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 84例 CT诊断结果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血肿微创清除的为实验组。治疗后对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97.7%) 显著高于对照组(82.6%),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6%) 显著少于对照组(21.4%)。结论 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具有比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更显著的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传统开颅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78例分别以研究组与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采取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GOS评分4~5分者20例(34.48%),2~3分者27例(46.55%),死亡11例(18.97%),治疗有效率为81.03%,无效率为18.97%。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84-01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30日—2012年12月30日所收治20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了脑梗死的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脱水药、活血药、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并利用Logistic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脱水药使用过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脱水药使用过量、低血压休克、感染、合并糖尿病、脑疝、GCS评分、年龄等,而使用活血药物则可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保护,通过上述引起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特重型 重型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II(APACHEII)进行住院前后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医疗费用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重点为缩短时间,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5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医治;实验组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对比2组患者医治干预后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几率为52.00%(13/25),高于对照组几率(28.00%),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8.00%(7/25),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52.00%),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 疗效
  • 简介: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病变[1],但多属于亚临床型,一般不发生出血.然而,一旦发生出血,即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并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我们总结了1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浓度变化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认为血糖升高与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颅脑损失 血糖浓度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器对早期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意识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GC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10天后,观察组GCS值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循环治疗仪 早期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有效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通过“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之分成2组一组为肠内营养组(25例),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一组为肠外营养组(25例),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血乳酸及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和胆碱酯酶水平比较肠内营养组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肠内营养组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肠外营养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肠内营养组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支持是更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方式,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将急诊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据患者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不同干预方式,观察两组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时间等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讨论将急诊护理应用在重症脑损伤急救中可取得优异效果,较常规干预方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重症脑颅损伤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收治的6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SIRS评分及GCS评分,分析不同SIRS分值患者的病死率、相同年龄患者不同GCS分值与SIRS分值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分值的升高,患者病死率增加,当SIRS分值1〉2分时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与SIRS分值〈2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当SIRS分值≥2分时,GCS分值为8~12分的患者病死率15.38%(4/26),GCS分值〈8分的患者病死率50.00%(8/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IRS评分具有独立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方法。方法:抽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观察3个月后对比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预后恢复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FMA、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围术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