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化工品生产,是印度最古老家庭工业之一.本文聚焦于染料染料中间产品行业,这个行业许多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由于对它们环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历了几次金融压力.流程终端废物治理与排放已经有所改进,但却是有限成功,因为它成本昂贵(而且改变废物形态消除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已经开展为数不多印度清洁生产行动中,迄今主要还是示范项目.通过贯彻清洁生产措施,参与企业已经提高了生产力、削减了成本并且降低了它们污染负荷.实现节余潜力,是原投资许多倍.

  • 标签: 中间产品 产品工业 保护预防性
  • 简介:罗非鱼是中国南方沿海省份自治区大宗养殖鱼类.它肉味鲜美少刺,不但受到国民欢迎,还主要加工成鱼片后出口欧美赚取外汇.但鱼片加工产生大量副产物如鱼头、鱼骨、鱼鳞、鱼皮内脏等.这些副产物过去无法利用,直接抛弃后不但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随着人们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认识不断加强,以及国内加工业技术不断提高,这些副产物也逐步得到了开发利用,并成为新产品原料.渔业养殖也是湖南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加工副产物利用,保护环境,同时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利润,拟通过对近年来罗非鱼加工副产物再利用技术相关新产品介绍,加强对鱼类加工副产物再利用重视.

  • 标签: 罗非鱼 加工 副产物 再利用 新产品
  • 简介:为探讨截干施肥对檀香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大果紫檀(P.macrocarpus)囊状紫檀(P.marsupium)促萌条影响,设置4种截干高度(30cm、50cm、70cm90cm)3种施肥方式(复合肥、尿素复合肥+尿素)对其促萌芽条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截干高度萌芽条数量为7.4个/株-19.0个/株,芽长为26.8cm-48.7cm;3种施肥方式萌芽条数量为8.6个/株-19.6个/株,对照组15.4个/株,芽长为26.6cm-51.6cm,对照组41.6cm.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对3种紫檀属树种萌芽条数量具有显著影响,截干高度越高,萌芽条数量越多,但截干高度对其芽长未达到显著性;施肥对萌芽条数量芽长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肥料一定程度可促进芽长增加.

  • 标签: 促萌 截干 施肥 紫檀属
  • 简介:研究了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存活、生长免疫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助溶剂Tween20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DMP、DEP、DBPDOP水平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4h、48h、72h96hLC50分别为40.33、35.29、25.48、19.14mg·L-1,30.52、23.45、16.96、15.38mg·L-1,7.51、6.97、6.57、6.06mg·L-16.85、5.87、5.01、4.47mg·L-1;DMP、DEP、DBPDOP对凡纳滨对虾安全浓度随塑料增塑剂碳链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1、4.15、1.801.29mg·L-1.90d慢性毒性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以对照组0.0400mg·L-1助溶剂Tween20处理组最高,而且显著高于1/100倍DMP、DEP、DBPDOP安全浓度处理组(p〈0.05).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塑料增塑剂 存活 生长 免疫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果菜)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为研究大豆肽对湘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经济效益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湘黄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A组(对照组,不添加大豆肽)、B组(大豆肽:0.4%)、C组(大豆肽:0.8%)、D组(大豆肽:1.2%)饲料,实验期为42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c组增重较佳,育雏结束时,平均体重分别为350.06g349.00g,显著高于A组D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9,显著低于A组D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其中c组D组较高,显著高于A组B组;添加大豆肽可降低胸肌肌肉滴水损失.滴水损失为C组〈B组〈D组〈A组;添加适量大豆肽可提高湘黄鸡育雏期经济效益,其中B组利润最高,为5.62元/只.综合生产性性、肉品质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大豆肽适宜添加量为0.4%.表5,参14.

