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83例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5例(90.4%)、次全切8例(9.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术后迟发出血死亡1例(1.2%)。术后3 d,面神经House-Brackmann (H-B)分级Ⅰ~Ⅱ级患者62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66.8%,93.4%);H-B分级Ⅲ级患者11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45.6%(38.7%,43.8%);H-B分级Ⅳ级患者7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23.1%(16.4%,25.6%);H-B分级Ⅴ~Ⅵ级患者3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6.7%(3.5%,7.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H-B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95,P=0.000)。结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行FNMEP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诱发电位 桥脑小脑角 功能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猪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MLS—BAEP)的影响。方法16头5~7d的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常温止常组(n=4)、缺氧缺血(HI)组(n=6)、HI低温组(n=6)。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机械通气吸入6%的氧气制备H1BD模型。缺氧缺血后2h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治疗24h。各组分别在HI前、HI后12h、24h、36h、48h、60h、72h、4d、7d、10d、13d、15d进行MLS—BAEP测试。结果HI组与正常组相比,从HI后72h开始,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明显延长,第7天达到高峰,第10天开始逐渐恢复,但除I波潜伏期外,其他指标仍明显长于正常组,直至HI后15d仍然没有恢复正常。HI低温组Ⅲ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峰间期在HI后60h至7d,V波潜伏期和Ⅲ~Ⅴ峰间期在HI后72h至7d均明显短于HI组(P〈0.05)。结论新生猪HI后脑干听觉通路的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均受累,表现为MLS—BAEP的各潜伏期和峰间期的明显延长,中枢损害在HI后第7天达到高峰,第15天仍然没恢复正常。HI低温治疗可明显减轻HIBD的脑干损伤。

  • 标签: 低温 缺氧缺血脑损伤 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新生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Hunt-Hess分级0-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常规组(R组)和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组(Cis1-3组)。麻醉诱导后行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频率2 Hz,波宽0.2 ms,串间间隔15 s)刺激前臂尺神经,记录TOF比值作为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监测MEP。TOF比值恢复至基础值且MEP可有效引出时,Cis1-3组分别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625、0.833、1.000 μg·kg-1·min-1,R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剪开硬脑膜即刻(T2)、夹闭动脉瘤即刻(T3)和缝合硬脑膜结束即刻(T4)记录TOF比值;记录术中MEP有效引出情况;记录术中心血管事件、自主呼吸恢复及体动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Cis1组各时点TOF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2组T2-4时TOF比值降低,Cis3组T2-4时TOF比值降低(P<0.05);与Cis1组比较,Cis2组T3,4时TOF比值降低,Cis3组T2-4时TOF比值降低(P<0.05)。4组MEP有效引出率均为100%。4组术中心血管事件、自主呼吸恢复及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833~1.000 μg·kg-1·min-1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可维持一定肌松程度,又不会对MEP监测产生影响。

  • 标签: 阿曲库铵 诱发电位,运动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核电厂大修换料期间一回路相关系统的放射性核素资料。方法采用中低辐射场高纯锗(HPGe)就地γ源项测量系统、强辐射场碲锌镉(CZT)就地γ源项测量系统和便携式辐射监测仪Radiagem-2000测量主管道系统、一回路冷却剂净化系统、容积和硼控系统、余热导出系统、含硼水系统管道内壁沉积的放射性核素。结果由放射性核素调查结果可知,该核电厂一回路相关系统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58Co、60Co、95Nb、95Zr、51Cr、124Sb、54Mn、110Ag*、59Fe,沉积量较多的放射性核素为60Co、58Co、124Sb、95Zr,其中60Co在安全阀下方粗管内的沉积量最大为21 200 Bq/cm2, 58Co在主管道满水状态下热段管道内的沉积量最大为8 480 Bq/cm2,124Sb在一回路净化系统过滤器前管道内、化容下泄管道内的沉积量最大分别为4 910、4 680 Bq/cm2,95Zr在主管道满水状态下热段管道内的沉积量最大为2 500 Bq/cm2,同时发现净化系统过滤器后、含硼水泵上游管道内沉积的放射性核素明显少于其它系统。结论该核电厂一回路相关系统内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放射性核素沉积的量却存在较大差异,应重视通过净化系统过滤器去除一回路放射性核素。

