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孩政策对产科医护人员产生的压力及对策。方法孩政策放开后,对我院产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医护人员的压力影响。结果医护人员在工作负荷及医患关系方面存在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年龄较低、职位较高及工作年限较长的医护人员当中尤为突出,这与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其疏导。

  • 标签: 全面二孩政策 压力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由于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越来越严重的伤害。而现有的医疗条件对这种疾病在早期是有着成熟的治疗方案及较高治愈率。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于乳腺癌、宫颈癌治疗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筛查是早发现环节中的最关键的点。

  • 标签: 二癌筛查 乳腺癌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磷酸左奥硝唑酯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以含0.01%庚烷磺酸钠的0.05mol/L磷酸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6.5)-甲醇(8515);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321nm。结果平均回收率100.2%,RSD为0.7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测定磷酸左奥硝唑酯钠的含量。

  • 标签: 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第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第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常用的6种第类精神药品的DUI均<1。结论我院第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乙烯苷(THSG)对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WHO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苯乙烯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同样外观的维生素B2做安慰剂治疗,一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12%,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腹胀、餐后不适、早饱、恶心、上腹部疼痛、便秘的改善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反酸症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乙烯苷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动力紊乱 二苯乙烯苷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2例,全部给予维超声筛查和病理检查,回顾性比较分析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维超声诊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40例;病理检查诊断良性肿瘤66例(纤维腺瘤23例,乳腺腺瘤32例,导管乳头状瘤11例),恶性肿瘤36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髓样癌11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淋巴癌2例)。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是90.91%,特异性是94.44%、准确性是92.16%。结论维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二维超声 乳腺良恶性肿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在脑梗塞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脑梗塞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辛伐他汀10mg,每日一;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降脂通络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3。对所有病例进行1年追踪观察,然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1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或死亡例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C、TG、HDL-C、LDL-C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IMT、hs-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组IMT、hs-CRP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通络软胶囊在脑梗塞级预防中疗效不劣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且用药安全,可以考虑临床推广,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 标签: 降脂通络软胶囊 脑梗塞二级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心肌梗死(MI)患者,采用β1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的级预防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心肌梗死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A1组(观察组45例)与A2组(对照组45例)。针对A2组患者主要实施综合治疗,针对A1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β1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比A1组、A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对A1组、A2组患者完成2a治疗后,在患者患有再梗死疾病、心绞痛疾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梗死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级预防,采用β1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明显将患者远期预后的情况进行改善。

  • 标签: &beta 1受体抑制剂 心肌梗死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在氢氧化钾条件下2-甲基3-丁炔-2-醇和溴发生反应,生成4-溴-2-甲基-3-丁炔-2醇(化合物1),然后在丁胺条件下和4-三异丙基硅基-1,3-丁炔,过量的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和1反应生成2-甲基-6-(三异丙基硅基)-3,5炔-2-醇(化合物2),化合物2以苯作为溶剂,加热回流生成4-三异丙基硅基-1,3-丁炔(化合物3)。通过1HNMR,13CNMR,UV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人参炔醇 4 - 三异丙基硅基-1 3 - 丁二炔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和床旁调查表,调查2014年11月20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次应调查490例,实查486例,实查率为99.18%,发生医院感染16例,现患率为3.29%,例感染18例,例感染率为3.70%。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ICU(25.00%),肿瘤科(11.11%),老年科(8.57%),神经内科(4.62%)。感染好发部位是下呼吸道(44.44%)和泌尿道(27.7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39%,治疗用药占92.72%,一联用药占76.21%。微生物送检率为98.43%。结论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的各项指标都达标,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微生物送检率高,但需加强临床医生上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对重点科室的即时监测。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抗菌药物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就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脑梗死级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门诊所收治的15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本组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治疗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素,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10mg/d阿托伐他汀+10-20mg/d辛伐他汀,对照组没有采用他汀类药物。结果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再发情况治疗组18例再发脑梗死(22.8%),对照组再发次数为29(37.2%)。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失眠、2例呕吐,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而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肌痛、1例头痛、1例便秘、1例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AS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1例ALT升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结论对于血脂正常脑梗死而言,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能够有效地保护神经组织、抗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C反应蛋白 血脂正常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所有80例观察对象中,73例患者诊断结果正确,诊断正确率为91.25%,其余,2例误诊,5例漏诊。讨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见,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够为阑尾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是阑尾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级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分级诊疗体系下联通三级医院与一级医疗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保障群众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城市郊区级医院有着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的优势,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和挑战,亟需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发展动力,寻求新的突破,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郊区二级医院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对照组为50例本院健康体检人群。所有对象均行CT扫描和D-聚体浓度定量检测。以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计算AUC面积,并据此评价D-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和阴阳性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栓塞组的D-聚体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7ug/ml作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临界值,此时的AUC面积为0.882。结论D-聚体检测诊断肺动脉栓塞理想临界值为0.57ug/ml;以此为临界值诊断肺栓塞时的准确性达到88.2%。因此我们认为,D-聚体检测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较理想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肺动脉栓塞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技术对促进单独胎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对单独胎计划再生育的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孕前、孕期按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进行动机性访谈技术;对照组按照常规围产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单独胎产妇平均平均住院日缩短,阴道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结论对单独胎再生育妇女建立动机性访谈技术,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 标签: 动机性访谈技术 单独二胎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总结了32例尖瓣置换术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对疾病的发展要有预见性观察,以维护患者呼吸循环等全身系统稳定,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应急措施,使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尽早康复。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普通病房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产程采取侧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第产程采取侧卧位分娩方式;对照组第产程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产程的时间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撕裂伤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第产程采用侧卧位方式可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其它分娩方式,还可以降低阴道撕裂伤率,并减少了母婴不良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第二产程 侧卧位分娩 仰卧膀胱结石位分娩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和就诊秩序,提高护士的分诊准率、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患者满意度。我院于2011年9月开始实行预检分诊,对其导诊、咨询服务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咨询的问题为以下几点医疗就诊、就诊科室、相关地点、位置、护理治疗、护送等。认为导诊、分诊护士必须具备业务水平、观察力、沟通能力、优质的服务及相应的设施。

  • 标签: 门诊 导诊 咨询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乳腺癌患者,共60个病灶,给予患者进行常规维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2例患者中,乳腺良性肿块血流信号显示率为88.57%(31/35),恶性肿块为94.12%(16/17),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P>0.05);良性病灶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状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回声均匀,边缘较为整齐,肿瘤内部无细小钙化,病灶后方回声无衰减。恶性病灶大多形态不规则,其边缘欠粗糙,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呈毛刺状或蟹足状向邻近组织侵润性生长,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明显衰减。结论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常规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血流信号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术后应用戊酸雌醇防止宫腔粘连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22例及子宫纵隔患者16例,分别给予宫腔镜操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与子宫不全纵隔切除术。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肝功复查为正常,亦无胃肠道等明显副反应发生。经治疗患者分娩、自然流产次数均优于手术前(P<0.05)。有淋漓持续出血者1例(2.63%),通过肌注黄体酮患者停止出血,经宫腔镜复查30例(78.95%)效果良好,宫腔平整,粘连带与纵隔均未再见。结论宫腔镜术后应用戊酸雌醇防止宫腔粘连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肝功正常,且大大降低自然流产次数,增加成功分娩的机率,降低术后用药带来的不良症状发生机率,效果良好,宫腔平整,粘连带与纵隔发生机率减少。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临床 戊酸雌二醇 宫腔粘连 效果 宫腔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