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血·淋巴瘤》载文情况,为期刊发展及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在期刊官网(www.bxblbl.com.cn)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www.yiigle.com)检索《白血·淋巴瘤》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刊载的所有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Excel软件对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华医学期刊网出版平台期刊网站(https://app.yiigle.com/cmaapp/)数据进行网站阅读量及下载情况统计。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白血·淋巴瘤》共出版36期,载文合计578篇,期均载文量16篇。共刊登论著222篇(38.4%),短篇论著173篇(29.9%),指南与共识11篇(1.9%),专题综论58篇(10.0%),综述94篇(16.3%);作者合作度为5.10(2 946/578)。发文第一作者单位属地包括28个省、市、自治区;发文量居前10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河南、北京、福建、山西、广东、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共发文425篇(73.5%)。基金资助论文共有257篇(44.5%),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105篇(18.2%)。篇均引文量为18.6条(10 751/578)。年平均阅读量为104 630次,2021年度阅读量排名前20位的论文以指南与共识类及专题综论类居多。结论《白血·淋巴瘤》近年来发展良好,在血液肿瘤领域中的影响力稳步提高。今后应根据办刊宗旨,进一步打造特色栏目,提高学术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作者。

  • 标签: 期刊论文 白血病·淋巴瘤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一种异质性的成熟B细胞克隆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免疫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双/三特异性抗体、免疫检查点疗法等,为CLL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新旧疗法的多种联合应用也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文章就现有CLL的免疫疗法及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免疫疗法 受体,抗原,T细胞
  • 作者: 袁田 田晨 王亚非 秘营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T-ALL)是未成熟T细胞在骨髓和(或)淋巴组织中恶性增殖,导致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T-ALL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仍然是以高强度化疗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为主。随着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T-ALL的分型、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靶向治疗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笔者拟就T-ALL的诊断、预后标志物及治疗方面,阐述该病最新的诊疗研究进展,旨在为改善T-ALL患者的生存与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药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急性髓系白血(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血液肿瘤中,AML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虽然传统化疗仍是AML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得到应用。文章对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AML的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分子靶向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急性髓系白血(AML)是造血系统的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恶性增殖性疾病。白血细胞群由不同阶段的细胞组成,在免疫缺陷的动物体内可能引起疾病并可通过引起白血的持续移植自我再生的细胞是AML干细胞(AML-LSCs)。由于超过96%的LSCs处于G0阶段,它们可能逃脱化学药物的影响,导致药物耐药性和白血复发。因此,治疗AML的关键一直是如何在不损害造血干细胞(HSCs)的情况下去除LSCs。本文将重点介绍LSCs的免疫表型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抗药性,肿瘤 转录因子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JMML患儿7例的临床资料,随访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7例JMML患儿中位诊断年龄8个月4 d;发热是主要就诊原因,多伴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中位值36.1×109/L,单核细胞中位值4.5×109/L,血红蛋白中位值88 g/L,血小板中位值47×109/L。6例外周血涂片可见髓系幼稚细胞。染色体检查:1例为-7单体,6例为正常核型。6例胎儿血红蛋白增高。基因检测4例:1例PTPN11+NF1突变,2例N-RAS突变,1例K-RAS突变。3例放弃治疗,3例接受低强度化疗,均因合并感染死亡;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14个月仍无事件生存。结论JMML发病年龄小,临床特异性差,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低强度化疗可延长生存期但不能改善预后,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该病的方法。

  • 标签: 白血病,粒-单核细胞,幼年型 诊断 基因,抑制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感染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副肿瘤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1990年由Anhalt首先描述。国外文献报道,PNP常见的伴发血液系统肿瘤,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排在首位。除皮肤黏膜病变外,超过30%的PNP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常出现呼吸衰竭,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以口腔、皮肤溃烂起,诊断CLL伴发PNP,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伊布替尼治疗后皮肤病变愈合,但出现反复发热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考虑肺部感染合并BO,最终因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死亡。通过对本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淋巴瘤伴发PNP的认识及治疗的探索。

  • 标签: 天疱疮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肿瘤
  • 简介:日本京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凑长博教授等人发现了与慢性骨髓性白血发病相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白血的新药。据《朝日新闻》网络版22日报道,凑长博等人在实验中发现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SPA1”,并对其功能做了细致研究。他们利用基因技术使刚出生的实验鼠体内的“SPA1”基因不发挥作用,1年后实验鼠开始

  • 标签: 日本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发病 基因 细胞增殖 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LDH检测对急性白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血清LDH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应的治疗之后,检测血清LDH数值,同期选取健康人群60名,以此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DH,并与健康人群的血清LDH结果数据做对比,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群的血清LDH结果对比,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LDH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LDH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患者实施血清LDH检测,有其显著的检测价值性,可以对急性白血患者进行有效鉴别,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意义。

  • 标签: 血清LDH 急性白血病 临床意义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患者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38例急性髓系白血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进行巩固治疗,剂量为1.5-3.0g/(m2∙次),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持续3h,12小时一次,然后观察分析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所有急性髓系白血患者总生存率为94.12%,其中无复发生存率为66.18%,复发生存率为27.94%,死亡率为5.26%,而且毒副作用低。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患者进行巩固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毒副作用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巩固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Acute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常因骨髓病变而有血小板减少,在血小板明显降低时,除积极采用恢复骨髓功能的治疗和其他相应措施外,血小板输注是解决急性白血患者化疗中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引起严重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拟从血小板的种类、血小板的输注阈值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对成人急性白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成人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 输血 阈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常规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观察组采取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治疗2个疗程,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的FAB分型、治疗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心脏毒副作用、化疗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FAB分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40/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35/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其他化疗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常规治疗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142例,分成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实验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大颗粒淋巴细胞(LGL)胞体较一般淋巴细胞大,胞浆较丰富,因含有多个粗大嗜苯胺蓝颗粒而得名,包含CD3-[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3+(T细胞)2个细胞群,约占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0%~15%,其中NK细胞占85%,T细胞占15%[1]。

  • 标签: 大颗粒淋巴细胞 白血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方案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疗效。方法18例APL患者,采用ATRA及亚砷酸(出现高白细胞淤积症时,给予柔红霉素)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_RARa融合基因。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于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年。目前已12例停药,13例患者每3个月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3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仅2例患者未达CR因脑出血死亡。结论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PL的疗效较满意。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成人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急性白血患者在医院受到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感染之后患者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其次是口腔感染,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则是住院时间和粒细胞数目。结论急性白血患者在化疗后极其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护理以及医生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象变化,一旦发现有感染的趋势一定要及时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到达患者在医院化疗导致感染的概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危险因素 分析与护理
  • 简介:摘要酒精性肝衰竭合并类白血反应是较为罕见的疾病,临床诊断容易误诊或漏诊,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目前以激素、保肝退黄、人工肝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均需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肝衰竭,酒精性 类白血病反应 酒精性肝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贴在防治白血化疗后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我院50例白血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敷贴来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分析干预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8.00%,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且在中药敷贴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敷贴在防治白血化疗后呕吐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药敷贴 白血病 化疗 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