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梅毒的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5.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40.00%;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0.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25.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62.50%。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 标签: 梅毒 感染肝炎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梅毒的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5.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40.00%;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0.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25.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62.50%。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 标签: 梅毒 感染肝炎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8个月一3岁患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炎琥宁)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发热、吐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呕吐、脱水、腹泻次数,血、大便常规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组退热、轮状病毒转阴和腹泻次数好转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更昔洛韦注射液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 简介:【摘要】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下,探讨加强普通病区对患者陪护的管理,从而为普通病区的精细抗疫 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普通病区神经内科在防控新冠肺炎过程中,如何加强患者陪护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入院告知、门禁管理、期间管理、健康监测和探视。 结果 截止目前,某院普通病区陪护管理井然有序,患者、家属、陪护依从性显著提高到100%,疫情期间无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未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结论 普通病区的疫情感染管理也很重要,如加强陪护管理,是精细抗击突发疫情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有效保护普通病区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杜绝院内交叉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陪护管理 普通病区 疫情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2018年10月~2020年7月,选取本院接诊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的方法进行分组,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改善状况。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地塞米松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

  • 标签: []地塞米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用药物对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5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比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病原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蛰虫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ALT水平与参比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黄蛰虫丸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成效。

  • 标签: 血吸虫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大黄蛰虫丸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 验证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EB病毒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α 1b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喉和扁桃体肿痛消退时间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消退时间;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EB病毒衣壳抗IgM抗体 (EBV-CA-IgM)及EB病毒壳抗原IgG抗体(EBV-NA-IgG)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喉和扁桃体肿痛消退时间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更昔洛韦 小儿 EB病毒
  • 简介: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性疾病,对于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需要直接面对病毒感染威胁。目前COVID-19尚未过去,在该疾病的防控关键阶段,防控疾控人员必须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降低感染风险;企业也要统筹安排好员工的健康体检工作,并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好相应的防控对策。本文主要分析COVID-19防控疾控人员个人防护规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防控疾控人员 个人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心理疏导激发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岗位效能,树立能够治愈疾病的信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现状,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公共场合的易感度,本文结合已发布的防疫指南,将个人呼吸量、公共空间通风量、患病人数、所处时间、口罩的保护作用等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公共场合定性的综合指标来判断不同场合下的感染概率,基于空气传染病模型,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多环境易感度模型,判断其传播风险,为公共场所科学防疫,限制出行等防疫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空气传染病模型 多环境易感度模型 病毒传播机理及病理参数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从入院到治愈过程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 对 2020年 3月 1日入院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患儿主诉为咽痒咳嗽,患儿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1/3胸部 CT平扫未见异常。我们通过营养支持、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患儿病情未从轻转重,顺利出院。结论 对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患儿的规范化护理可以避免患儿病情的恶化,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使患儿痊愈。

  • 标签: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儿 护理 医护人员防护
  • 简介:摘要:2019年末、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各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疫情传播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之下,要通过后勤保障的有效应对,来建设医院自身的优质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对于疾病的识别和日常的防控,减少疾病的感染概率,提高医护人员对于疾病的发现水平,建设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三级门诊分诊体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 后勤保障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