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乳腺导管造影,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肿瘤资料,乳头状癌14例,导管原位癌12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8例.浸润性导管癌28例。结果72例乳腺肿瘤乳腺导管造影表现①病变位于I级导管内60例,Ⅱ级导管内46例,Ⅲ级导管内32例。②导管内不规则充盈缺损40例。③导管截断34例。④导管壁僵硬,管腔不规则狭窄30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是乳腺肿瘤诊断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如何防治血栓,提高血透效果,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结论给予半永久性透析导管患者应用每半月尿激酶封管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降低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 封管 血液透析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目的探求一种能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的方法.方法将经心包穿刺后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导管引流组)的46例心包积液病人资料与传统单纯心包穿刺抽液组21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46例中治愈39例,有效3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4例;单纯穿刺组治愈4例,有效5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易于临床实际操作.

  • 标签: 心包积液 引流 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穿刺
  • 简介: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PICC较难固定牢固,容易出现导管移位现象。另外,外露导管的固定易损伤皮肤完整性。针对上述情况,我科改进了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PICC导管 固定方法 自粘性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接受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期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8%。实验组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实施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在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验证这些发现,并完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栓塞 护理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由于围拔管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拔管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拔管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以及深麻醉下拔管等。此外,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探寻更佳的抑制拔管反应方法提供基础,进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拔管反应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病理亚型等对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钩突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数、术前CA19-9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于74岁、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少于7枚、钩突切缘阳性、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低分化、淋巴结检出少、钩突切缘阳性和/或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肠梗阻导管只是对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成功后3 d、导管在肠腔内仍无明显下移或置管5 d以上,肠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建设工程对施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选择工程材料是提高效率的常用方法。电气导管是电气工程中的常用材料,本文介绍了各类导管的不同特点。根据导管特点,在合规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常见场所、部位和系统的导管,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

  • 标签: 电气导管的类型 导管特点 使用场所和部位 导管的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8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为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PICC导管 循证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儿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儿童患者PICC置管前后及使用过程中预防血栓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和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与推荐级别分级。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包括4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证据总结。从组织管理、导管的选择、血管的选择与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评估7个方面汇总了27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并分析了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规范运用和实践儿童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提供了循证证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儿童 PICC 导管相关血栓 预防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乳腺导管原位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本共识全面阐述了导管原位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导管原位癌标本取材、病理评估以及相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促进导管原位癌病理报告内容的规范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