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的四川清音,人们关注其源起与形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正史也好,坊间也好,对此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认为四川清音为本土曲种,由唐宋巴渝民歌或明代小曲演变而来;一是认为其为舶来品,是苏州弹词等江南小调“远嫁四川的女儿”;一是认为它来自陕西,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郦鄂清唱为主,兼收并蓄各地民歌、戏曲音乐而形成。通过对清代巴县官府档案以及清代四川地方县志的查阅分析,参考四川说唱艺术传统和明清普遍流行的小曲,四川清音应该是在明清小曲基础上,吸收各地民歌俗曲、戏曲音乐等形成。四川悠久的说唱艺术传统是其灵魂,明清小曲是其骨骼(源起),包容八方民歌、戏曲等元素为其血肉,是有本土根基而又不乏外来风韵的地方曲种。

  • 标签: 四川清音 巴县档案 明清小曲 源起
  • 简介:一、超越性:“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与西方宗教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二者中的“人”在广义上并无二致,但“神人合一”中的“人”还可以在狭义上进一步限定为“广大基督教信徒”。其次,我们需对“天”与“神”的含义加以分析。

  • 标签: 神人合一 天人合一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艺术 艺术审美 通性
  • 简介:在本文中,笔者所提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是中华元典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原始思维过程中体现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与西方文化逻辑思维过程中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形成的"抽象性",是迥然有别的.它是在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下所形成的一种纯粹的超像直观的抽象.其逻辑重点侧重于"超像直观".如哲学中宇宙本体和宇宙构成中的"道","北宋五子"哲学中宇宙本体和宇宙构成中的"气",以及朱熹哲学中的"理"等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获得,其逻辑推理过程不仅是虚化的,甚至是基本省略的.它不仅抛去现象界的逻辑关系,而且连个体经验的类比和归纳亦尽量淡化.

  • 标签: 思维方式 抽象性 戏曲艺术 符号化 论元 思维过程
  • 简介: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的渊源,已经有很多中外论者从不同角度的论述。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对这个不算新的问题再讨论;同时与肖四新先生讨论莎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纵观莎士比亚不同阶段的戏剧创作,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观念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在变化发展中逐步把握基督教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而,就莎士比亚戏剧中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精神暗合,而非如肖四新先生所认为的存在本质的不同。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精神 存在意义 莎剧 戏剧创作 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