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服务器应用最集中的地方,IDC无疑是集高端技术和规范化管理于一身,正是因为这种封闭式的严格管理,使得不少人对IDC机房总有一种敬畏而好奇的感觉;而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IDC的实力及其为服务器提供的各方面保障,都会把他的机房设施建设看得比较重,因此,本文主要介绍IDC机房布置概况,以此作为参考。

  • 标签: IDC机房建设 技术 安全
  • 简介:摘要: IDC 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时代产物,可以在当前网络技术与资源的帮助下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 IDC 技术机房。本文通过围绕机房环境、内部设施、电力系统、空调系统、节能系统等建设手段分析 IDC 机房建设技术,并通过安全管理技术优化机房建设流程,节约建设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 标签: IDC机房 建设技术 局域网络
  • 简介:摘要对于机房和设备,防雷与接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多方面的预防,才能构建起完整的防护体系。由于雷击现象时常发生,对机房和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在机房的防雷设计中一定要遵守层层防护、分层防护、全面考虑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雷电危害主要形式,防雷系统以及机房防雷接地的方法。

  • 标签: 雷电 机房 防雷 接地
  • 简介: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数据大集中趋势已不可避免。数据中心机房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由于对机房选址、供配电系统、温湿度、通信设施、消防安全等具有较高要求,一定时期内新建、改建数据中心机房将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信息中心的重要工作。

  • 标签: 数据中心机房 局部过热 计算机信息系统 企事业单位 降温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机房管理和维护中各种问题和故障层出不穷,如何对机房建设加强管理,如何不断提高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本文做了深刻的探讨。

  • 标签: 机房建设 科学管理 管理水平
  • 简介:计算机已逐步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其安全也在受到一定的威胁,如面临着雷击的危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房的防雷系统的设计.

  • 标签: 防雷系统 危害 设计
  • 简介:概述。学校的计算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地学习,才能真正地学好计算机知识。所以,一旦机房出现了问题将对计算机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做好计算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维护机房需要非常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毅力,经过实践,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机房管理员。在这里我把我的一点机房管理维护心得写出来很大家交流,错误的地方请指正。

  • 标签: 计算机房 维护工作 管理员 计算机知识 学生学习 计算机教学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无机房电梯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的设计问题需要进行重点的关注和思考。无机房电梯作为重要的电梯形式,越来越受到众多用户和厂商的青睐,它可以大大的降低生产和运营的成本,并且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使得电梯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代表着电梯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是针对无机房电梯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无机房电梯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无机房 电梯设计
  • 简介:摘要:数据灾备机房是为灾害发生时恢复系统功能和数据信息而设计建设的异地数据恢复中心,它提供机房和办公生活环境、数据处理设备、网络设备、运营管理设施等。当灾害发生时,灾备机房将启动应急预案,接替原有网络和数据系统的运行,利用所有资源恢复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工作。本文通过对数据灾备技术分析,简单探讨灾备机房按照不同数据保护要求的设计和建设。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效机房的设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大型的工业生产厂房,很多都要求采用高效机房设计,这不只是符合国家对节能措施的要求,更是因为高效机房在运行中的节能,让大家得到确实的实惠,这篇文章主要介绍高效机房在设计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主要从冷水机组、运行水泵、冷却塔的选型、管道设计和运行的控制逻辑去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去实现机房的高效运行。

  • 标签: 高效机房 节能
  • 简介:摘要:巴林阿杜二期项目部汽机房为钢结构厂房,屋面由大跨距、大重量单榀屋架及连梁组成,房间内部设计100t行车一台,外部用夹心棉保温板封闭。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场地情况、现有人员及吊装机械,合理策划施工工序,安全、高效的完成了汽机房钢结构的吊装工作。

