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恩是戛纳电影节上唯一赢得金棕榈的女性,其电影都渗透着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女性主义的艺术理念。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来剖析坎恩的电影,不仅是接近坎恩艺术世界的正确途径,同时也完全有可能是探寻女性主义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文章从电影中的女性“失语”状态、“凝视”与“被凝视”、女性自由意志三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观照简·坎恩的电影。

  • 标签: 简·坎皮恩 电影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摘要《袜子五步曲》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库柏的经典著作,五步曲故事情节的发展历程在客观上细腻而逼真的表现了美国的形成过程,因而这种寓言性质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正如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所说,《五步曲》是美国民族诞生和成长的经历的再现。由于《五步曲》由五部小说构成,卷帙浩繁,笔者重点选取了两部小说,《开拓者》及《最后的莫希干人》并对其中人物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进行解读,以期与大家共勉。

  • 标签: 矛盾心理 文明与荒野 种族歧视
  • 简介:<正>今年12月10日将是意大利二十世纪初期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路易吉·兰德娄(1867—1936)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兰德娄一生写了短篇小说近三百篇,长篇小说七部,还写了许多优秀剧作。他去世后五十年来,其作品在意大利的发行量很大,有的还印有各种袖珍本。他创作的戏剧多年来一直在意大利和一些欧洲国家上演,深受观众欢迎。

  • 标签: 五十周年 意大利 五十年 剧作家 戏剧创作 戏剧作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杜诗选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是山东大学《杜甫诗选注》(下文简称《选注》)④,另一是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下文简称《选集》)②。两部书堪称上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杜诗选本。最近,笔者有幸奉读到莫砺锋、童强二位先生合撰《杜甫诗选》②(以下简称《诗选》),不仅感受到该书在选注、评赏方面的尝试与突破,更为他们所体现出的对杜甫的深情而心折。因此,借此文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 标签: 《杜甫诗选》 莫砺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诗圣 山东大学 《诗选》
  • 简介:<正>1981年7月,西双版纳各民族读者、作者盼望已久的文化刊物——《版纳》杂志创刊了。它是西双版纳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文化刊物,它的诞生,给西双版纳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版纳》已走过25周年的历程,出刊整整一百期了。我作为《版纳》杂志的创始人之一、《版纳》曾经的编者,今日忠实的读者,兴奋之情难以形之笔墨。

  • 标签: 千瓣莲 形之笔墨 又香 艺术事业 叙事长诗 文艺刊物
  • 简介: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驾鹤而去,行内和海内外观众都深为痛惜,这颗梨园巨星的不幸陨落,宣告了粤剧一个辉煌时代的的黯然结束!

  • 标签: 红线女 粤剧
  • 简介: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的冲撞何去何从,成为藏族作家必然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藏民族宗教文化的原始积淀,使这种探索和思考具有了魔幻现实的审美象征。扎巴的《青稞》、扎西达娃的《系在绳扣上的魂》在这一审美表达上独具特色。本文拟就叙事手法、叙事内容、叙事追求等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藏族 现代叙事手法 伏藏
  • 简介:<正>西双版纳的傣、哈尼、布朗、基诺等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由于地处边疆,交通闭塞,长期与世隔绝,加上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制度,使这些人类文明不仅鲜为人知,未能发扬光大,而且被埋没了。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人力、物力诸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发展。1954年,即组织力量对民间

  • 标签: 文艺事业 千瓣莲 少数民族文艺 物质文化遗产 世居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 简介: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李白现存近千首的作品中,有许多才气淋漓、风格豪迈的鸿篇巨制,李白的精神个性与诗歌的艺术特质也最于此等篇章见出。相形之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首五言小律,虽称不上是大篇,也没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但每每读来,都以感情真挚细腻而撩动我们的心

  • 标签: 小律 艺术力量 一瓣 五言 艺术特质 赠新平少年
  • 简介:  澳大利亚土著作家多丽丝·金顿出生于西澳大利亚的巴尔弗道斯牧场.还在幼年时期,多丽丝·金顿和妈妈莫莉·凯利及襁褓中的妹妹就被当局强行从家乡迁往穆尔河土著人定居点接受家仆训练.多丽丝的母亲莫莉想要返回家乡巴尔弗道斯牧场,但她的要求遭到当局的拒绝.于是母亲莫莉只能在1941年1月1日把大女儿多丽丝留在了穆尔河居留地,带着十八个月的小女儿安纳贝尔逃跑.……

  • 标签: 作品回家 回家路 多丽丝·皮金顿作品
  • 简介:  引子  那一天,从伊川通向登封的山道上,一个身穿粗布补丁衣裤的小女孩正独自赶路.她年龄不满14岁,却人小主意大,竟背着母亲只身离家,直奔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去找定均司令闹参军、打鬼子……  ……

  • 标签: 传奇司令 传奇团长 司令传奇
  • 简介:李大吉好几天没有看到使山野显得更为迟钝、厚重、淳朴的太阳了。太阳抬着自己涨得通红的面孔"吭哧吭哧"地从东山爬上来,昏濛的光缕一下子将他近些天被阴郁的天气搞得十分暗淡的心绪拂起。他看见第马着欧山峦的河谷的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远处山脚下凌乱的田地、歪斜的吊脚楼、几匹徘徊

  • 标签: 皮绳 黑虎 太阳 羊群 河道 小黑点
  • 简介:雕工艺兴起于欧洲,后来逐步传入美洲、日本和中国等地。唐草纹雕作品初登中国市场舞台,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但是,雕图案已经开始摆脱大众风格统一化,逐渐出现创作化趋势,这一变化是否也暗示着当今雕图案展现领域的无限可能性?当前,雕图案及表现技法早已有一套成熟的美式唐草皮雕风格。作为外来的雕工艺,图案更多地表现外来的文化以及符号,而本土化图样的中国雕作品在大众视野中则少之又少。当今社会日新月

  • 标签: 皮雕 符号化可能性 壮锦皮
  • 简介:引言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殖民主义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产物。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和不断深入.它从最初的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不平等的剥削关系逐步扩展到对于西方世界国家内部的不同种族、性别和阶层之间关系的研究。掌握话语权的群体对于被边缘化群体的思想文化的殖民,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身份危机 “他者” 斯洛特 20世纪70年代 困境
  • 简介:戏剧大师斯卡托以其“政治戏剧”和“文献剧”闻名于世。自1918年到1938年的20年间,斯卡托的戏剧活动具有明确而强烈的社会政治目的。他曾说:“我主要同无产者一起奋斗。……他们和我一样,相信革命运动是他们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和中心。”他的戏剧理论和实践也密切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他的一切舞台试验,他的种种努力和成功,无论是舞台技巧的创新,或是舞台技术的改进,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 标签: 戏剧学校 奠基者 百老汇 纽约 舞台技术 政治目的
  • 简介:<正>科恩兄弟凭借影片《老无所依》摘取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重要大奖之后,今年又将推出一部黑色喜剧《阅后即焚》。这部演员阵容强大到令人眩目的影片,本来已被于今年5月举办的戛纳电影节邀请参加展映,但最终因后期制作问题而错过。而一向讲求效率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于今年8月27日至9月6日举行),抢准时机,将本片确定为今年电影节的开幕片。这是

  • 标签: 黑色喜剧 科恩兄弟 戛纳电影节 老无所依 倾情演绎 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