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在老年单侧膝置换围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组)患者手术前行患侧FICB;B组(术后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前行患侧FICB。手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泵,镇痛泵配方及参数一致。观察并记录T0、T1、T2、T3、T4的MAP,HR,SPO2等指标以及术后2h,6h,12h,24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h内PCA次数及PCA总用量。分别于T0、T2、T3、T4四个时点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用ELISA法对血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MAP,HR(T3)和芬太尼用量均较低88.53±10.31vs100.41±10.20,P=0.003;64.65±8.09vs82.83±5.82,P=0.026,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E、NE、ACTH浓度也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前进行FICB的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进行患侧FICB的患者,并且应激反应也较轻。但术后镇痛效果没用明显差异。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膝关节置换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68例人工髋置换术后患者按常规护理外增加加强病情观察,早期活动,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使用基本预防,机械性预防,药物性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268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6-8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医护沟通共识模式(SBAR)在科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医嘱及临床经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传统的沟通模式;观察组结合医嘱及MEWS评分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SBAR的沟通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结论MEWS评分与SBAR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及医护沟通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安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SBAR沟通方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骨关节角度测量器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60膝),在患者接收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的3个月以及1年时间内进行随机访问,使用医用骨关节测量器和CybexNorm型等速测量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结果评估完成率100%,关节角度测量器的结果和CybexNorm测量结果符合率达到了98.1%。两组中HSS量表评分值随关节活动度增加而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关节活动度与量表结果高度相关,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结论关节角度测量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以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测量过程也能被患者接受,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在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 标签: 全膝关节 角度测量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切除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特点,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肿瘤患者81例,分为切除组和次切除组,观察对比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次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切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甲状腺次切除术在缩短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全切除 次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脓毒症患者行不同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中含氮量的不同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低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行高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氮平衡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氮平衡情况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氮平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相较于低氮量而言,其改善负氮平衡效果更为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故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氮量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脓毒症 高分解代谢
  •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的再灌注。次量溶栓+急诊PCI是应用相当于量溶栓药物的2/3量进行静脉溶栓+急诊PCI,次量溶栓预处理后行PCI与直接PCI相比同等安全而且可能改善PCI后的心肌再灌注。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是血管开通成功的基础,尤其是准确的次量溶栓、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耐心、周密、娴熟的术后护理技术,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血管开通律,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次全量溶栓PCI心肌梗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科团队式健康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间本院的几个社区卫生服站抽取的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年的科团队式健康管理,对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对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科团队式健康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到明显改善,患者对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科团队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水平,提高患者对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水平。

  • 标签: 全科团队式健康管理 高血压高危人群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例尘肺病患者行肺灌洗术,术前、术中、术后密切护理。结果经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100%,不良反应率3%。结论大容量肺泡灌洗术是治疗尘肺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护理得当能够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尘肺病 大容量全肺灌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术中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8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中配合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快。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和熟练掌握腹腔镜器械的性能以及医护默契配合,对手术顺利完成,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全子宫切除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口无牙颌患者初戴活动义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处方并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全口义齿初戴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全口义齿初戴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在各个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全口义齿初戴健康教育处方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处方 全口无牙颌 义齿初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科医生-专家团队的作用。方法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社区中心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20例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107)由社区科医师负责执行健康管理,包括合理饮食、运动、定期健康教育等,实验组(n=113)由科医生-专家团队负责,直接参与健康管理中,予以定期、主动随访。两组管理期限均为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和依从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管理2年后血糖达标率66.37%高于对照组的51.40%(χ2=5.095,P=0.024);②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92.04%高于对照组的81.31%(χ2=5.526,P=0.019)。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应用科医生-专家团队,对提高依从性、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全科医生-专家团队 依从性 血糖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40例需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自控静脉连续输液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持续股神经阻滞应用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两组对比,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还可降低对机体损伤,提高预后效果,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

  • 标签: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9月接收的240例急诊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比较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各急诊生化指标测定值。结果Na+、K+和Glu在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检测中,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指标测定值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素锂具有抗凝能力强、分离血浆速度快等优点,更适合急诊生化检验,建议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生化检验 血清 血凝血浆 肝素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 标签: 强直性脊柱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时,血模式与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常规体检人员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分别采用血和稀释两种模式,观察患者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血模式在WBC、RBC、Hb、HCT、PLT等检测结果上和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模式患者的检测CV均在精密度要求范围内,稀释模式检测CV均超出精密度要求,因此血模式检测精密度高于稀释模式。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时,血模式和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血模式检测精密度高,应当优先选用。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血常规 全血模式 稀释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切术(LAVH)与经腹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16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分别接受了TAH与LAVH治疗,各8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LAVH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TAH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H组,术后镇痛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TAH组(P<0.05)。结论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子宫良性疾病进行治疗,可行性高,优势明显,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LAVH 子宫良性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MRI在强制性脊柱炎炎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前开展脊柱MRI检查,在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同样开展MRI检查,比较患者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炎性脊柱ADC值为(1.6±0.3)10~3mm/s,治疗后为(0.9±0.1)10~3mm/s,P<0.05。治疗前患者BASDAI评分为(42.3±5.2)分,治疗后为(13.5±4.4)分,P<0.05。结论脊柱MRI能够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损伤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全脊柱MRI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损伤 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