  • 标签: 钢结构 屋架 工序 吊装
  • 简介: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信息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场所,其运行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机房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机房的空调供配电系统则是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于保障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机房空调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维护和管理,以及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机房 空调 供配电系统
  • 简介:摘要针对现有基站机房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过程中民扰严重等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一种基于装配式理念的新型基站机房-改性水泥快装机房。文中首先概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对现有机房类型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进而分别从结构特点及形式、试点建设情况等方面对改性水泥快装机房进行详细介绍,概括性总结了该新型基站机房的优势所在,最后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装配式理念 基站机房 改性水泥 施工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测量的左心房心外膜脂肪(LA-EAT)炎症活性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因肿瘤指标异常升高或恶性肿瘤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8例房颤患者。按照PET/CT检查日期、年龄、性别等基本特征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设立非房颤对照组(78例)。采用18F-FDG PET/CT测量左心房心外膜脂肪最大标准摄取值(LA-EAT FDG SUVmax)和总EAT体积(V-EAT),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房内径(LAD),并收集血脂和血炎症指标。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EAT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LA-EAT FDG SUVmax判断房颤的价值;采用ROC曲线寻找LA-EAT FDG SUVmax判断房颤的最佳界值并据其定义LA-EAT FDG SUVmax增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EAT FDG SUVmax增高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年龄(66.9±10.2)岁,男性55例(70.5%),对照组年龄(66.9±8.0)岁,男性52例(66.7%),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的LAD[(44.2±5.8)mm比(35.4±4.4)mm]、V-EAT[(122.1±42.0)cm3比(91.6±34.5)cm3]、LA-EAT FDG SUVmax[(1.6±0.3)比(1.4±0.2)]均高于对照组,LVEF[(60.1±4.7)%比(63.9±2.9)%]低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OR=1.340,95%CI 1.195~1.502)、V-EAT(OR=1.016,95%CI 1.001~1.031)、LA-EAT FDG SUVmax(OR=1.375,95%CI 1.095~1.723)与房颤正相关,LVEF(OR=0.781,95%CI 0.659~0.926)与房颤负相关(P均<0.05)。LA-EAT FDG SUVmax判断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 0.597~0.764,P<0.001),LA-EAT FDG SUVmax判断房颤的最佳界值为1.415(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1.5%)。在校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EF、LAD、V-EAT后,LA-EAT FDG SUVmax≥1.415与房颤独立相关(OR=2.982,95%CI 1.122~7.926,P=0.010)。结论18F-FDG PET/CT测量的LA-EAT炎症活性是房颤的影响因素,LA-EAT炎症活性增高与房颤正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18F-FDG PET/CT 心外膜脂肪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和68Ga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图像间接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同时行mpMRI与68Ga-PSMA PET/CT检查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中位年龄70(63~79)岁,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位值8.1(6.8~83.0)ng/ml,前列腺体积45.5(30.0~80.0)ml。mpMRI检查阳性36例,可疑结节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5例,4分19例,5分12例;68Ga-PSMA PET/CT检查阳性32例;mpMRI与68Ga-PSMA PET/CT检查均阳性30例。将患者mpMRI与68Ga-PSMA PET/CT图像导入MIM融合软件,分别勾勒前列腺轮廓和靶区;2种检查均阳性的病例穿刺时,2种影像图像交替与前列腺实时超声界面融合、校准、锁定(属于图像间接融合,简称为PET/CT-MRI),完成靶向穿刺;仅1种检查阳性的病例,以阳性图像引导完成靶向穿刺;完成靶向穿刺后及2种检查均阴性的病例行12针系统穿刺。评估PET/CT-MRI引导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析mpMRI、68Ga-PSMA PET/CTPET/CT-MRI图像融合阳性患者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50例,诊断前列腺癌31例(62%),其中CsPCa 22例(44%)。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30/38)与62.0%(31/50),P=0.088],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9%(22/38)与40.0%(20/50),P=0.096],穿刺针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69/80)与19.0%(114/600),P<0.001]。在mpMRI阳性、68Ga-PSMA PET/CT阳性、PET/CT-MRI图像融合阳性患者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0/36)、90.6%(29/32)和96.6%(29/30);CsPCa检出率分别为61.1%(22/36)、68.8%(22/32)和73.3%(22/30)。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30/31)、68.4%(13/19)、83.3%(30/36)、92.9%(13/14);68Ga-PSMA PET/CT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3.5%(29/31)、84.2%(16/19)、90.6%(29/32)、88.9%(16/18);PET/CT-MR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3.8%(29/31)、94.7%(18/19)、96.7%(29/30)、90.0%(18/20)。mpMRI诊断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22/22)、50.0%(14/28)、61.1%(22/36)、100.0%(14/14);68Ga-PSMA PET/CT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22/22)、64.3%(18/28)、68.8%(22/32)、100.0%(18/18);PET/CT-MR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22/22)、71.4%(20/28)、73.2%(22/30)、100.0%(20/20)。其中PET/CT-MRI的检测效能优于mpMRI(Kappa值为0.737,P=0.031)。结论PET/CT-MRI诊断前列腺癌和CsPCa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优于mpMRI。PET/CT-MRI图像融合引导靶向前列腺穿刺能提高对前列腺癌及CsPCa的检测效能,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前列腺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的比值(SUV 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max。3组受检者SUVmax、SUV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max=3.23±0.39、SUV 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受累病变的SUVmax明显高于RID组(27.67±15.09对7.55±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结论18F-FDG PET/CT对SRL的诊断和全身受累范围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助于与RID的鉴别。

