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1978~2007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对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变化的影响。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的热带气旋降水增加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仅从热带气旋降水来看,东南沿海和内陆(包括江西、湖南东部和湖北南部)热带气旋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影响热带气旋降水频次略有增加。通过对雨量站与引起降水热带气旋的中心距离的变化分析发现:内陆地区影响热带气旋距离显著下降,近距离热带气旋引起降水的增加,是该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来源;而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不明显,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增加主要由于同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强度的增加。热带气旋经过频次的空间的变化结果证实,近30年经过中国沿海的TC个数变化不大,仅福建沿海一带略有增加,而内陆地区则增加明显,且经过该区域时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变慢,这均与该区域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的增加一致。

  • 标签: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 降水强度
  • 简介:三亚卓达热带雨林高尚社区坐落在三亚河畔,毗邻名花公园、城市公园和三亚河城市风景带。位于三亚市迎宾大道与凤凰路交叉口,交通网路四通八达,距三亚湾不足两公里。

  • 标签: 热带雨林 社区 人文 城市风景 城市公园 三亚河
  • 简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是农业部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十一五"期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百强"研究所。研究所主要从事天然橡胶、木薯、油棕、甘蔗、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椰子/槟榔、瓜菜等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控制,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循环农业,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分析等基础与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 标签: 《生物安全学报》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学问之道不一,有专治一经专艺一业而迄无成就者,有行政学术两不误源源推出新著迭有贡献者,《文莱:热带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一书喃京出版社,2005年5月版)及其作者杨新华,就属后者。作者在其前著《淳泥国王墓探源》的基础上:又忙中求闲,续撰新篇,推出新著《文莱:热带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一书,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际,奉献给学界和社会均需要的一部力著。全书涵盖时段长,文字优美,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具有鲜明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 标签: 文莱 王国 热带 交往史 中国 郑和下西洋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树种鉴定在生态保护、林业管理等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DNA条形码的概述与特点作为切入点,从确定条形码、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估鉴定能力、比对数据库以及DNA树种鉴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DNA条形码在热带龙脑香科树种鉴定当中的应用方向,供参考。

  • 标签: DNA条形码 树种鉴定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对妇科湿热带下病患者实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抽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符合本次研究且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湿热带下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分组展开区别治疗,参照组实施的是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的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同时借助统计学对两组研究数据统计、对比。结果 研究组研究结果为,治疗总有效率高49(9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2.00%)、满意度评分高;参照组究结果为,治疗总有效率低42(84.00%)、不良反应发生率高6(12.00%)、满意度评分低;两组数据通过分析显示差异性较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

  • 标签: 妇科 湿热带下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热带水果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热带水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热带水果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热带水果 农业技术 推广 问题 战略思考
  • 简介: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第三代海洋环流模式,以及1949年1月-1999年12月NCEP/NCAR月平均海表面大气距平资料,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997--1998年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从发展到成熟的特征,以及在相同大气异常强迫下1—12月大气气候基本态对印度洋偶极子的作用。结果表明,海洋表面的大气强迫对激发1997--1998年印度洋偶极子有重要作用;大气气候态对1997--1998年印度洋偶极子的强度有很大影响,其中9月的大气气候态最有利于印度洋偶极子达到最强;赤道印度洋上空风应力异常是1997--1998年印度洋偶极子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季节性位相锁定 大气基本态
  • 简介:【摘要】:在沙特朱拜勒海滨公园一期项目工作期间,笔者参与现场施工管理,发现在本项目施工中,因当地高温炎热天气和工作流程安排等的影响,泵送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过量泌水的问题,导致了水泥混凝土工作性下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本文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泵送水泥混凝土施工中过量泌水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控制措施。

  • 标签: 泵送水泥混凝土 工作性 泌水 强度
  • 简介:工业设备用电阻加热带的试验、设计、安装和维护的推荐标准目次1范围2目的3定义4参考文献5产品综合试验5.l型式试验——一般目的/一般场所5.2型式试验—一分类的场所—一1级,2类(CIDZ)5.3型式试验—一分类的场所——互级,1类(CIDI)5.4...

