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运动,提出一条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路径。我将重点描述,在共产党统治下,“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范畴是如何具体化的。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一般化、普遍化,各种各样的人群被纳入这一范畴,并在此范畴内确立了多元主体的立场(multiplesubjectpositions)。这一具体化过程持续到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对中央政策、地方组织和个体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国家一知识分子”关系以及所谓“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具体化
  • 简介:“假如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是在以基督教传统为文化背景的近代西方提出的问题①,但正如何怀宏先生所指出,这里的“上帝”可置换成上天、鬼神、六道轮回等传统中国人熟悉的信仰②,因而它是个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尤其因为现代中国处于

  • 标签: 宗教信仰 现代 中国 道德问题 道德评价 社会道德
  • 简介:道安在佛教东传之初,作为博学广识的佛教学者、矢志不渝的佛法弘传者以及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佛教组织者,对佛教在中土的播扬和发展做出了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中土佛教的发展辙迹上深深打上了自己的思想印记。本文论列了道安之于中国佛教史的贡献和地位,指出,正是由于道安的开拓和建树,中土佛教在两晋之际才呈现一派新面貌,走上一个新时代。

  • 标签: 道安 中国佛教史
  • 简介:<正>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 标签: 家政学 文明家庭 家庭文化生活 家政教育 中国文明 人类社会生活
  • 简介: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可以归纳为四种:一是“以西律中”,主张中国走西方的路;二是“以中释中”,主张中国走传统的老路;三是姓社姓资、两军对垒,主张走完全排斥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走综合创新的路。前三种路径都是形而上学的,尽管在某一阶段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始终没有能够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选择路径,只有综合创新才是符合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路径选择。对综合创新路径的研究,是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工作,“马魂、中体、西用”论对于进一步阐述综合创新理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综合创新 路径选择 “马魂、 中体、西用”
  • 简介:<正>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途程中,一方面把探索的目光不断地投向外部,以达到对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日益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从未停止过对于自身的反思。古希腊著名的斯芬克司之谜,便道出了人类一个古老而恒久的愿望:希望解开

  • 标签: 现代人学 思维方式 现代社会 中华民族 有中国特色 马克思
  • 简介:文章从翻译的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接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和主体召唤的巨大作用。从对等词的选择和思想的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的有机组成和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
  • 简介:<正>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 标签: 信息论 外部世界 信息传输系统 相互关系 现代信息科学 信息加工
  • 简介: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特征的形成,使其在有无相生、虚实相资,中庸为道、和关为贵,情理并重、礼乐相成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 标签: 辨证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建筑 审美特征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 标签: 新哲学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十月革命"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因而,在共产主义的革命话语体系下,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中国由于现代产业未发达,产业工人人数少,无产阶级革命只有转入人数众多的农村,依靠农民继续进行。但是,转入农村后,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政治话语上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而在实际中又不得不依靠农民的冲突,本文尝试理清这一冲突。

  • 标签: 中国革命 工人阶级 农民群众 话语
  • 简介: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普遍政体形式,民主政制已获得世界性的话语霸权。回溯民国初创之时,虽对具体实施何种政制争论不休,但新生共和国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却几乎系于民主政制。对此,梁漱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开思考,即从承认旁人、平等、讲理、尊重多数、尊重个人自由等方面解读民主,把民主视为一种精神倾向。他认为民主没有放之四海的绝对标准,只有实现程度的差异,中国民治未成,主要因理与势两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因此,梁漱溟主张个人既要积极参与团体组织,又要服从贤智者的领导而非西洋民主的多数决定,认为这能调和人治与法治的对立,称之为"多数政治的人治"或"人治的多数政治"。由此,他强调落实此种理想,需要政教合一制度,由贤智者领导众人完善自己的生命,实现人生的向上进步。本文将从普遍参与与取决多数、真理与政治、理性与制度、权归于一与权力分立等方面对其民主思想做系统检讨。

  • 标签: 人治的多数政治 民主 政教合一
  • 简介: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全力擘画以领袖肖像为中心的政治实践,旨在推动新中国国家权力生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合法性获取。溯及既往,该项政治实践既肇始于党的政治文化传统,亦催生于新中国领袖肖像正规化治理难题。而在经由系列肖像适用规范的制定,多维纪念策略和纪念机制的确立,以及重大纪念活动的仪式操演后,领袖肖像得以有效介入新中国政治叙事,并发挥着形象塑造、政治象征、关系协调、社会动员等多项重要功能,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新传统的创新与赓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念活动 领袖肖像 肖像政治
  • 简介:<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从信息观点看,是一种改造人类社会内部的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信息关系和信息过程的活动。因此,为了揭示人类在信息领域中的革命及其趋势,我们必须首先在信息世界中提取出一个简单的普遍的一般的信息过程结构:

  • 标签: 外部世界 信息过程 实践活动 信息革命 信息论 信息关系
  • 简介:<正>《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是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哲学园地中辛勤耕耘和可贵探索的成果。作者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中心课题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以及马克思

  • 标签: 问题探索 现实问题 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当代哲学 园地
  • 简介:<正>关于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现在有些奇谈怪论。如三元里抗英有人说是干了蠢事,理由是当时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清朝是个落后的封建王朝,认为先进可以帮助落后,所以不应该抵抗。还有割让香港给英国,我们认为是国耻;而有个别小青年却说为什么当时不把广州也给英国?这样广州今天就像香港那样了。在学术界,也有人为当时清政府不搞改革开放而表示遗憾,认为失去了现代化的机会。还有鸦片战争后广州人反对英人入城问题,广州人是对还是错?过去多数

  • 标签: 爱国主义思想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 广州人 现代爱国主义 传统型
  • 简介:导言1938年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史上最有吸引力的话题之一。奇怪的是,虽然这个概念在大量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中受到过短暂的关注,但几乎没有被置于细致人微的历史和理论分析。大致而言,这个概念包含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维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陈伯达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 简介:走向中国特色的自反性现代化不仅具有多重自反特征,而且呈现波次效应,差异性社会应运而生。在差异性社会中,阶级流变的特点是阶层不断分层化与阶层逐渐阶级化这两种状态同时发生、动态演化。这种动态的阶级流变不但保持了原有差异社会的特点,甚至使差异社会有进一步差异化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进一步以良序引导差异性社会,推进社会公平,限制特权,关注中产阶级,改良工人阶级。

  • 标签: 自反性现代化 中国社会 阶级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