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交响音乐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方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西方文明的思维特征与审美情趣,并以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呈现出来。受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中国交响乐创作,在艰难前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交响乐作品创作的中国化、民族化,不但应表现在音高组织结构包括旋律、和声与对位织体中,也应体现在作品的各级组织结构中。近期,上海音乐学院"和毅庄诚"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的几部作品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文章以此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 标签: 中国交响乐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 琴曲 边缘曲式
  • 简介:陈怡的音乐语言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点。基于作曲家探寻“民歌音调器乐化”与“传统音乐现代化”相交融的音乐结构途径,通过对《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核心材料、节奏组合、配器织体的分析;进一步观察民族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显性”与“隐性”的存在并探析“抽象化观念”向“具体化形式”转化的“多重结构思维”的实践结果,从而揭示音乐结构形式化程序的形成并“多重结构思维”在音乐结构中的具体呈现方式。

  • 标签: 核心材料 节奏组合 配器织体 结构功能 多重结构思维
  • 简介:四度叠置和弦是贝尔格Op.1中用以与传统和声材料相抗衡的、崭新的和声材料,该作品主部主题中的四度叠置和弦以其特殊的音响与其它调性音乐材料结合,以瓦解作品的调性为目的,贯穿全曲,并成为统-全曲的基本音型动机.

  • 标签: 贝尔格 四度叠置和弦 纯四 增四 减四 无调性
  • 简介: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学角度给出“宏观调性结构”思维这一结论和视角,不仅肯定了舒伯特对于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演变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提供了一种关于奏鸣曲式变体及其结构力研究的新视角。

  • 标签: 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 奏鸣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