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况,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已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患者30例为A组,选择同期经治疗已处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期的患者30例为B组,并选择无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病史的健康者30例为C组,对三组患者唾液标本菌进行涂片观察,就受检唾液涂片的菌构成情况以及韦荣氏菌/链球菌/奈瑟氏菌的构成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与记录,比较各组口腔菌构成,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革兰氏阴性球菌的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A组革兰氏阴性球菌构成为(45.38±2.17)%,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患者在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A组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构成分别为(7.98±0.85)%和(7.13±0.72)%,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形成、发展与患者口腔微生态菌构成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在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临床诊治的过程中,重视对口腔微生态平衡问题的关注,以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菌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体微生物菌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多方面,科学家认为,肠道菌对人类免疫系统的健康非常关键。通过研究可知,肠道菌构成状态和血液中多类型免疫细胞浓度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也就是肠道菌可以对人类机体免疫系统构成进行直接塑造。所以,研究人员可以追踪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微生物菌变化。文章论述了肠道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更好的促进行业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肿瘤 免疫治疗 作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微信在基层医院外来器械交接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微信辅助基层医院供应室外来器械的交接和沟通工作。结果:应用微信后,外来器械交接的差错率减少,使用后返回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率提高,手术室供应室双方配合的满意度上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结论:微信在基层医院外来器械交接沟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交接的差错率,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满意度,保障手术的安全。

  • 标签: 外来器械 微信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舌苔菌作为口腔微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在舌象发生变化时,口腔菌亦随之变化。中医舌象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是舌色、舌形、苔色与苔质综合体现,是中医四诊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众多专家学者对不同舌象菌结构的研究各有千秋,相关研究表明舌苔菌的变化(或特点)与疾病具有相关性,从而以期依据舌苔菌的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寻求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其具体机制仍亟待研究并明确。

  • 标签: 中医舌象 口腔菌群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元谋县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分离菌株,分离到的菌株行对硝基苯甲酚(PNB)生长试验,28℃生长试验,耐热触敏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共分离到61株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51株,占83.61%,牛分枝杆菌4株,占6.56%,非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9.83%。总耐药率为18.18%,其中初治耐药率为16.33%,获得性耐药率为33.33%。耐2种药物以上者占90%,不同年龄组耐药情况随年龄的增长耐药率逐渐增高。结论 元谋县分枝杆菌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获得性耐药率高于初治耐药率,必须长期坚持并加强结核病规范管理工作。

  • 标签:   结核菌  分型  耐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经临床诊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89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菌以及代谢产物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粪便相对丰度较高的菌依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结论: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 标签: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医院血液科222例初诊分泌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MBD分级分为A组(MMBD0~2级,102例)和B组(MMBD3~4级,1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骨病特点、分级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临床病理特点对MMBD分级的影响。结果相比B组,A组BMI、Hb、外周血血小板绝对值、血清白蛋白、TG更高,年龄、血清磷、血清CPR、血清球蛋白、β2-微球蛋白、骨髓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骨髓浆细胞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年龄、血清CPR、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是影响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MBD是MM的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骨量减少、溶骨性破坏改变;3~4级MMBD以老年、血清CPR及血清球蛋白升高者多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症状群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失衡、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有关,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传统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副作用。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越来越多的报道提到了肠道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平凉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病原谱构成,了解病原谱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异变迁规律。方法 对疑似脑炎脑膜炎病例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399例监测病例中,病原阳性病例306例,阳性率76.69%。病毒病原前三位依次为肠道病毒(28.10%)、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1.57%)、单纯疱疹病毒(18.63%);细菌病原构成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65%)、流感嗜血杆菌b型(0.65%)和B族链球菌(0.33%)。7~9月份病原学检出率最高,为80.39%;人群分布以18~28岁和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居多。结论:病毒是引起AMES的主要因素,以肠道病毒位居首位,加强AMES病例病原学监测,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流行特征 病原谱
  • 简介:摘要:肠道菌作为宿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肠道菌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炎症、黏膜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进而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综合分析目前关于肠道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性研究,探讨肠道菌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消化系统疾病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妇产科的患者出现的尿路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重要研究的及时菌的分布与耐药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的妇科尿路感染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尿液的收集化验,发现其中患有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有84例(84%);患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13例(13%);患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有3例(3%)。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这两种细菌是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原因,要加强对这两种病菌的研究与治理才能保证女性

  • 标签: 妇产科 尿路感染 病原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6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的个人意愿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顺产率为60%(18/30),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6.66%(26/30),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为(504.56±141.23)min,产后出血4例;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为(422.34±101.23)min,产后出血1例,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提升产妇的顺产率,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几率,对高龄产妇的健康与产后的快速康复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影响
  • 简介: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因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尽管目前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临床上可观察到ASD患儿常表现出胃肠道(GI)问题和免疫失调等症状。研究表明,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不仅与GI问题有关,还与ASD的行为症状有关。此外,母体感染也可能会增加后代患ASD风险。笔者现围绕肠道菌影响ASD的可能机制以及几种与肠道菌有关的可能治疗儿童ASD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或预防儿童ASD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自闭症谱系障碍 儿童 "脑-肠-菌"轴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微信开展骨科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促进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建立微信长、管理员、员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做好内的资料上传和更新,以资源共享与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及时解答问题等形式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自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共有128例患者加入,解答并指导611次患者的问题,患者之间相互沟通216次,增加了患者康复的信心,缩短了患者功能康复的时间,早期发现患者并发症2例。结论利用微信可对患者进行集体讲解与个别功能锻炼指导,而患者之间也可互相沟通、互相探讨、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得我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工作,更快捷,更有效细致,更到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更快、更好,患者更满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微信群 功能锻炼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保护,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期间并发症、风险事件和护理后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保护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内科护理 临床护理保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总结护理经验与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2例早期死亡,死亡率4.35%;2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1例Ⅲ级。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重症心脏换瓣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可能影响HF的发展。目前提出"肠道假说"认为,HF可导致肠黏膜缺血,破坏肠道屏障,引起细菌移位和循环内毒素增加,加重病情进展。然而,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与HF发病机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综述回顾了老年HF患者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HF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更多帮助。

  • 标签: 肠道菌群 老年人 心力衰竭 代谢产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是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菌参与了机体的能量存储、代谢、免疫等活动,在维持机体健康及诱导肿瘤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研究的深入,肠道菌在MM的发生、发展方面的机制逐渐被探索发现。不同疾病状态下,MM患者肠道菌的组成和丰度均可发生变化,同时肠道菌可通过调控其代谢物进而在机体发挥作用,肠道菌可能是未来MM治疗新的潜在靶点。现就肠道菌与MM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肠道微菌群 代谢物 免疫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菌从出生时建立至稳态,是个动态的过程,易受饮食、环境、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肠道菌参与机体生理、代谢、营养、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与多个系统疾病发生相关,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展,肠道菌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但其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诊断价值及可能的治疗靶点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