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学界通常认为《默涅克塞诺斯》这篇柏拉图对话并不涉及哲学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对话中苏格拉底葬礼演说所含有关地生人神话和雅典政制的段落,发现这些围绕德性和政制问题展开的段落,实际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且暗中指向古典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最佳政制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相关段落和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到对话结构包含的双重语境。苏格拉底有关葬礼演说段落的表面修辞针对的是公共语境;而对话结构设定的私人语境,就对话自身的戏剧情节来说,则可视为是对城邦未来治邦者默涅克塞诺斯的哲学教育。

  • 标签: 苏格拉底 《默涅克塞诺斯》 德性 政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0
  • 简介:庄子语言——寓言、重言、卮言,——卮言、重言和寓言,认真剖析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的内涵及其运用特点是探索庄子思维方式的根本途径

  • 标签: 不应情感 哲学思维 多义性随意性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巴别塔》,从“语言”的角度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风貌。它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历史性地“再现”了当时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变迁,以及由此带给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即古老的圣经典故“巴别塔”,解读它如何通过当时盛行的语言危机,重构60年代英国从社会思想观念到个人生存状态的混乱无序。

  • 标签: A S 拜厄特 《巴别塔》 语言危机 “60年代”英国
  • 简介:摘要中国科举考试与英国文官考试是古今中外国家考试的两个典型。科举考试代表了古代官僚体系选士的最佳模式,英国文官考试是近现代公务员考试的模板。通过分析两种国家考试的科目、内容和形式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说明国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思想与科技的发展状况,对考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的思想、知识体系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国家考试 社会思想与科技发展 导向 科举考试 英国文官考试
  • 简介:摘要“遮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宗旨之一,就是祛除黑格尔主义那种试图用空洞范畴遮蔽历史中现实的个人“形而上学方法”,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就是一部对这种思维方式在政治经济学上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力图以此作批判蒲鲁东用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文主要从“除蔽”的视角,对此文的批判性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遮蔽 哲学的贫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约纳斯在《责任的命令》第四章,自然中一开始就具有的目的本身就是善,31)我们的首要责任是要维持道德责任在自然中高贵地存在

  • 标签: 伦理学创造 克服虚无主义 创造神学
  • 简介:鲁迅曾在《祝中俄文字之外交》里不无讥讽地说,"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德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非洲野蛮之古怪。"哈葛德是何许人?相信很多人已不甚了解,殊不知他在中国近代译坛曾经风光一时。一八九八年五月《时务报》第六十至六十九册上刊载了署为"[英]解佳撰、曾广铨译"的小说《长生术》,这位"解佳"后来被译为赫格德或是哈葛德,他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家HenryRiderHaggard(1856-1925),而《长生术》便是哈葛德相当有名的小说《她》(She,1886)。

  • 标签: 哈葛德 小说家 非洲 中国近代 英国人 十九世纪
  • 简介:当解释学先驱海德格尔建立旨在迫向存在及其意义的存在解释学时,还看不出东西方之间能不能获得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语言是存在的家,那么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就居住在不同的家里,即便语言自己说话,那也意味着不同种类的语言不可能有完全等值等量的对话。伽达墨尔解释学借助于移情式的个人感受力,推断理解是人及其艺术活动的本质。他径自把它称为对话式的,但实际上却具有独白式的特点。事实上,当缺乏一个基本原则或范式就转向对话(包括游戏、寓言、反省、相互影响等对话形式)时,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不确定性、多义性、多元性以及相对主义,各种文化特例各执一套话语,之间没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切人点,对话因此成为对话的一个反讽。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对话式 反讽 语言 独白 话语系统
  • 简介:王国维的哲学研究与文学创作是相伴始终的,本文通过对《人间词》的意象符号作简要分类,阐释王国维《人间词》是以儒道为“气”、以康德为“神”、以叔本华为“骨”、以传统语言符号为“象”的“天才之作”,因而其成就“不屑屑于言语之末,而名句闻出,殆往往度越前人”。

  • 标签: 《人间词》 康德 叔本华 哲学 审美意象
  • 简介:摘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座谈会,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那么我们需要理清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其次,为什么是这种内在关系?最后,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来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 标签:
  • 简介:儿童文学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兴盛的学术领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同时翻译研究也进行了诸如文化、伦理、认知、后殖民、社会学等转向,一时蔚为大观。不过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则由于其身份的双重边缘性,研究尚显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观,如2003年国际译界著名刊物Meta出了一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刊。而GillianLathey教授由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专著《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角色:隐身的讲故事人》(TheRoleofTranslatorsinChildren’sLiterature:InvisibleStorytellers),无疑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从边缘走向中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作者Lathey现为英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担任两年一度的儿童文学翻译大奖MarshAward的评委。本书是一部从公元8世纪一直谈到到现当代的英国儿童文学翻译通史,基本按时间顺序叙述翻译史实,叙述的重点放在19和20世纪。全书共12章,1~7章为第一部分,8~12章为第二部分。

  • 标签: 儿童文学翻译 译者的角色 讲故事 英国 隐身 通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亚里士多德、康德或者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辩中传出了现代哲学的跫音,四.康德哲学的启示其实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和批判并不是某些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明和专利

  • 标签: 关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 哲学拒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亚里士多德、康德或者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辩中传出了现代哲学的跫音, 四.康德哲学的启示 其实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和批判并不是某些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明和专利

  • 标签: 关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 哲学拒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欲望叙事在解构启蒙或解放的宏大叙事之后又运演膨胀为新的,将其混淆在欲望叙事中,的魔影显现   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

  • 标签: 中国文学 启蒙辩证法 哲学脉络
  • 简介: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退却了几百年了,但是文艺复兴给我们留下印痕却依旧存在。科学至上的理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和史学得到重视也源于那个时代

  • 标签: 文艺复兴 当今 哲学 史学 政治学
  • 简介: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1)"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2)"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3)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和谐思维方式;(4)以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5)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后现代文化哲学 普遍自由 普遍平等
  • 简介:2018年5月19-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教师的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 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 论坛
  • 简介:摘要:诞生于尼德兰派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之手的《人间乐园》,常常被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解释为说教远离生活诱惑中潜藏的危险警告。然而,在复杂图像背后,隐藏的象征意义让这幅画更多的表现独特而深刻的主题。浅析画面本身及历史背景下作者的创作目的,研究图画表面含义下隐藏的细节,才能更好的解释信仰驱动下艺术作品的产生。

  • 标签: 宗教文化 哲学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博斯 人间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