼气末延迟都导致3组计划剂量下降,最大达-1.74%,同时吸气末延迟相对呼气末延迟影响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2.67,P <0.01),但延迟时间长短对剂量的影响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3组计划受波形改变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呼吸对剂量影响较大,3组计划重复测量6次受照剂量分别为三维适形(709.68±180.00)cGy;固定野动态调强(751.40±127.16)cGy;单弧旋转调强(750.00±185.60)cGy,均小于处方剂量,一致性欠佳。结论患者呼吸状态改变会导致剂量下降,基线偏移超出摆位误差阈值或者波形变异较大出现不规则呼吸时更甚,且与放疗技术不相关。

  • 标签: 运动模体 呼吸改变 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严重程度、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透析治疗合并RLS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接受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RLS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RLS)评分、肾脏病生命质量问卷(KDQOL-36TM)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RLS评分为(12.19 ± 4.48)分,低于对照组的(17.87 ± 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5);观察组KDQOL-36TM生命质量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肾脏负担、症状与不适、肾脏疾病的影响评分分别为(44.56 ± 6.64)、(46.12 ± 4.95)、(22.27 ± 15.63)、(87.59 ± 5.65)、(64.55 ± 13.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43 ± 4.81)、(41.81 ± 4.87)、(15.32 ± 10.68)、(78.83 ± 7.96)、(55.45 ± 1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027~-2.015,P<0.05);观察组PSQI总分为(8.94 ± 2.54)分,低于对照组的(13.13 ± 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271,P<0.05);观察组血磷(1.80 ± 0.48)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4 ± 0.34)mmol/L,血红蛋白(105.31 ± 13.58)g/L、血钙(2.26 ± 0.20)mg/L高于对照组的(99.52 ± 8.21)g/L、(2.05 ± 0.2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75、-2.042、-3.325,P<0.05)。结论透析中有氧联合伸展运动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RLS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宁腿综合征 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FD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予以抑酸、护胃、调节肠道动力及抗焦虑等常规治疗;B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C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比较3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HAMD量表得分低于A组与B组,GIQLI量表得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FD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认知行为干预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终末期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心脏移植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最终方法。有关心脏移植术后的康复国内少见报道,移植术前的预康复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一例以运动为基础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术前和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