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69年,McCullyt首次报道了1例高半胱氨酸尿的儿童患者,因严重的动脉硬化而死亡。因其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显著增高而提出一个意外的发现,即认识到高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重要。近年来,80%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心脑血管病的预后有关,即血浆HCY水平越高,远期生存率越低竭。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对精子DNA完整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男性科门诊并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4例,并按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B组:1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6例;C组:2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8例;D组:3级精索静脉曲张,共30例;另外选取27例确认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的精液样本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单向凝胶电泳技术(SCGE)对精子DNA完整进行分析,硝基酚法检测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结果(1)3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无统计学差异(P〉0.05)。(3)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男性患者精子DNA完整下降及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到精子质量,且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影响越大。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子DNA完整性 α-1 4-葡糖苷酶
  • 简介: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部肿瘤,命名为硬化性血管瘤是因为有明显的血管瘤样特征。最初认为它是血管起源。近年来的观点支持该肿瘤是一种来自原始呼吸上皮的良性肿瘤或低级别的恶性肿瘤。

  • 标签: 肺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联合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来北京军区总医院第三门诊部和皮肤病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63例带状疱疹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中药双黄连(冻干)粉针剂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泛昔洛韦片)、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32例,除不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外,其他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与观察组相同。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结痂、疼痛减轻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7%,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都比较轻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联合常规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病痛。

  • 标签: 老年人 带状疱疹 双黄连(冻干)粉针剂 泛昔洛韦片
  • 简介:目的国内,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种疗效判断评价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年龄:40—70aRA活动期病人(男女不限),口服尼美舒利100mg,Bid,4wk,比较用药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等临床及实验室指的变化,用国内、ACR不同的疗效判断标准评价尼美舒利治疗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治疗RA的总有效率74%(国内标准)和80%(ACR标准),2种疗效标准无显著差别,各项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标准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尼美舒利治理疗RA安全、有效。