  • 标签: 肾脏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甲状腺球蛋白(Tg)表达阳性(简称Tg阳性)且131I全身显像(WBS)结果阴性(简称131I-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18F-FDG PET/CT对DTC复发患者诊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诊断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文献是否存在阈值效应,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Q检验,采用Deeks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文献的发表偏倚。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Z检验分析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与治疗性全身显像(Rx-WBS)的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差异,并分析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下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1 036例DTC复发患者,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低(I2=47.5%,P=0.018),异质性可能源于病例数(r=1.462,P= 0.021),存在较小的发表偏倚(P=0.070)。18F-FDG PET/CT诊断Tg阳性且131I-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的合并灵敏度为0.87(95%CI:0.82~0.91)、特异度为0.79(95%CI:0.68~0.86)、阳性似然比为3.76(95%CI:2.32~6.09)、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4~0.27)、诊断优势比为23.89(95%CI:13.23~43.12)、SROC的AUC=0.91(标准误0.02)、Q指数为0.837(标准误0.023)。行Dx-WBS与Rx-WBS的DTC复发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41,P>0.05)。在TSH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下,行Dx-WBS与Rx-WBS的DTC复发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64、0.525,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Tg阳性且131I-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行Dx-WBS与Rx-WBS、在TSH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下患者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相当。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131I全身显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F-FDG PET/CT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0月间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例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79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资料。6例患者共行10次18F-FDG PET/CT显像,分别用于化疗前基线评估(6例共6次)、治疗反应评估(2例共3次)、复发监测(1例共1次)。18F-FDG 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SUVmax),疗效评估采用Deauville评分法。结果6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PB-DLBCL(3例为穿刺病理,3例为术后病理)。6例患者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辅助诊断并评估分期,其中3例穿刺病理确诊患者基线18F-FDG PET/CT显像示单侧乳腺肿块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分别为23.0、52.9、33.6;另3例术后患者基线18F-FDG PET/CT显像示术区片状稍高密度影,FDG摄取轻度弥漫性增高,SUVmax分别为3.4、2.2、2.0。有1例患者(病例2)基线PET/CT示左侧乳腺巨大肿块伴左侧腋窝淋巴结累及,化疗4程后PET/CT显像示双侧乳腺新增多处结节状摄取增高灶(Deauville评分4分),随后更换方案化疗3程,治疗结束后PET/CT显像结果阴性(Deauville评分1分)。另有1例患者(病例4)术前常规影像检查仅发现右乳病灶及右腋窝淋巴结,术后PET/CT提示左乳病灶,治疗后PET/CT显像提示病灶代谢完全缓解(Deauville评分1分),随访7个月余后再次行PET/CT评估发现肿瘤复发(Deauville评分5分)。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PB-DLBCL患者诊疗的各阶段(诊断和初始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及复发监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全身评价并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