  • 标签: 核电厂 剂量率 大修 放射性核素
  • 简介:摘要文章以某火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为例,其在锅炉在燃烧褐煤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冷壁结焦、水冷壁温度高、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不达标以及脱硝反应器入口NOx质量浓度超标等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和调整措施,希望能给其他同类机组提供借鉴。

  • 标签: 600MW超临界机组 褐煤燃烧 锅炉 问题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窒息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探讨NSE对早期了解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该院窒息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单纯轻度窒息组23例、单纯重度窒息组15例和窒息合并HIE组14例。采用双盲试验在生后7d同一时间检测BAEP和NSE,初次BAEP检测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同一时间进行第2次BAEP和NSE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窒息患儿两次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0.0%,21.2%。BAEP两次检出异常率,重度窒息组(63.3%,26.3%)与轻度窒息组(36.9%,5.9%)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E组(57.1%,31.3%)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研究组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为26.70±2.34μ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17.18±3.16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组为27.00±2.01μg/L,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EP异常组NSE水平为25.69±4.12μg/L高于BAEP正常组的17.15±3.09μg/L(P〈0.01),NSE水平随着V波反应阈值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BAEP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窒息 听力损伤 新生 婴儿
  • 简介: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早期DR患者12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根据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DR诊断标准1期患者37例、2期患者41例、3期患者42例。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眼科检查。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x2检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诱发电位P100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和幅值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早期DR各期均与P100潜时和幅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DR患者随着病情由1-3期的进展,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明显延长(P〈0.05),幅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在治疗早期DR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早期DR患者视力,缩短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和提高P100的幅值。视觉诱发电位P100不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可以预测早期DR的病情进展。

  • 标签: 芪黄明目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P1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特点,并评价两者在PS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HAMD评分>18分的卒中患者57例,分为轻中度抑郁组(<24分)和重度抑郁组(>24分),5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比较各组SSR、SLSEP结果.结果1.正常组SSR异常率12.0%,SLSEP异常率2.0%;PSD组SSR异常率73.7%,SLSEP异常率61.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SD组两者的异常吻合率为83.3%(35/42).2.PSD组SSR及SLSEP各波平均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3.亚组分析显示重度抑郁组SSR及SLSEP各波平均潜伏期较轻中度抑郁组延长,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SD患者SSR及SLSEP明显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PSD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Hamilton抑郁量表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青光眼疾病诊断中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60例青光眼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就诊时间为2012年10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根据患者的视野程度分成三组,包括晚期、中期、早期,每组各20例。选取于同时间在医院中做健康体检的20名人员,纳入到对照组。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对所有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晚期、中期和早期RMS、RNFL、MD、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疾病检查中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法,为疾病早期诊断起到了辅助作用,展现出了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推荐在临床诊断中大力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RMS RNFL MD 平均潜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s)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采用MVD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53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BTEP的W2、W3波。其中38例在完成减压后BTEP明显改善(改善组),15例未明显改善(未改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改善组术后即刻缓解28例,10例术后两周内疼痛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麻木等并发症。15例未改善组中,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BTEP术中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缓解8例,4例术后疼痛缓解,3例在随访期仍存在明显疼痛;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均未见复发。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MVD术中BTEP改善可预测手术效果。未改善可能与责任血管压迫力量较大、病程较长、既往行过射频热凝术等因素有关,相较于改善组,手术疗效相对不确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 简介:为了总结近年来我国电生理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和推进我国电生理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拟定于2019年7月上旬召开全国神经电生理学、心脏电生理学及肌电诱发电位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具体事宜通知如下:1.研讨会内容神经电生理学、心脏电生理学及肌电诱发电位学新进展及展望2.以上三个专业分三个会场分别进行研讨和讲述以及交流3.会议论文及讲稿陆续在《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上发表4.时间安排共4天,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学术交流,第三天参观访问,第四天离会5.会务费300元,交通费及食宿费自理,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6.会议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具体地点在第二轮通知上通知7.会议时间:2019年7月上旬,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心脏电生理学 诱发电位学 学术研讨会 肌电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