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促炎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以极化为"经典激活"M1型或"交替激活"M2型,并在神经系统中分别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合近年文献从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着手,探讨如何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性、抗炎特性,以此来开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向药物,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途径。

  • 标签: 神经痛 趋化因子,小胶质细胞 极化
  • 简介:目的探讨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PVS)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36例常规心电图有PVS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心脏病组(B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Lown分级法和Schamroth分类法对判断病理性PVS与功能性PVS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宽大畸形伴明显切迹、多源与多形性、成对出现、起源于左心室者以及伴继发性ST-T改变的PVS绝大多数见于病理性

  • 标签: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辉县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促进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重点抽查神内科、心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共抽取处方1200张,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2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01张,不合理用药率为25.08%;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共364例次,主要表现为溶剂剂量不适宜(178例次,占48.90%)、疗程不适宜(87例次,占23.90%)等。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知识的培训,加强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针对问题及时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自发性/外科学 四肢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7.8~2003.6期间16例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一例术后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外,余15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伤口愈合良好,均存活在3个月以上,12例术后继续原发肿瘤的治疗.结论恶性肿瘤致股骨近端的病理性骨折可积极手术治疗.采用带锁髓内钉或人工股骨头置换加骨水泥固定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病理性骨折 股骨近端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术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用药管理的临床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肾内科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份出院病历进行研究,对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疗程、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抗菌药物的联用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肾内科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10种,药品的DUI≤1.0。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3天,其中单联用药占绝大部分,达到70.83%。结论本院肾内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控制在有效的、合理的范围之内。

  • 标签: 肾内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6月每月4天在我院住院患者的治疗处方,分析应用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并分类统计。结果共分析处方35226份,其中有使用抗生素的处方18596份,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处方1641份,主要表现在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重复用药、抗生素用法不当、无适应症用药等方面。结论我院抗生素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合理化应用抗生素的水平和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抗生素 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老年危重患者微生态制剂选择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患者使用的抗生素,查阅文献并分析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组成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对现用抗生素耐药的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果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合理性提高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结论临床药师通过针对性的监测老年患者肠道菌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监护,给临床医师建议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的微生态制剂维护肠道正常菌群,提高了微生态制剂对AA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用药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应用光照疗法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4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光照疗法加上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不仅能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愈率,而且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 标签: 光照疗法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病区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设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制定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评价标准,对普外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91.9%,较国外报导的30%~40%高出许多,且清洁切口的应用率高达87.4%,这里必定存在不合理应用。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加强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2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儿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蓝光照射+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47%)显著高于对照组(67.39%),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应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药物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照射 茵栀黄注射液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胎粪变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降低,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使胎粪转黄时间得到缩短,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处方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调配的中西药联用处方中随机抽选1300张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理原因,并对不合理原因分布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本组中西药联用处方共130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理率是7.23%,主要不合理原因是重复用药,构成比52.13%,其次是药理配伍禁忌,构成比是37.23%,最后是理化配伍禁忌,构成比是10.64%,其中重复用药构成比远高于其他原因(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处方中的不合理情况较多,主要表现为药理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要求医药人员进一步加强对于中西药的药理学知识研究,不断更新、提升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知识,增强合理配伍意识,提升中西药联用处方的配伍合理性

  • 标签: 中西药联用处方 配伍 合理性 药理配伍禁忌 重复用药
  • 简介:摘要目前黄疸茵陈颗粒主要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药治疗研究,这几年一直都在进行,取得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明显,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黄疸因颗粒进行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因为这种病住院的话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和间接胆红素值,如果以间接胆红素值增高为主会使用蓝光治疗,在进行蓝光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入相应的补液和酶进行良好的诱导,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加入黄疸茵陈颗粒,在患者服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量时会发现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值降低较快,再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肉眼也可以分辨出皮肤上的黄疸呈现出消退的趋势。目前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单纯的用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的要快很多。

  • 标签: 黄疸茵陈颗粒 辅助治疗 蓝光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外洗及抚触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出生治疗的64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儿分组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中药外洗及抚触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97%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的83.87%,P<0.05;观察组的黄疸的平均消失时间为7.9±1.4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7±2.1d,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采用蓝光照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外洗及抚触可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外洗 抚触 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