  • 标签: 加热电缆 绝缘试验 热绝缘 电阻加热 工业设备 接线端子
  • 简介:摘要2016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电母”在广东省湛江市东里镇登陆,利用布放在保护区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风暴过境特点的分析,就“电母”过境期间浮标受风暴影响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风暴“电母”过境期间,保护区海面受风应力驱动产生近惯性振荡,引起海水搅动;浮标实测气压持续下降;风速呈波动变化,水体浊度增大。2在其过境期间,未对保护区海洋监测浮标产生大影响,浮标基本没有发生位置偏移。3生态监测浮标的抗风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

  • 标签: 浮标 热带风暴&ldquo 电母&rdquo 监测
  • 简介: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的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的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的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的年际变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的不同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天数能很好地反映NAO指数;无论是在1978~1990年(简称为P1阶段)还是在1991~2010年(简称为P2阶段),MJO第3(6)位相影响NAO正(负)位相;但在P1阶段存在NAO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弱的负位相转换为正位相,当MJO处于第6位相时,NAO由正位相转换为负位相;而在P2阶段NAO并没有明显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偶极子结构转换为波列结构。

  • 标签: 北大西洋涛动(NAO)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K均值聚类 年际变化
  • 简介:通过对海南三亚城市防台风试验示范林的10个参试热带树种从地径、树高和冠幅三个生长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各个树种的生长状况,综合比较其生长速度后,列出这10个树种的生长排序,并对各树种的早期生长特性及适宜种植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格木、非洲楝、孔雀豆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可以作为城市防台风林群落构建的中上层乔木或者早期先锋树种,而生长慢的长叶马府油、小叶杜英等则可以作为中下层和后期演替树种或防风林带前沿树种,研究结果可为三亚市防台风防护林建设和城市景观森林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防台风防护林 热带树种 早期生长 滨海城市 三亚
  • 简介:本刊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10月27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0余位编委出席了本次会议,本刊主编蒋作君教授莅会。会议审议了2003~2006年杂志工作报告,讨论了杂志工作规则、办刊宗旨、读者和市场定位等。还讨论了本刊正式公开发行以来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和提高的目标和方向。会议提出,要充分

  • 标签: 学杂志 寄生虫学 杂志编委会
  • 简介: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的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的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的向东传送,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的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的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 标签: 热带地区 大气季节内振荡 雪灾 向外长波辐射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麻醉在紧急医疗救援中重要性及具体做法。方法:回顾总结参加“5·02”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跨国医疗救援中麻醉和复苏工作展开的经验和体会。包括出发前的医务人员思想、技术和生活物资方面的准备。麻醉及相关设备,器械.物品和药物的准备。以及灾区在进行医疗救援中麻醉与复苏工作舶展开与实践等。结果:携带与麻醉相关的药物和耗材明显不合理;灾区12天共完成手术58例.局麻41例,静脉麻醉9例.区域阻滞8例,术后急性镇痛42人次,术后留观和输液治疗80余人次;手术患者多为受灾期间受伤后感染性/化脓性伤口甚至骨髓炎.及某些缺医少药未能得到治疗的外科疾病。结论:强热带风暴2周后赴灾区参加医疗救援时.麻醉和复苏工作的重点应围绕受灾期遭受各种创伤后未能得及时医疗而遗留下来急需外科处理感染性疾病展开.麻醉相关设备,物品.耗材和药品等的准备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 标签: 跨国医疗救援 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 麻醉 复苏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等资料,对2016年8月24日夜间关中地区出现的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异常强盛,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内部的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主要背景条件;(2)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本地水汽的聚积和辐合,整个过程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锋面过境是该次过程的抬升触发机制;(3)对流不稳定、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合适的对流抑制能量更有利于高降水效率和强降水的形成;(4)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并配合有利的对流条件,发展为MCC且维持时间较久,从而造成区域性强对流暴雨。

  • 标签: 副热带高压控制 强对流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 简介:基于NASA遥感系统提供的2003-2015年全球高分辨率海表温度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时滞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北太平洋冬季黑潮延伸体区海温异常特征及其与热带海表温度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冬季延伸体区的海温异常主要表现为两类结构特征,其一为上游区域发展型,包括海盆尺度一致性变化的季节模态和纬向反位相的收缩型结构;其二为纬向延展型,包括分叉东扩结构和通道东扩结构,且该两结构型在2010年前反位相,使得2006年前暖异常东扩路径基本控制在36°N以南,其后至2010年期间,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而2010年后结构型转为同位相,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分叉东扩结构表现为与热带海温变化紧密相关,进一步的时滞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不同地区对中纬度海温分叉东扩的影响存在差异,Ni?o3区海温异常超前延伸体区分叉东扩模态约1-2个月,而Ni?o3.4区及Ni?o4区则与延伸体区海温分叉东扩保持前后各约3个月的宽谱同期负相关,或可表明ElNi?o的东部型和中部型对中纬度延伸体暖流分叉东扩存在超前和同期相关影响,且中部型影响更显著。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El Ni?o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 相关分析 海温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