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西方保护主义思潮弥漫的背景下,中国通过2016年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及2017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与此同时,美国却因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政策而遭到各方质疑,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移开始进入国际舆论视野。《纽约时报》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是美国外交政策辩论

  • 标签: 涉报道 情况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涉
  • 简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年来支持'一带一路'成绩显著,在借助国际组织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本文该公司相关做法例,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今后国家应更重视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的参与,组织力量做好研究,对不同国际组织分类施策,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 标签: 一带建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例 借助国际
  • 简介: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十分不稳定,但民间交流并未中断.越是官方外交困难的时期,民间交流就显得越重要,更值得重视.小岛康誉原本是日本一名珠宝富商,阴差阳错喜欢上新疆并削发为僧.30多年来,他新疆发展投入几乎所有的财力和精力,被《人民日报》称为“当代的阿倍仲麻吕”.他积极在日本推介新疆,成为新疆的老朋友,中国的国际友人.他的经历,就是一部精彩的公共外交个人史,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工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日本 中国 情怀 僧侣 《人民日报》 民间交流
  • 简介:巨大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决定了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文化适应.在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志愿者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在选拔阶段选拔出有这几方面能力的志愿者、并加强对其在这几方面的培训,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赴美志愿者在美的工作开展.

  • 标签: 志愿者工作 汉语教师 组织协调能力 文化适应能力 东西方文化差异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中日地方城市对外结好的先河。此后,天津市基于良好的对日友好城市发展基础,相继于1980年与四日市、1986年与千叶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现状及发展历程,阐明友好城市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不断回暖,天津应该发挥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 标签: 交往例 交往城市 作用天津市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的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的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第一代本土以色列作家大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登上文坛,亲历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和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所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议。交战双方均损失惨重,以色列险胜。以色列人虽然赢得了抵抗阿拉伯战争的胜利,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和平。第一位土以色列作家伊兹哈尔描写战争的短篇小说《俘虏》与《赫伯特黑扎》在证实本土以色列人作为战士的新身份的同时,又没有回避其内心的孤寂、悲凉与道义冲突;而另一位土以色列作家塔木兹的短篇小说《游泳比赛》则艺术化地展现出一种反战思想。

  • 标签: 1948年战争 第一代本土以色列作家 道德冲突 反战小说
  • 简介:当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中美两大盟国陷入僵局的情况下,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中国争取巨额援助的同时,也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通过美国国会演讲等一系列打动人心的演说,她不仅掀起了对华支援的浪潮,还有效促进美国废除“排华法”,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地位.同时,这次成功的“夫人外交”也是中西方公共外交的一个宝贵案例.

  • 标签: 美国国会 宋美龄 中美关系 公共外交 抗日战争 第一夫人
  • 简介:2011年围绕熊猫“林冰”在泰国开展的一次公共外交活动的成功表明,公共外交能够取得常规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抓住民众心理,充分利用本国文化元素在目标民众中业已存在的积极影响,选好切入点,找准时机,科学运用新闻传播原理以及新媒体和前沿科技手段扩大影响,就能产生广泛共鸣,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效果.

  • 标签: 外交活动 熊猫 友谊 民众心理 公共外交 外交手段
  • 简介:《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赵可金著,2007年)是中国第一公共外交学术专著,具有理论原创性、问题前瞻性、见解独到性和材料丰富性四个鲜明的特点,从外交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考察了主要国家公共外交(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印度、挪威、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的历程、特点与发展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公共外交 学术专著 中国 2007年 沙特阿拉伯
  • 简介:2009年底,两位旅居海外华人寒竹、文扬的新著《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提出“中国力”这一全新概念,进而阐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值得关注.

  • 标签: 国力 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 现代 2009年
  • 简介: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的又一次重大国际性活动,也是一次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好机会,需要政府和民众抓住这极为难得的机遇,共同努力: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学术界与外国同仁的对话与交流;经济为主题,推动国内经济界与海外的密切交流;科技为主题,推动国内科技界积极与海外同行的交流;个人为主体,推动市民的对外交流;城乡为主题,推动城乡建设的对外交流和合作;软实力为主题,推动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发展.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 中国软实力 对外交流 城乡建设
  • 简介:2015年,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和“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的“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的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的反对和压制有关,与美国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年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的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的热度和核心问题的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方法,发起全方位的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

  • 标签: 南海问题 持续发酵 国际舆论
  • 简介:《天堂与权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与欧洲》(刘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天堂与权力》)一书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Kagan),他多次被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

  • 标签: 《天堂与权力》 世界新秩序 美国 欧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辩护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和平共处 世界大国 合作共赢 历史性 成长
  • 简介: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中国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初具雏形,预示着中国的地区与全球战略出现新的变革。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稳疆兴疆"、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南南合作"、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面临巨大挑战与风险,成败盛衰取决于地缘政治环境与经济现实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停滞不前,也不能无限夸大"一带一路"的价值及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 风险 前景 新型国际关系
  • 简介: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

  • 标签: 促民心 国际汉语 孔子学院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