  • 标签: 大豆肽 湘黄鸡 育雏期 生产性能 肉品质 经济效益
  • 简介:以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作为受试生物,分析不同暴露浓度、不同暴露时间三苯基锡(TPT)、五氯酚(PCP)对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0,1.05,2.09,4.18,6.27,8.36μg.L-1TPT0,5.01,10.02,20.04,40.08,80.16μg.L-1PCP暴露下,反应时间分别为1d7d,分别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影响,初步探讨了TPTPCP对斑马鱼毒性作用,以期及时发现并排除TPTPCP污染提供数据支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斑马鱼体内酶活性受暴露浓度暴露时间影响,TPTPCP分别对SOD、CAT、AChE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显著(暴露组与对照组均显著差异,p〈0.05)。SOD、CATAChE活性变化可以成为TPT、PCP污染胁迫敏感指标。

  • 标签: 斑马鱼 三苯基锡 五氯酚 SOD CAT ACHE
  • 简介: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铅(Pb)、得克隆(DP)及二者联合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5、20μg·L^-1)DP(15、60μg·L^-1)单独暴露均会引起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增加,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下降,并且抑制初级运动神经元生长,加剧尾部细胞凋亡。但与20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20μg·L^-1Pb+60μg·L^-1DP)使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显著增强(P〈0.05),初级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增加(P〈0.05),尾部细胞凋亡减少。与5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低剂量联合暴露(5μg·L^-1Pb+15μg·L^-1DP)也显著减少斑马鱼尾部细胞凋亡(P〈0.05)。上述结果表明,Pb或DP单独暴露对斑马鱼均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但二者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自主运动、触摸反应以及自由游泳活力影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得克隆 斑马鱼 胚胎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 简介:以泥鳅胚胎及仔鱼为试验材料,选择胚胎发育4个不同时期(囊胚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及仔鱼期为处理开始时间点,探讨了离子液体[C8min]CI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8min]CI浓度增加,泥鳅胚胎孵化率下降,畸形率上升,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67~150mg·L-1[C8min]CI对泥鳅胚胎均表现出明显致畸毒性效应;随着[C8min]CI浓度增加,泥鳅仔鱼死亡率上升,而100~225mg·L-1[C8min]CI对泥鳅仔鱼具有明显致畸、致死作用。其中,[C8min]CI对孵出期泥鳅仔鱼24h、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7.9586.77mg·L-1;而[C8min]CI对孵出后3d泥鳅仔鱼24h、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3.7740.98mg·L-1。由上可知,在一定剂量内,[C8min]CI对泥鳅胚胎及仔鱼发育有明显致畸、致死作用,这为离子液体[C8min]CI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泥鳅 [C8 CI 胚胎发育 毒性
  • 简介:地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近地层O3污染日趋严重,已对水稻冬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为评估O3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风险,综合已有剂量反应实验结果,对我国南北五个地区(北京、定兴、江都、嘉兴、东莞)水稻冬小麦O3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实验地区实验品种变化,两种作物O3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水稻对O3敏感程度由北到南逐渐增加;(2)两种作物产量均随O3剂量增加而降低,且冬小麦减产程度高于水稻;(3)基于FACE实验得到作物O3敏感性高于基于OTC实验研究结果。利用上述研究得到O3剂量反应方程O3浓度预测数据,对未来我国水稻冬小麦产量损失进行了评估。预计到2020年,我国五个主要作物产地水稻冬小麦产量损失范围分别为3.2~28.8%7.8~36.9%。上述结果表明,O3污染已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造成巨大威胁,且作物品种间存在明显O3抗性差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O3浓度上升,同时,需要利用更科学实验方法进行O3抗性品种选育,这对降低O3农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臭氧 水稻 冬小麦 开顶箱 产量
  • 简介:大连理工大学金一教授于2013年1月5日不幸去世。金一教授研究成果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得到同行们广泛认可。为弘扬他严谨科研态度与超前研究思想,《生态毒理学报》计划出版专刊"多卤代有机物环境行为与毒理效应"。多卤代有机物大多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内分泌干扰等毒理效应,对人体生态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多卤代有机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行为毒理效应机制是当今前沿研究领域。

