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抗菌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400例使用抗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应用抗菌种类、医疗费用、用药时间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抗菌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抗菌主要以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和氟酮类药物为主,围手术期使用抗菌患者有97.5%,其中,由于抗菌不合理使用而多余支出费用人均达到698.5元。结论临床抗菌的应用,应该把握药物种类、用药时间以及用药时机,避免医疗费用的增加。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社会 经济后果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和用药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香格里拉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门诊处方121065张,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从患者的性别所占的比例,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及所占的百分率,抗菌使用情况及所占百分率,以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我院门诊抗菌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任然存在不足之处。加强学习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和加大监管力度,使得抗菌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

  • 标签: 医院 门诊 抗菌药物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抗菌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儿科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门诊处方1021张,对其抗菌的品种、数量、联合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有抗菌的处方有506张,使用率为49.56%,其中一联使用的有362张,二联使用的有144张。β—内酰胺类类抗菌使用率较高,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DDDs排在第一位,用药途径主要以口服为主。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在选用上趋于合理,但在使用指征上不合理情况较为普遍,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呼吸系统 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门诊抗菌使用情况,为持续开展抗菌临床应用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3月门诊抗菌处方,统计抗菌使用情况,并评价抗菌使用合理性。结果抗菌处方占统计处方的7.76%,共涉及抗菌10类23个品种;静脉给药处方占68.41%;单用抗菌处方占总抗菌处方的91.95%;非限制使用品种使用频次占87.93%;用药频率较高的前3类抗菌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抗菌应用不合理处方占28.17%,其中用法及用量不适宜、遴选的抗菌不适宜、用药指征不强为主要问题。结论经抗菌专项整治后,我院门诊抗菌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持续改进。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诊 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干预对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感染的360例患者为观察组,去年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感染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抗菌使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菌使用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抗菌使用方法,可以促进临床抗菌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对临床抗菌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抗菌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通过随机投掷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抗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抗菌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可在临床之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 免疫球蛋白 中晚期肝病 并发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临床使用抗菌时进行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探究对临床药学工作的工作模式进行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药学干预对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共计200例接受抗菌治疗的清洁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分别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护理,研究组增加抗菌的药学干预内容,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使用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妇科清洁手术患者在接受了药学干预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抗菌使用率更低,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妇科清洁手术患者中应用药学干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抗菌的使用率,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对门诊抗菌合理运用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应用抗菌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管理组,各100例。常规组按照正常处方管理流程操作,管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经由药剂师参与实施患者处方的管理。统计两组抗菌的应用原因、抗菌联用结果,评估临床抗菌应用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管理组患者疾病治疗用药高于常规组,疾病预防用药、无指征用药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管理组患者抗菌总联用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管理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管理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  结论:基于药剂师干预的处方管理工作在门诊抗菌实际应用中能够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升临床用药质量,降低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  药剂师 处方管理 门诊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该院处方医嘱进行规范性点评,分析不合理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23年1-7月医嘱,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等为依据,进行处方规范性点评,分析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并进行讨论.结果 分析随机抽取的30份,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抗菌使用率为33.33%,手术组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25%,符合国家规定,为其中不合理3份,处方合理率为90%.结论处方点评可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建议加强医师培训,优化管理流程,不断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以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康博士:老百姓习惯将抗菌俗称为消炎药.而最近听一学医的朋友说消炎药和抗菌是两类不同的药物。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人们到药店自购药品的概率日益增多,头痛发烧也需要买消炎药。因此我很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特向您咨询请教,谢谢!

  • 标签: 抗菌药 抗生素 消炎药 医保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患者之间抗菌对埃索美拉唑在体内浓度影响,希望预期达到在医疗过程中对该类药品联合抗菌在不同人群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联合用药时起到指导意义。方法各组民族血样采集方法为均为HP阳性,首次接受幽门螺杆菌治疗受试者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在禁食状态下单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mg,阿莫西林100mg,克拉霉素500mg,服药后2h采血。按照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埃索美拉唑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血药浓度。通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考察不同民族之间联合应用抗菌组与单独服用耐信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耐信)组,,汉族表现出比维族和哈族高的血药浓度,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维族与哈族之间比较,血药浓度无统计学意义。2耐信+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汉族比维族和哈族具有高的血药浓度,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维族与哈族之间比较,血药浓度无统计学意义。汉、维、哈三组联合应用抗菌后均比单独服用耐信组血药浓度升高。3汉、维、哈三个民族联合应用抗菌组与单独服用耐信组比较,血药浓度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高,汉族联合应用抗菌组为单独服用耐信组1.45倍,维族联合应用抗菌组为单独服用耐信组1.71倍,哈族联合应用抗菌组为单独服用耐信组1.67倍。结论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耐信)组,汉族表现出比维族和哈族高的血药浓度,而维族与哈族之间比较,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汉、维、哈三个民族单独服用耐信组与联合应用抗菌组比较,血药浓度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高,说明抗菌干扰了埃索美拉唑在体内的代谢。

  • 标签: 抗菌药物 埃索美拉唑 不同民族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6月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300份,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品种及频度、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预防使用率为100%,共涉及5类11种,单用比例为78.3%,联合用药率为21.7%。结论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的预防使用仍存在不合理处,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的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干预前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抗菌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后各100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病历进行分析比较,对抗菌品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结果干预后,疝囊高位结扎术抗菌预防率由干预前的94%变为0%,平均住院总费用减少109.37元,而并发症和医院感染并未发生。结论通过行政干预,我院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抗菌应用已达到抗菌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要求。

  • 标签: 干预 疝囊高位结扎术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了解2011—2015年抗菌专项整治前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抗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使用情况及患者分离病原菌,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的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从75.84%下降至37.35%,抗菌使用强度从59.53/(100例患者·d)下降至33.63/(100例患者·d),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分离病原菌100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38株,占23.17%;革兰阴性菌7110株,占70.46%;真菌643株,占6.37%。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0.8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70%)、金黄色葡萄球菌(7.35%)和鲍曼不动杆菌(6.82%)。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015年均〈4%);铜绿假单胞菌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的敏感性整体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下降明显,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常用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最明显,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耐药率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酮类药物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随着抗菌专项整治后抗菌使用量的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菌合理使用与延缓细菌耐药可能有关。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