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正>本书所讨论的“大理论家们”各有千秋、相互不同,但是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同意那种使个别现象产生意义和重要性的大框架的观点极为重要:科恩(Kuhn)的典范或称基本模型、阿尔都塞的“疑难”(problematiques),以及福柯的话语、认识论和“制度”(regimes)。

  • 标签: 伽达默尔 语言游戏 普遍性 阐释学 盎格鲁撒克逊 生活方式
  • 简介:<正>虽然说不太频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我常常在黎明醒来,沿着莫斯科空旷的街道徘徊。晨曦之中,昨夜的路灯还放射着疲倦的微光。黎明的莫斯科焕发着朝露的清新气息。房子的墙壁上有露水珠儿,公园的铁栅栏上有露水珠儿,纪念碑铜像的肩膀上也有露水珠儿。鸟儿——这是莫斯科清晨的主人,像在森林里似的鸣啭啁啾。一只鸽子,咕咕叫着,在红场上漫步。黎明时分,瓦西里·布拉日尼科夫教堂前面的马路宛如

  • 标签: 瓦西里 铁栅栏 科夫 安卡 七个人 我们俩
  • 简介:运用"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对彭诗歌中所描绘的高原和河流等地域风光,青年男子、乡村姑娘和民族英雄等人物风貌及圣集和万圣节等民俗风情进行分析研究,借以揭示彭诗歌中苏格兰情调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彭斯诗歌 苏格兰情调 地域 人物 民俗
  • 简介:<正>巴赫金在论述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种世界感受,同一切现实的东西,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为了表现自己,它所要求的是各种动态的和多变的‘普洛透式的’闪烁模糊的形式。”普洛透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以善变著称。纵观巴赫金的学术生涯,我们发现,他所钟爱的文学,正象普洛透那样,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 标签: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主人公 俄国形式主义 自我意识
  • 简介:<正>华莱士:为什么历史学家约翰·布拉辛格姆的书对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学研究起了这样重大的作用?盖茨:美国黑人思想史上的怪现象之一就是,在约翰·布拉辛格姆的《黑奴社会》一书

  • 标签: 思想史 历史学家 美国黑人 六十年代 七十年 黑人女作家
  • 简介:<正>从出生的地方——佃农黑暗破旧的木屋他看到了将要走的道路为了寻求知识和智慧他将走遍世界付出终生的辛苦一时间是宝贵的,因为它一去不复返。所以,彼得老人在他的书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为再多学一点知识而奋斗着。他住在巴尔的摩临陆街的一所房子里。两道上着锁的门外面是狭窄的街道。一些十七、八岁的少年们天天从这儿走过,优哉游哉,无所事事。

  • 标签: 少年 书桌 知识 老人 得克萨斯 意大利语
  • 简介: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昧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丁诺·卡瓦菲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认为堪与艾略特“并驾齐驱”的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与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的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的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令情感在反弹中产生了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与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的美学效果。

  • 标签: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 简介:<正>安托万·佩夫纳(Antoinepeusner,1886—1962),法国雕塑家,生于俄国。构成主义雕塑代表人物。十五岁立志要作一名艺术家。曾在基辅美术学院学习两年,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一年。1911年去巴黎,看到了独立沙龙展出的首届立体派展览会,受到了很次的影响。回到俄国住了一年,1913年又前往巴黎。这一次在那里不仅同美国雕塑家阿希彭科和意大利画家红迪利阿尼,而且同

  • 标签: 法国 意大利 艺术家 巴黎 作品 雕塑家
  • 简介:亚伯特·魏格贝尔(AlbertWeisgerber,1878-1915)1878年4月21日生于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圣英戈伯特.早年进入凯泽腾县立建筑职业学校室内画和装饰画科学习.1894年转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97年又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从师于法朗兹·施图克.1905年至1907年曾两度前往巴黎访问,并与马蒂斯相识.马蒂斯的作品使他倾倒,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913年被选为"新慕尼黑分离派"第一任主席.1914年,魏格贝尔自愿从军,1915年战死于伊喷附近的弗美乐.

