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肠瘘支架对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EAF)进行瘘口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开放疗法;(2)合并EAF。排除标准:(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口;(2)远端梗阻;(3)肠管狭窄超过50%。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患者。通过窦道造影、CT重建和手指探查方式评估瘘口大小、瘘口周围肠管直径和瘘口周围肠管角度,基于评估数据设计并制作3D打印肠瘘支架,经瘘口置入支架。观察指标包括:(1)支架置入成功率;(2)置入后肠内容物流出量;(3)可耐受运动时间;(4)接受肠瘘确定性手术时间;(5)恢复肠内营养时间。用t检验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肠内容物流出量以及可耐受运动时间,肠内容物流出量和可耐受运动时间变化的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肠瘘支架置入术,置入后2 d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提示消化道通畅、无梗阻;且支架成功保持在原位直至确定性手术。未发现行肠瘘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出现支架置入相关不良反应。支架置入后肠液流出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17例患者肠液流出量从第1天的(702.7±198.9)ml/d降低至第7天的(45.8±22.4)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0,P<0.001)。支架置入后患者离床时间、运动时间均持续增加,运动耐受时间从第1天的(9.1±3.8)min/d延长至第14天的(106.9±21.8)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7,P<0.001)。截止支架置入术后120 d,15例患者成功实施肠瘘确定性手术和腹壁重建术。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为3(2,5)d,自支架置入至接受手术行瘘口修复时间为(87.2±17.6)d。2例患者因严重腹腔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3D打印肠瘘支架可减少EAF瘘口处肠内容物的流出,并可促进患者恢复肠内营养和康复锻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对难治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接受SBO治疗的难治性气胸患者纳入研究。基于患者的住院病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治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2±11)岁,其中男性83例(96.5%)。首次SBO治愈率为30.2%(26/86);首次SBO治疗有效率为38.4%(33/86),SBO最终治愈率为59.3%(51/86);SBO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总治愈率为73.3%(63/86)。SBO治愈患者由首次封堵至完全停止漏气时间的M(Q1,Q3)为6.5(3,7)d,短于SBO术后最终拔管患者[11(7,19)d](H=30.24,P<0.001)。首次SBO治愈患者住院天数的M(Q1,Q3)为19(14,25)d,短于全部患者[28(19,37)d](H=12.89,P=0.002)。首次SBO治愈、SBO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住院费用的M(Q1,Q3)分别为23 187(18 906,27 798)、41 580(29 388,50 762)和38 462(27 542,51 7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8.58,P<0.001)。SBO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9%(11/145)。结论SBO对难治性气胸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简介:摘要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5%~40%。传统治疗VSD的方法为体外循环下经胸修补的方式,虽然疗效较为理想,但是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大,这种方法无法完全避免潜在的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近35年来,各类型封堵器通过X线或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的方式逐渐被用于治疗VSD。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封堵器主要有国产膜部VSD封堵器(对称型、偏心型、小腰大边型)、国产肌部VSD封堵器以及Amplatzer导管封堵器(一代、二代)。该文就不同类型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VSD的优缺点、适应证及使用情况等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0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及介入堵闭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分析其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组ASD患者中,术前发生心律失常25例(12.50%),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2例(48.00%);结性逸搏1例(4.00%);频发房早2例(8.00%);频发室早1例(4.00%);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12.00%);游走心律2例(8.00%);LAFB 4例(16.00%),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7例(23.50%);其中传导阻滞32例(68.09%),起源异常15例(31.81%)。房室传导阻滞(AVB)共5例,分别为Ⅰ°AVB 2例(4.26%),Ⅱ°AVB 1例(2.13%),CAVB 1例(占2.13%),Ⅰ°AVB合并室内传导阻滞1例(2.13%)。起源异常中,结性逸搏5例(10.64%),频发房性早搏4例(8.51%);频发室性早搏3例(6.38%),游走心律2例(4.26%),交界性逸搏1例(2.13%),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2.13%)。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3例(6.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D直径、ASD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D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A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50%,ASD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患者ASD直接合理选择直径更小的封堵器,减少手术时间,并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ASD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封堵伞型号及封堵伞释放后形态变化等因素是否影响ASD患者在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行ASD封堵术患者567例。根据患者封堵术后有无头痛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X线下导管校准法测量释放后封堵伞展开直径(d)、厚度(L)、封堵伞左侧伞面的最大直径(D2),并计算i值(计算公式为i=D2/L)。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缺损大小、i值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对有组间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D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的影响因素。在无症状组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封堵伞型号与ASD直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67例成功置入单封堵伞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男性148例(26.1%),年龄(34.4±19.4)岁。随访时间为(12.7±2.8)个月。有症状组51例,无症状组516例。有症状组患者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29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ASD最大直径(TTE测量)和封堵伞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组的d值[(19.80±6.67)mm比(17.40±7.28)mm,P=0.041]、D2[(43.29±7.41)mm比(39.20±9.59)mm,P=0.013]、L值[(13.06±3.72)mm比(10.19±2.90)mm,P=0.025]均大于无症状组,i值小于无症状组[(3.54±0.88)比(3.99±0.93),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值(OR=1.286,95%CI 1.176~1.406,P=0.002)和i值(OR=0.916,95%CI 0.867~0.968,P<0.001)为ASD封堵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d值和D2值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非症状组患者中得到线性方程:封堵伞型号=1.121×ASD最大直径(TTE测得)+6.414。结论ASD封堵术后的头痛症状与封堵伞释放后展开直径及左侧封堵伞面的最大直径无关,而与封堵伞的厚度与i值有关,提示选择过大的封堵伞增加伞的厚度是引起术后头痛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头痛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术者不宜因担心封堵伞脱落移位而加大封堵伞型号;对封堵伞偏大者术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或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封堵伞型号=1.121×TTE测量ASD最大直径+6.414,可以作为临床选择ASD封堵伞型号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钬激光碎石术和封堵取石导管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封堵取石导管,而对照组患者则未应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是97.67%,略高于对照组的93.02%(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是100.00%,较对照组的90.70%具有显著优势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为(36.24±2.17)min,而对照组为(41.33±5.19)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尿管穿孔、发热和出血等并发症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通过联用封堵取石导管和火激光碎石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该联合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