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运用黄土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的方法尝试建立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发展序列,认为大荔遗址、丁村遗址、周口店15地点、许家窑遗址、陕西长武窑头沟、辽宁喀左鸽子洞的年代分别相当于深海氧同住素的阶段7—8、6—4、6、4、4、3:并认为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在北方的最终消失大约在阶段6,如以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消失作为中晚更新世界限,则和黄土地层学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

  • 标签: 中国北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年代序列
  • 简介:本文将国内东南沿海考古学与南岛语族相结合的研究材料和国外关于南岛语族起源问题的研究材料结合起来探讨关于福建与南岛语族的渊源问题。然后分别论述福建沿海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考古材料,对南岛语族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福建史前海洋经济开始和发展的时期(距今6500~3500年),来反映南岛语族在福建地区的起源、扩散和发展过程。

  • 标签: 福建 太平洋 史前文化 南岛语族
  • 简介:古城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在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村民组周围。遗址规模宏大,城墙高大,气势雄伟。城内地面高于溱水河床10米,高于周围地面2米~5米。(图一;彩版二,1)……

  • 标签: 城址 发掘 龙山文化 古城 简报 新密市
  • 简介:橙黄陶乳钉纹鬶是省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陶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件。高29.3厘米,1960年出土于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

  • 标签: 龙山文化 记忆 省博物馆
  • 简介:楚国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八次年会200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湖北宜昌召开。四省楚文化研究会每2年召开一次,由四省轮流举办。

  • 标签: 楚国 历史文化 国际研讨会 湖北 宜昌市
  • 简介:1984年8月,参加内蒙古西部地区原始文化座谈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在观摩了有关遗址出土的遗物,并实地考察了包头阿善、凉城老虎山和伊金霍洛旗朱开沟等遗址后,着重就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从斯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器时代的原始文化特征、发展序列以及不同时期与周围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座谈会对内蒙古的考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 标签: 内蒙古西部地区 朱开 半坡类型 考古工作 客省庄 尖底瓶
  • 简介:从游牧草原文化保护视角,通过借鉴活态保护理念,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活态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方面的具体内涵。通过运用活态博物馆的空间元素、集体记忆和社区居民等重要要素具体探讨了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保护的可行性。

  • 标签: 草原文化 活态保护 要素
  • 简介:关于蒙古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分布于蒙古国东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得到广泛研究,如塔木察格布拉格(Tamtzak-Bulag)聚落遗址、敖包特(Ovoot)遗址、东乌力吉特(ZuunUldziit)遗址、西乌力吉特(BaruunUldziit)遗址及诺尔布林乌拉(Norovliin-uul)墓群等遗存。最近发现的图勒布尔15号(Tolbor-15)遗址(第一层)位于蒙古国北部,是已知蒙古国境内最早

  • 标签: 蒙古国 新石器时代 文化 联系
  • 简介:随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正式对外开放,管理者面临着多重的管理压力,为此以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的实际出发,将影响文化遗产管理的安全因素从地理尺度上划分为的遗产地尺度、遗址尺度和文物尺度,着重以这三个尺度为出发点分析了安全监控、遗址风貌、气候环境、人为活动等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大遗址的文化价值传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秦始皇帝陵 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尺度 分析
  • 简介:<正>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邹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邹先生在1982和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考古学家 邹衡 考古工作 出土器物 襄樊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当前,俄罗斯有l900个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其中包括联邦直属博物馆58个),藏品达5000万件。其中32个博物馆属于俄罗斯联邦各民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200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联邦级(全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25000个,被列为俄罗斯各民族的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达100多个,这其中有部分文物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俄罗斯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立法保障 文化领域 文物保护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镇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中的“镇”“压”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文昌宫(梓潼宫)的发祥地。庙内现存宋、明两代的实心、空心铁铸文昌及侍神像两组,是研究文昌帝君的珍贵文物。

  • 标签: 七曲山大庙 文昌像 文化内涵 梓潼县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湖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彩陶 传播 庙底沟文化 两湖地区
  • 简介:<正>二里头类型一期属于夏文化范畴,这是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较一致的看法,但关于二里头类型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和来源问题,则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种: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来源于龙山文化的煤山类型,其一、二期文化与煤山类型是再发展的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早期系由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直接发展来的,它们是同一文化先后承袭关系,第三种意见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并未直接过渡为二里头类型早期,它虽然有河

  • 标签: 二里头一期 二期文化 二里头遗址 文化性质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