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水平,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MDSC的变化规律及MDSC在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行肾移植手术的30例受者术前及术后1、7、14、30、9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的细胞比例;以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肺部感染组和急性排斥组外周血MDSC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以移植术前1 d水平[(2.02±1.90)%、(0.39±0.30)%、(1.63±1.48)%]作为基线,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DSC、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Mo-MDSC)、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水平均于术后1 d大幅度上升[(6.76±4.85)%,(1.21±0.85)%,(5.55±3.01)%]且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达到峰值后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术后30 d时降至术前水平[(2.01±1.84)%、(0.53±0.36)%、(1.49±1.01)%],随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至90 d时MDSC比例高于移植前水平[(2.34±1.38)%、(0.68±0.39)%、(1.67±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Mo-MDSC于术后1 d显著低于对照供者[(1.21±0.85)%比 (2.19±1.08)%,t=2.95,P<0.05],术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供者[(0.56±0.48)%比 (0.31±0.21)%,t=1.586,P<0.05];G-MDSC术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供者[(1.99±1.01)%比 (1.04±0.46)%,t=2.885,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正常人[(1.79±1.48)%、(0.34±0.29)%]、尿毒症患者[(1.92±1.58)%、(0.39±0.29)%]及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受者[(2.36±2.30)%、(0.62±0.42)%],肾移植术后感染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与Mo-MDSC[(3.80±3.47)%、(1.90±1.72)%]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DSC两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8,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外周血MDSC与G-MDSC[(1.28±1.18)%、(0.89±0.75)%]明显降低,与术后肾功能稳定组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3、3.785,P<0.05),与正常人、尿毒症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MDSC[(0.47±0.53)%]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受者体内MDSC扩增早期受手术炎性反应影响,后期和免疫抑制及免疫稳态形成密切相关;Mo-MDSC主要发挥抑制受者炎性反应,而G-MDSC的动员与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更为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延续护理中采用智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8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智慧护理,将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情况、其他个人管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延续护理中采用智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延续护理 智慧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种植修复治疗过程中,接受多媒体宣教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计84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42例接受常规口腔科护理;观察组中42例在常规口腔科护理基础上,接受多媒体宣教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种植修复治疗过程中,接受多媒体宣教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多媒体宣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气颗粒物(PM)能否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的衰老以及硫化氢(H2S)能否拮抗PM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衰老。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PM刺激MLE-12细胞,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衰老标志蛋白p21;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反映细胞衰老情况。加入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通过检测细胞衰老逆转情况,测定细胞衰老标志蛋白p21和细胞周期,研究H2S对PM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研究氧化应激在PM诱导的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H2S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M刺激24、48、72 h后,用50 mg/L PM刺激细胞24 h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最高,占比接近40%,p21表达水平最高。随着PM浓度的增加,更多的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经不同浓度的NaHS刺激,100 μmol/L的NaHS刺激细胞后,对细胞衰老逆转效果最明显。与单纯PM刺激相比,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p21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细胞周期逐渐恢复。采用PM(50 mg/L)和NaHS(100 μmol/L)刺激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刺激PM组的ROS的产生增加,而加入NaHS后,使得PM刺激导致的ROS表达水平降低。结论PM可以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衰老,而H2S可以拮抗这种改变。

  • 标签: 硫化氢 细胞衰老 大气颗粒物 肺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患儿 男,9岁7月龄,因“反复感染3年余,阵发性头痛3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EB病毒感染后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反复肺炎,右侧额颞部头痛和头晕,发作性左下肢无力。精细分型提示成熟B细胞水平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基因检测提示SH2D1A基因 c.163C>T(p.R55X)杂合变异。脑脊液中EB病毒DNA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脑白质损伤,头颅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提示左前脑动脉有局部结节。诊断为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型,经干细胞移植该患儿脑血管炎、颅内EB病毒感染症状以及免疫功能明显好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小细胞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周期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抽选病例分析评估样本为本院就诊38例小细胞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19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为连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化疗第二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细胞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 小细胞型肺癌 化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1-2019.12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期间于本市疾控中心进行慢性病检查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另选择2020.1-2020.12实行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期间于本市疾控中心进行慢性病检查的50例患者为教育组,均于6个月后进行随访,将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教育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应用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并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疾控中心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慢性病防控工作
  • 简介:摘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杀菌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药后14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20 g/667 m2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mL/667 m2对小麦白粉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7.28%和63.96%,显著高于0.3%四霉素水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因此,推荐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或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在小麦抽穗后,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喷施1次,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发生危害。

  • 标签: 杀菌剂 小麦 小麦白粉病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U3F3对垂体瘤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150例垂体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POU3F3和微小RNA(miRNA,miR)-127-5p表达水平;采用短发卡RNA(shRNA)和过表达技术在RC-4BC垂体瘤细胞中分别敲降POU3F3和过表达miR-127-5p,采用Lipo2000过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析POU3F3和miR-127-5p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OU3F3和miR-127-5p及其靶基因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OU3F3和miR-127-5p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中POU3F3表达水平(1.10±0.19)比较,垂体腺癌组织中POU3F3表达水平(2.84±0.2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中miR-127-5p表达水平(1.04±0.15)比较,垂体腺癌组织中miR-127-5p表达水平(0.34±0.11)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shRNA组细胞G0/G1期、S期和G2/M期[(37.54±3.45)%、(39.10±3.90)%和(20.58±2.87)%]比较,POU3F3 shRNA组细胞G0/G1期比例(64.33±6.24)%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比例[(20.14±3.01)%和(14.33±2.8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mimic组细胞G0/G1期、S期和G2/M期[(35.66±4.02)%、(40.89±4.61)%和(25.33±2.19)%]比较,miR-127-5p minic组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增加[(59.48±6.14)%],而S期和G2/M期比例[(24.23±2.71)%和(17.59±1.9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27-5p与POU3F3存在碱基配对,FOXD1是miR-127-5p靶基因。与对照shRNA组和对照mimic组细胞FOXD1蛋白表达水平(1.16±0.21、0.97±0.14)比较,POU3F3 shRNA组和miR-127-5p mimic组细胞FOXD1蛋白表达水平(0.22±0.15、0.32±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OU3F3通过miR-127-5p/ FOXD1调控垂体腺癌细胞增殖和周期。