  • 标签: 尼美舒利 药物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0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ESR及hs-CRP,并检测HP感染情况。COPD患者根据有无感染HP,将其分为HP阳性组(79例)和HP阴性组(41例)。分别比较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P阳性及HP阴性COPD患者的ESR及hs-CRP水平。对HP阳性组进行根除HP治疗后再次检测ESR及hs-CRP,比较根除HP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1)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ESR及hs-CRP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除HP治疗后ESR及hs-CRP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疾病,HP感染可影响COPD患者各项炎指标,其通过参与COPD患者炎过程,可能是HP参与并加重COPD疾病的途径之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幽门螺杆菌 血沉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究在颈动脉分叉部支架成形术中,留置支架的直径与发生血流动力抑制的(HemodynamicDepression,HD)相关。方法总结我科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依据传统方法选择支架直径;B组68例选择较小直径支架。比较分析直径、球囊直径与对术后的狭窄率、HD发生率的相关。结果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症状都得到改善。A组留置支架直径(9.1±0.3)mm,B组留置的支架直径为(8.3±0.2)mm,两组存在显著差异;A组21名(45.7%)发生HD;B组10名(14.7%)发生HD,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留置支架直径较小组HD发生率低。两组球囊直径分别为(4.9±0.2)mm及(4.8±0.1)mm,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狭窄率分别为(76±9)%及(74±8)%,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率分别为(15±6)%及(17±10)%,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1例出现术后脑血症状,B组患者未出现相关脑缺血症状。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A组(大直径)发生HD的风险是B组(小直径)的4.405倍。结论选用较大支架会更易发生术后HD。与之相比,选用较小直径的支架会减少HD发生率,并且可以使狭窄病变获得相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颈动脉分叉部 支架 直径 血流动力抑制 球囊 狭窄
  • 简介:库鲁病为人类认识流行朊蛋白病提供了重要经验。1950年代,在巴布亚岛新几内亚阻断其传播途径(食人肉习性)后其发病率获得了稳定下降。在英国,暴露于牛海绵状脑病朊蛋白饮食后,变异型克雅病和其尚不清楚的患病率又使人重新对库鲁病产生了兴趣。本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患者中研究了可能的潜伏期、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朊蛋白病 长潜伏期 库鲁病 21世纪 人类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简介:目的研究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DNA相对端粒长度是否有相关,外周血白细胞能否反映血管组织的相对端粒长度,从而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取1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斑块组织及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人颈动脉斑块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telomerelength,RTL)为0.56士0.12(平均值士标准差),显著高于外周血白细胞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0.45±0.13)(P=0.038)。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表明来自同一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的RTL具有显著的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87;P=-0.0001);外周血白细胞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704,P〈0.001);颈动脉斑块样本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528,P=0.002)。结论人颈动脉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具有相关,外周血白细胞是替代血管组织研究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端粒长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颈动脉斑块 外周血白细胞DNA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人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左房增大的相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4575例年龄20~97岁健康人的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其中男性2150例,女性2425例,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左室,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PFV)及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PFV).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7个年龄组,观察各年龄段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观察年龄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结果各年龄段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随年龄段增加,左房增大,EPFV减慢,APFV增快,E/A比值减小,除80年龄组外,左房内径、EPFV及APFV各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年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左房内径、APFV呈显著正相关;左房内径与EPFV及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PFV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随年龄增长,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左室内径及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充盈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提示左房增大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之一.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正常人 年龄 左心房 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应用Cox相关模型对可能影响生存的14项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危(4~5分)有7例(22%)。淋巴瘤病理分型以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型为主。32例患者中,有23例接受了含有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其中完全缓解(CR)8例(35%),部分缓解(PR)6例(26%),总有效率(ORR)达61%。有9例患者未接受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CR仅1例(11%),无患者达PR,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差异(χ2=4.874,P=0.036)。本研究中,32例非霍奇金LAH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2d(95%CI:79.0~16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达CR(P=0.001)和纤维蛋白原(Fg)低于正常(<1.5g/L,P=0.031)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预后因素。结论LAHS常伴有多个脏器受损的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含有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水平,评价CD64对慢性细菌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创立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CPSI)分为细菌感染组CPSI高分组和CPSI低分组、非细菌感染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前列腺液常规镜检(EPS-RT)。结果重症组(高分组)CD64表达量为(4857.25±278.45)分子数/细胞,明显高于轻症组(4124.59±1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P〈0.05),轻症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与部分白细胞呈正相关,但整体不相关,据受试者数据绘制ROC曲线,当CD64为2135.2分子数/细胞,敏感性为92.9%,特异度为91.7%。结论定量检测前列腺液中CD64可作为诊断慢性细菌前列腺炎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CD64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巩固治疗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CBF—AML患者应用HDAraC巩固化学治疗(化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及复发率,并评价其治疗安全.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入选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36.5(15-58)岁:AML-M2b7例,AML-M4Eo7例。共进行38个疗程HDAraC治疗。中位随访32.3个月.预期5年0S率为67.4%±14.0%,5年DFS率为44.6%±14.4%,5年复发率56.3%±14.4%。截止末次随访.10例患者存活.1例死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3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异常,2例AML—M2b伴c-kit基因突变。29个疗程可评价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和Ⅳ度血小板降低以及粒细胞缺乏发热,经治疗无严重感染致死病例,1例因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均有Ⅰ-Ⅱ度胃肠道不良反应。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结论:HDAraC应用于CBF—AML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效果和安全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心结合因子 阿糖胞苷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受累人群广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COPD急性加重可明显增加死亡率^[1],细菌感染是COPD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细菌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定植已在国内外受到关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虽然可以无症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菌定植 危险因素 感染
  • 简介:目的: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位点多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颅内、外动脉无狭窄,21.4%仅颅内狭窄,15.4%仅颅外狭窄,17.0%颅内、外共存狭窄。所选位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颅内、外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颅内、外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狭窄 9p21 缺血性脑卒中 遗传 关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发生室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 标签: 大型C臂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目的观察单壁碳纳米管一聚酰胺树形分子复合物(CNT—PAMAM—D)进人胰腺癌细胞的过程,评价其作为载体的安全。方法通过超声、搅拌及洗涤等方法制备CNT—PAMAM—D,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将CNT-PAMAM—D与人胰腺癌细胞BxPC3共同培养12、48、72h,收集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CNT—PAMAM-D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PAMAM—D与CNT结合之后,树形分子包裹在CNT的表面,形成了20nm左右大小的纳米复合物颗粒。CNT—PAMAM—D通过细胞吞饮方式被吞入BxPC3细胞,12h后即大量进人细胞质内,随着时间延长,CNT—PAMAM—D还可进入溶酶体及细胞核中,但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CNT-PAMAM—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纳米载体。

  • 标签: 胰腺肿瘤 碳纳米管 树形分子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