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华顿的鬼故事,介绍华顿创作鬼故事的独特理论,以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华顿鬼故事的深层意义:借超自然的力量表达"不能言说话语"以及探讨无法出现在其他文学形式中的性主题.

  • 标签: 伊迪丝·华顿 美国 女性主义 创作理论 性主题 超自然力量
  • 简介:<正>2003年3月24日星期一阴晴不定妈一定已经看见,这些来,世间极其的不平静,无数的人在悬着心过日子。和天堂里的眼睛一样,现世里众人的眼睛,也在这些来集中到了这场让很多人们不知道是否道义的战争上了。就在昨天,就在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南部港口城市乌姆盖斯尔时,我除了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还听到了一片树林里传出的鸟叫声。妈,您知道吗?我在刚听到这些悦耳的鸟叫声时,简直一下子惊呆了。这些平日里一听到人类的脚步声或喊叫声就会迅速展开翅膀飞走的精灵们。今天是怎么了?

  • 标签: 天来 不知道 乌姆盖斯尔 枪炮声 喊叫声 条花
  • 简介:《梦游姥吟留别》所传递出来的对权贵的蔑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更愿意从李白碰壁之后对自我身份的发现去解读;这个访山求仙曾受道箓的诗人并不一定如我们所想是在寻找一条通向仕途的"终南捷径",他骨子里自我仙化的情感意识似乎决定了这是一次谪仙的归乡之旅,是对谪仙身份的一次重新定位和郑重确认。

  • 标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谪仙 归乡之旅
  • 简介:伊迪·华顿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最后的“文学贵族”。她的小说多侧重于描写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纽约社会顶层的一个特殊人群——老纽约。华顿的早期小说《欢乐之家》讲述了该背景下主人公莉莉·巴特被上流社会抛弃和牺牲,最后孤独死去的故事。本文从古老的道德命题入手,重新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华顿对当时社会道德危机的应对,分析了华顿对理想社会的知识和情感关注。

  • 标签: 伦理 习俗 社会达尔文主义 理想国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莱辛2013年11月17日在伦敦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莱辛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历史上第11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莱辛 诺贝尔奖获得者 去世 歌唱 天堂
  • 简介:一继多萝西·L.塞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以来最伟大的侦探推理小说家菲丽·多萝茜·詹姆斯(PhyllisDorothyJames,以下简称P.D.詹姆斯)于2014年11月27日在英国牛津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P.D.詹姆斯的出版商Faber&Faber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盛赞其成就的同时表达了深深的哀伤:“今天是我们最为悲伤的日子。失去P.D.詹姆斯这位世界著名作家,我们的悲恸之情难以言表。

  • 标签: 犯罪小说 侦探推理小说 克里斯蒂 FABER 阿加莎 奥斯丁
  • 简介:本文讨论了露·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所提出的诸多复杂的真实性观念,认为:杂糅性乃是该小说所呈现的21世纪初期决定性的核心身份特征。基于一系列全球化理论,本文认为,这部小说提出了一些极其艰深难以回答的问题,即全球化时代的身份政治问题。从多个方面来看,小说的开放式结尾留下了很多空白,阐释空白正是本文的目标所在。

  • 标签: 露丝·尾关 全球化 杂糅 多元文化主义 跨国传媒
  • 简介: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 标签:
  • 简介:本文分析了露·尾关的第二部小说《大千世界》所探讨的食品政治和性别政治,认为这部小说表现的为生物多样性和社会多样性而进行的抗争深深地隐含在有关男权控制女性生育和性行为的问题中。《大千世界》表现了企图对土豆进行遗传学控制的跨国公司大佬和反对生物遗传工程的食品激进份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彰显了两者之间的冲突对于生育正义、性行为问题、多样性与自由生长而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主流环境主义者与妇女生育权倡导者之间的诸多鲜明的结合点。

  • 标签: 露丝·尾关 跨国主义 环境正义 女性生态批评 食品
  • 简介:《梦游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是李白诗歌中惟一一首完整的记梦诗。说它惟一,是因为全诗与李白其他诗歌中有关言梦的语汇(据我统计共有八十多处)相比,从诗题到内容都是一“梦”到底的。说它完整,是因为全诗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组织结构形

  • 标签: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题思想 诗歌 意象 象征手法
  • 简介:2012年11月15日,第63届美国全国图书奖公布,路易·厄德里克以《圆屋》获得该年度的小说奖。

  • 标签: 图书奖 德里克 小说 美国
  • 简介:《圣阿格尼之夜》是在当代济慈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如何理解诗中波菲洛和玛德琳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针锋相对的两派学者的分水岭。以瓦瑟曼为首的学者认为两位主人公之间是纯真的爱情关系,而以斯蒂灵杰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两位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浪漫、纯洁的恋人,而是类似莎翁《辛白林》中的“亚西莫和伊墨琴”,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欺骗与凌辱。本文从两派学者的基本观点出发,联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基于两派观点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文本解读,从历史的角度为这首诗的文本阐释勾勒出清晰的边界,并试图从中归纳出济慈诗歌文本阐释的一般规律。

  • 标签: 济慈 《圣阿格尼丝之夜》 文学解读 边界
  • 简介:回顾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天津文学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不同代际的作家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不过,创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和隐忧,它们成为天津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作为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版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天津文学的成就与经验、问题与方法超越了其区域界限而具有了标本意义上的启示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总结,从城市视角解读新世纪中国文学。

  • 标签: 文学创作 天津 文学书写 城市 扫描 危机