  • 标签: POU3F3 微小RNA-127-5p FOXD1 垂体腺癌 增殖 周期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多功能器官,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肝脏受损后的再生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协调和复杂的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肝实质细胞、肝窦状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以及肝干细胞在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肝切除术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再生 肝实质细胞 肝窦状内皮细胞 Kupffer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亮菌口服溶液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艾普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亮菌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泌素(GS)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实施亮菌口服溶液联合艾普拉唑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华中阜外医院就诊的CHF患者70例和同期健康志愿者33例(对照组)进行研究,70例CHF患者根据2014版心力衰竭指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2组:LVEF保留组(HFpEF组,LVEF≥50%)35例和LVEF减低组(HFrEF组,LVEF<50%)35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左心室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采集二维动态图像并导入EchoPAC工作站描记分析,输入血压,得出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各组间GLS、心肌做功(GWI、GCW、GWW、GWE)的差异。心肌做功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HFpEF组比较,HFrEF组LAD、LVDd、LVEDV、LVESV均增大,LVEF减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LAD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HFrEF组GLS、GWI、GCW明显减低(均P<0.05),HFrEF组GWW增高、GWE减低(均P<0.05);与HFpEF组比较,HFrEF组GLS、GWI、GCW、GWE减低,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F患者的GWW与LVEF呈负相关(r=-0.521,P<0.001),GWI、GCW、GWE与LVEF呈正相关(r=0.846,0.807,0.788;均P<0.001)。结论PSL能有效评估CHF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与LVEF具有一定相关性,进而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为CHF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压力-应变环 心室,左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对慢性肾病(CKD)患者左室整体心肌做功进行定量评估。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40例为病例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水平将CKD患者分为CKD 2~3期组、CKD 4~5期组各20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左室PSL测量左室整体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 2~3期组、CKD 4~5期组GWI、GCW、GWW增高,GWE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KD 2~3期组相比,CKD 4~5期组GWI、GC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WW、GW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室PSL为评价CK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肾病 心肌做功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牙周健康认知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疾病认知、口腔保健认知评分均更高(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慢性牙周炎 牙周健康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数据库中,儿童HS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儿为女性,年龄为13岁8个月。患儿6岁时初次发病,以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为主要表现。多次在其所居住地的县、市及省级医院就诊,均未被明确诊断。②于本院及外院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检查显示,球形红细胞所占比例为9%~27%。胆红素检测显示,总胆红素为52.6~313.8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8.2~14.6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38.0~302.1 μmol/L,均异常增高。红细胞渗透脆性(EOF)试验显示,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时,EOF为0.68% NaCl(正常参考值为0.38%~0.46% NaCl),完全溶血时EOF为0.44% NaCl(正常参考值为0.28%~0.32% NaCl)。③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显示,红细胞血影蛋白β(SPTB)基因2号与3号外显子疑似杂合缺失,疾病表型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型(遗传方式不明确)、致死性或近致死性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遗传方式不明确)。患儿父亲存在PIEZO1基因chr16-88804044位点杂合突变c.1118C>T(p.P373L),其母亲未发现HS相关基因突变。④诊断及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该例患儿被确诊为HS。治疗建议:必要时进行脾切除术。2020年6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脾切除术后,黄疸消失,但是出现轻度贫血。⑤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到35篇关于HS患儿相关文献,其中7篇报道12例HS患儿发病与SPTB基因有关,SPTB基因不同位点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同。结论HS患儿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易被临床漏诊、误诊。临床需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家族病史、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对该病患儿进行早诊断、早治疗,进而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球形红细胞增多,遗传性 球形红细胞 基因测定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儿童
  • 简介:BC-3000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作了详细阐述。

  • 标签: 血液细胞分析仪 故障 处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伐斯汀+氯雷他定治疗CSU(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皮肤科130例CSU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65),参照组接受氯雷他定治疗,病例组接受阿伐斯汀+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瘙痒评分、最大风团。结果:病例组临床总有效率(96.92%)比参照组(78.46%)高,病例组治疗后瘙痒评分、最大风团均比参照组低,P均<0.05。结论:阿伐斯汀+氯雷他定可有效缓解CSU患者瘙痒等症状,促进风团消退,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阿伐斯汀 氯雷他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泊酚对帕金森(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8~12周龄,体重22~3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PD组和丙泊酚组(Pro组)。PD组和Pro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7 d;每天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后30 min时,Pro组腹腔注射丙泊酚25 mg/kg,C组和PD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第8天时进行步距实验和转棒仪实验,记录小鼠步距和转棒仪停留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单氧化酶(TH)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D组步距减小,转棒仪停留时间缩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减少,黑质TH表达下调,α-Syn表达上调(P<0.05),Pr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组比较,Pro组步距增大,转棒仪停留时间延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增多,黑质TH表达上调,α-Syn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泊酚对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黑质α-Syn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二异丙酚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