  • 标签: 环境毒理学 卤代有机物 征稿 大连理工大学 毒理效应
  • 简介:为探索出复合肥与尿素对油麦菜幼苗生长最佳施肥配比,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使用纯椰糠栽培田间试验,通过测量油麦菜幼苗株高、株幅、叶片数、鲜重、干重可溶性固形物来研究复合肥尿素不同配比施肥对油麦菜幼苗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浇清水单施复合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幼苗在复合肥与尿素混施下生长良好,其中复合肥与尿素比例为2∶3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比例,(3)幼苗在单施尿素时,生长指标高于浇清水单施复合肥处理,低于复合肥尿素混施处理,(4)幼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单施复合肥浇清水处理下,显著低于单施尿素混施肥料处理,其中单施尿素混施肥料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油麦菜 复合肥 尿素 施肥配比 生长指标
  • 简介: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爆发性繁殖产生最常见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污染现状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为了揭示不同浓度苯并芘(BaP)及滴滴涕(DDT)对海洋贝类胚胎生态毒理效应,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BaP及DDT中,检测暴露24h48h后,BaPDDT对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对苯并芘及DDT对翡翠贻贝胚胎综合毒理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DDT胁迫显著影响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酶(SOD、GPx)非特异性免疫酶(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暴露浓度升高,胚胎SOD、AKP活性呈现先抑制后诱导趋势。DDTBaP对ACP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BaP对ACP活性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而DDT对翡翠贻贝胚胎ACP活性影响不显著。IBR分析表明,在胁迫早期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IB值逐渐增大,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处理组RIB值均减小,总体来说,DDTRIB值比BaPRIB值大,表明DDT胚胎毒性较强。通过探究翡翠贻贝胚胎重要酶应答BaPDDT胁迫毒理生化响应,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海洋贝类毒理效应,为敏感生物标志物筛选打下一定基础,且为海洋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苯并芘 滴滴涕 翡翠贻贝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 简介:要了解推动可持续建筑建筑法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上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方向前进.然而,要建造可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高度审视关联可持续建筑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标准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DNA损伤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DNA损伤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富勒烯(C60)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纳米工程材料,其环境行为所造成毒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其与重金属联合毒性。文章选取模式生物大型溞研究纳米水稳型富勒烯(nC60)与Zn2+Cr6+联合毒性。按EPA202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nC60对大型溞48h-LC50为0.47mg·L-1,最大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10mg·L-1。NOEC浓度选定为nC60亚急性试验浓度,用于联合毒性试验。nC60增强了Zn2+Cr6+对大型溞毒性,Zn2+Cr6+对大型溞48h-LC50分别由2.33mg·L-10.40mg·L-1降低为1.52mg·L-10.33mg·L-1,nC60增加了大型溞对Zn2+Cr6+摄入,暴露1440min后体内Zn2+Cr6+累积量分别由6.52μg·g-1湿重1.52μg·g-1湿重增加到9.98μg·g-1湿重3.01μg·g-1湿重,nC60Zn2+Cr6+联合作用于大型溞后,大型溞SOD酶活性均呈现出增强诱导现象,联合作用时诱导作用强于两种物质单独作用。此研究表明:在亚急性浓度下,nC60增强了Zn2+Cr6+对大型溞毒性,提高了大型溞体内Zn2+Cr6+积累,并提高大型溞体内自由基活性。

  • 标签: 富勒烯 纳米水稳型C60 大型溞 联合毒性 SOD酶
  • 简介: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急性毒性变化。采用紫外扫描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去除,焦化废水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毒性当量仅为原水28%;不同组分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强极性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主要物质。

  • 标签: 焦化废水 A2 O工艺 急性毒性 组成变化 因果关系分析
  • 简介:红霉素是一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生活史参数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以连续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2、0.2、2、20、2002000μg·L^-1)红霉素对其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总后代数等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总后代数影响在多刺裸腹溞世代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F0代平均寿命影响表现出"低(0.02μg·L^-1)促高(2-2000μg·L^-1)抑"剂量-效应关系,暴露于2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生殖窝数显著减小了55.76%,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1F2代平均寿命生殖窝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首次生殖年龄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暴露于0.2、20-2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1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4.90%-15.69%,暴露于0.2-2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2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5.00%-16.00%;暴露于20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1代窝卵数分别显著增加了28.87%10.18%,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F0F2代窝卵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2-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多刺裸腹溞F0代总后代数显著减少了43.99%-62.21%,而暴露于20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F1代总后代数分别增加28.56%37.17%,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总后代数显著性影响在F2代中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刺裸腹溞对不同剂量红霉素多代暴露表现出适应性或耐受性。

  • 标签: 抗生素 红霉素 多刺裸腹溞 连续世代 慢性毒性 平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