  • 标签: 德国 画家 魏斯格贝尔 印象主义 油画 《圣英戈伯特的宗教行列》
  • 简介:菲尔德的后期创作给她带来了“文坛巨人”的声誉,她在短篇小说领域中取得了乔伊斯、沃尔芙在长篇小说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女作家的后期作品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观察视角独特,敏锐而深入地思索人生。

  • 标签: 曼斯菲尔德 短篇小说 思索人生
  • 简介:<正>卡夫列拉·米特拉尔(1889—1957)是智利杰出的女诗人,拉丁美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一生主要发表了四部诗集:《绝望》、《柔情》、《塔拉》(即《有刺的树》)和《葡萄压榨机》。

  • 标签: 拉丁美洲 抒情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金 获得者 女诗人 爱情诗
  • 简介:拉伊奥被杀事件是《奥狄浦王》中“晦暗的中心”,而文本对这一事件的叙述也足够晦暗。伊奥卡斯特和奥狄浦分别提供了关于此事的两个版本,令人疑心他们所说的并非同一回事;伊奥卡斯特的叙述还出现了两个不能兼容的时间顺序,使得《奥狄浦王》几乎成了荒诞剧。但可以认为,索福克勒在这段文本中有意安排了一个时间的“分岔口”,以与地点的“分岔口”构成互涉关系。这个“时间分岔口”也暗合了传说中的第二个芬克之谜,即时间的“白天”与“黑夜”。从“黑夜时间”角度来理解,奥狄浦“杀父娶母”就具有了更切身的意义。

  • 标签: 索福克勒斯 《奥狄浦斯王》 时空分岔口 斯芬克斯之谜
  • 简介:对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崛起,卡图卢功不可没。庞德的精英主义美学以及意象主义、漩涡主义的观念都与卡图卢有关;叶芝从卡图卢的作品中学到了摆脱早期风格、直面现代世界的方法;弗罗斯特用卡图卢的两个提法构建了自己的不确定性诗学;史蒂文斯在卡图卢身上看到了反传统的榜样;卡明借助卡图卢达到了反崇高的反讽目的;艾略特出于宗教目的,推崇维吉尔而贬低卡图卢,但最终卡图卢却成了后现代诗歌反击艾略特的武器。

  • 标签: 卡图卢斯 古罗马 现代主义诗歌
  • 简介:<正>十年前,《当代外国文学》译载了金伯格的《嚎叫》引起关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人物金伯格等人均在诗坛上喧赫一时,后转消沉。但,1987年出版的诗集《金伯格诗选:1947-1980》,837页;1988年,诗人出版又一诗集《白色尸衣》(WhiteShroud),名声复起,从“垮掉的一代”再次上升为当代美国诗坛的耀眼人物。

  • 标签: 精神境界 金斯伯格 惠特曼 重要人物 诗歌创作 上帝
  • 简介:<正>神秘现实主义是通过分散形象的并置,造成神秘感和似乎不可能的情景,甚至想要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上为什么如此并置都是很困难的。神秘现实主义画家们,即使他们并没有沉缅于弗洛伊德的梦境形象,他们也还是追求把日常生活场面转变成奇异的、神秘的构图。

  • 标签: 现实主义 巴尔蒂斯 日常生活 作品 弗洛伊德 神秘感
  • 简介:勃兰登堡的房子米夏想买房子。想在勃兰登堡买。要说这个米夏这么多年来,连为自己买花瓶这样的事都想不好,都做不了主,现在竟然脑门一热,突发奇想,坚决要买房子。而且要在勃兰登堡买,要为他家买。这真是个天大的好事,米夏就这么认为。这的确是个天大的好事,大得以致他连一些有关买房的关键性的、实质性的基本问题,都没好好想一想。比如: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勃兰登堡的房子》
  • 简介:我希望我的哲学言之有理并成为这样一种哲学它把自由带给人们(任何陷入困顿的人们,如我所曾经历)让他们不再于绝对中寻求任何意象也不再于虚无之外寻求任何绝对:--阿曼:诗人为作品选取不同的标题,以此吸引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在诗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作品往往象征性地表现为依次相因的标题:让我们想想罗伯特·弗罗斯特的(NorthofBoston)和(NewHampshire),或艾略特的和,或洛威尔的(LifeStudiesandHistory),又或毕肖普的(NorthandSouth)和(GeographyⅢ).

  • 标签: 美国 阿曼斯 诗歌 《科森斯湾》 《复活节早晨》 《简报》
  • 简介:美国政坛风云人物——“铁娘子”赖在这本充满温情的面忆录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岁月;伯明翰冷酷而现实的种族歧视;慈爱父母的教育培养了她自尊j自信和坚强的性格;几乎托付终生的男人;她从斯坦福的教务长一路走到国务卿的历程。这部书立体地再现了赖早年的生活,细腻感人。这是赖从未讲述过的故事:愉快的家庭时光,母亲与癌症的坚强斗争;

  • 标签: 赖斯 成长 回忆录 风云人物 种族歧视 教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